原標題:51家上市中藥企業一季報:15家利潤過億,37家利潤下滑,老字號遭遇新危機

來源:國際金融報

疫情期間,中藥因持續參與新冠防治而備受關注。在醫改和疫情雙重影響下,中藥企業在一季度會交出怎樣的一份成績單?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4月29日,依據申萬行業(新)分類,共有51家中藥上市公司發佈了2020年一季度成績單。其中,14家企業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但37家利潤不及同期。

具體來看,一季度中,白雲山實現營收169.85億元,是唯一營收突破百億的中藥上市公司,而緊隨其後的是營收77.4億元的雲南白藥、營收39.5億元的天士力和營收31.4億元的華潤三九。此外,在已公佈數據中,太極集團、步長製藥、以嶺藥業、濟川藥業、片仔癀、康恩貝、昆藥集團、紅日藥業的營收均在10億元之上。

在利潤方面,雲南白藥、白雲山、華潤三九分別以12.8億元、11.8億元、5.3億元位於前三。片仔癀、濟川藥業、以嶺藥業、步長製藥、天士力、康恩貝、葵花葯業、江中藥業、西藏藥業、馬應龍、紅日藥業、仁和藥業12家企業利潤破億元。在這利潤榜前15名的企業中,僅有6家實現了利潤增長。其中,以嶺藥業和西藏藥業利潤增長較快,分別較同期增長51.88%、81.75%,實現歸母淨利潤4.4億元、1.29億元。而出現首虧的藥企也不在少數,分別是東阿阿膠、信邦製藥、龍津藥業、金陵藥業和吉藥控股。

1

疫情對企業影響不同

作爲以嶺藥業的主打產品,因疫情“火了”的連花清瘟,僅憑一己之力帶動了公司的一季度業績。香雪製藥也因爲抗病毒口服液銷售規模大幅度增長而業績表現不俗,一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8077萬元,較同期增長161.13%。

與此同時,沃華醫藥一季度的新增長點也備受關注,如以鳶都感冒顆粒、小兒退熱顆粒、炎熱清顆粒、銀黃顆粒等藥品就爲企業在一季度創造了新增長點,期內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4413.45萬元,較同期增長226.07%。

有人歡喜就有人憂,疫情對一些公司的負面影響也是真實存在的,尤其是主營產品不是抗病毒類及清熱解毒類藥品的企業。衆生藥業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抗病毒類、熱解毒類產品銷售有所提升,但疫情期間各級醫療機構除發熱門診外的科室就診人數大幅下降,其中眼科及慢性疾病科室受到的影響尤爲顯著。由此,立足眼科、心腦血管、老年性退行性病變等領域的衆生藥業相關產品受到明顯影響,企業期內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5272.59萬元,較同期下降58.15%。

與之類似的是紅日藥業。該公司雖然主力產品血必淨注射液作爲疫情用藥,銷售量較上年同期有增長,但企業近年連續拓展的中藥配方顆粒業務因二月份和三月份上、中旬門診量的大幅下降,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導致一季度企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較同期下降37.65%,僅爲1.09億元。

新天藥業、上海凱寶、隴神戎發等企業均由於醫療機構的診療服務在疫情中受限而使得企業產品銷售出現階段性不理想現象。這些企業均表示,隨着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各級醫療機構的診療業務逐漸恢復,相關產品的市場銷售會逐步恢復,企業業績也會隨之提升。

2

老字號遭遇危機

近年來我國醫改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醫藥行業也由此受到影響。對中藥企業而言,重點藥品監控目錄出臺和醫保目錄調整系列政策對企業影響較大,不少知名品種和老字號企業紛紛遭遇危機。

2019年7月1日,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就發佈了“關於印發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製品)的通知”,涉及到20個化藥及生物製品。與此同時,國家衛健委要求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在《目錄》基礎上形成省級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並及時報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局備案。

此後,不少大品種紛紛遭殃。例如,康恩貝的拳頭產品丹蔘川穹嗪注射液。該產品受相關政策影響,銷售成績大幅下滑,康恩貝也在2019年出現上市後的首虧。企業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3.46億元。而在2020年第一季度,丹蔘川芎嗪注射液繼續影響企業。負責該藥品的貴州拜特公司整體銷售收入同比下降77.18%,淨利潤較上年同期減少8726.64萬元。

當前,陷入危機的康恩貝欲“改嫁”國資脫困,但業內人士紛紛表示,企業後續的經營管理纔是重點。在業務方面,企業表示將進一步聚焦中藥大健康發展,更加重視非醫療終端市場、非醫保政策性產品。

除了康恩貝,不少中醫藥老字號企業的發展也遇到阻礙。例如,曾經憑藉藿香正氣口服液而名聲大振的太極集團2020年一季報顯示,企業期內實現營收26.83億元,但企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爲-3084.39萬元。據其2019年年報提示,企業明星產品藿香正氣口服液銷量下降嚴重。

記者發現,早在2018年2月,國家藥監局就取消了藿香正氣口服液的雙跨類別,轉換爲非處方藥。如此一來,藥品在醫生處方方面會受到影響,銷售渠道的收窄加之同類產品的競爭顯然對藿香正氣口服液的銷售不利。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9年間,太極集團的扣非淨利潤已經有8年虧損。

儘管如此,對於企業未來發展,太極集團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企業將優化投資,聚焦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並對現有銷售模式進行創新,深挖現有文號產品潛能。同時,加快智能化生產與管理建設,加快新產品研發上市力度,積極推進公司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3

轉型策略不一

在國家政策鞭策下,中醫藥企業開始尋求轉型發展,不同企業的發展策略也不盡相同。

其中,發展醫藥大健康成了不少企業的選擇。例如,雲南白藥就表示,企業正圍繞“新白藥、大健康”的方向發展,探尋大健康、醫療康復等領域,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但企業2020年一季度增收不增利,企業實現營收77.43億元,同比增長10.5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2.82億元,同比減少-34.48%。

另一方面,也有企業提出走國際化的道路,天士力就是代表企業之一。當前,天士力正在推進明星產品複方丹蔘滴丸FDA項目,目前正處在ORESA試驗。2020年一季度,天士力營收利潤雙降,期內實現營收39.53億元,較同期減少13.5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95億元,較同期減少34.21%。對此,企業僅表示系“新冠疫情的影響”。但據企業2019年年報披露,在醫保控費背景下,天士力的中藥板塊銷量下滑嚴重,業績由此承壓。

值得注意的是,雲南白藥、天士力已開始向生物製藥領域佈局,步長製藥、衆生藥業、九芝堂也有類似動作。

而就在企業思考轉型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疑似蹭熱點的企業。例如,此前國內掀起了一股“工業大麻轉型”風。一位從事醫藥行業諮詢工作的研究人員向記者介紹,“上市企業會有市值管理的需求,‘工業大麻’亦是其中之一,但通過炒熱點抬股價的行爲都不持久,且熱點一過股價必然回落。對於醫藥企業企業而言,並非不可以開展工業大麻業務,但企業在佈局時應審慎參考自身情況,並判斷該業務能否持久發展。”

在工業大麻風潮中,龍津藥業就入了局。據其2019年年報顯示,企業工業大麻花葉收入2266.99萬元,佔到了營業收入比重的8.23%。但當年企業歸母淨利潤-2310.74萬元,由盈轉虧。在龍津藥業一季度業績報也顯示,由於疫情影響等原因,企業期內虧損418.93萬元。

4

利好政策頻出

在紛紛擾擾的轉型路中,中藥企業的未來應該如何走?北京鼎臣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強調了研發的重要性。其表示,“過去,我國中藥研發太薄弱,這對中藥企業發展非常不利。它致使很多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毒副作用都很不清晰,競爭力弱。未來中藥要想走得長遠,就必須加強嚴謹的科研研究和中藥材質量管控。”此外,史立臣還表示,部分企業存在產品結構老化的問題,應注意及時調整。

華泰證券此前研報指出,中成藥行業增速自2015年起連續兩年低於10%。而近年在醫保控費、銷售合規等壓力之下,預計行業會維持疲態。但企業可結合品牌價值、管理機制、文化營銷、研發能力、併購能力、學術營銷這六大方面提升自身實力。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0月20日,國務院發佈了《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此後,各地的中醫藥發展細則也陸續出臺。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11個省級行政單位出臺了相關文件。由此,不少中藥行業人士大呼“中醫藥行業迎來建國以後最好的政策環境”。

儘管行業在利好政策下備受鼓舞,但也有憂慮的聲音傳出。某中藥企業工作人員向記者提出,“雖然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衆多宏觀政策鼓勵中醫藥發展,但大部分政策都只是頂層設計,細化的、可實際操作的規則較少,而具體的落實工作也無人監管。這需要在未來發展中進一步關注。”

記者 黃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