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車前滴滴顯示費用爲8元,到達目的地後,費用卻變成了16.09元。近日,陝西一位滴滴司機爆料使用“外掛”軟件,可以讓車費翻倍。滴滴回應稱,一旦發現司機作弊將進行封號、罰款處理。(8月13日《華商報》)

同樣的勞動量,收入卻可以翻倍,想要抵擋住這樣的誘惑並不容易。放任下去,作弊的滴滴司機會越來越多,消費者當了冤大頭不說,網約車市場也會被這些害蟲搞亂。所以,對於軟件發明者、違規司機和滴滴平臺,一個都不能放過。

“如果不使用‘外掛’,一天只能賺300多元,使用‘外掛’後可賺七八百元”,這顯然是暴利。一個月就能多出一萬元的收入,這對很多辛苦的網約車司機而言,絕對是不小的誘惑。決定人們是否逾越雷池的,往往是代價和成本,這樣的外掛軟件,只能通過購買手機的方式擁有,那麼投資也就不過幾千元,充其量是一個月的額外收入,“有想法”的司機完全可以承受。

至於違法和違規成本,目前還沒看到。作爲平臺方,滴滴公司只是表態“一旦確認立即封號和罰款”,可謂“發現一起處理一起”,可如果沒有乘客舉報呢?以目前的技術手段來看,很難相信平臺方對此一無所知,或者說,如果平臺方想要杜絕這一外掛,是完全有能力的。

這些使用外掛的司機也不傻,誰也不會爲了十幾元去冒不必要的風險。事實上,使用外掛的司機主要針對機場往返等長途線路,外地人或夜間愛上車睡覺的乘客更是重點對象。 這意味着,他們的主要對象,由於對路線不熟悉等原因,往往對價格的異常並不敏感,很難發現司機的貓膩。

誠然,按照警方的說法,如果這些乘客都向警方報警的話,達到一定金額警方會按刑事案件處理。可事實上,這些消費者即使發現問題,單個金額也極小,誰又能將他們組織起來維權呢?這樣一來,使用外掛似乎就成了包賺不賠的買賣。

最大的責任,其實在平臺身上。作爲打車平臺的管理者,有義務更有能力保證運營秩序的健康,當發現有漏洞可鑽時,更應第一時間彌補漏洞,杜絕此類行爲的發生。倘若長期放任漏洞的存在,或者如有些人猜測的那樣,因自己也可坐收漁利(抽成)而睜隻眼閉隻眼,那就更應受到嚴厲的懲罰。因此,僅有表態還遠遠不夠,滴滴還當致歉和補漏,並承擔消費者的損失。如此才能不負消費者的信任,也才能讓網約車市場健康發展。

文/宋鵬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