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得香,照顧寶寶的大人也睡得好,這在很多父母看來,簡直就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當你瞭解了寶寶睡眠的真相併掌握到一些讓寶寶安睡的方法之後,你或許可以在耐心、容忍與約束之間找到自己的平衡,讓寶寶和家長都擁有香甜的睡眠。

“讓寶寶哭到睡”還是“家長學會容忍”?

國外著名兒科專家說過這樣一段話:“在寶寶出生後的頭幾年裏,我們需要幫助他培養起健康的睡眠態度,讓他把睡眠看作是一種愉快的、平靜的、必需的狀態,而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

專家的這段話,對很多新手爸媽來說,理解起來很容易,想做到卻很難。單就寶寶睡覺之前的哭鬧問題,該“讓寶寶哭到睡”還是“家長學會容忍”,一家人的觀點就很難統一,執行起來就更難了。那究竟應該怎麼認識這個問題呢?

“讓寶寶哭到睡”這一派的專家以“育兒之父”專家代表,認爲:即使讓嬰兒連續哭上幾個小時,最終哭着睡着也不會對他造成任何物理和生理上的傷害。到了睡覺時間,如果寶寶哭鬧就應該任由他哭,讓他哭到筋疲力盡,最終他能學會自己睡覺。

“家長學會容忍”這一派的專家以“親密育兒”理論的倡導者爲代表,認爲:家長想睡個好覺沒什麼不對,但不應該忽視年幼孩子的哭泣。如果長期對寶寶的哭鬧完全置之不理,寶寶將不再通過哭鬧的方式尋求幫助,時間長了,就會造成親情疏遠甚至性格孤僻。

確實沒有人能知道,如果寶寶哭鬧的時候不被理睬,他內心是怎樣的感受,我們也無從考證“讓寶寶哭到睡”對他將來的影響究竟會有多深,是否真的會讓他變得性格孤僻,畢竟同一對父母不可能兩次撫養同一個小孩。但是我們從一些實施“讓寶寶哭到睡”的母親那裏瞭解到:寶寶會因此突然陷入極度恐懼和悲傷無助中,哭的時候全身顫抖、喘息,甚至尖叫,最後麻木,哭聲從煩躁到嘶啞直到發不出聲音等等。

寶寶哭到筋疲力盡後會睡得很沉,這固然是事實,但我們成人如果經歷筋疲力盡的身心創傷後,也一樣會睡得很沉,這顯然不是這種方法行之有效的有力證據。而且,這樣做,往往收穫甚微,還會有“副作用”:不少家長這樣做時,內心都要忍受罪惡感和自私感的煎熬;晚上哭鬧睡去的寶寶在白天表現得更黏人、更煩躁;有些家長髮現寶寶痛哭到歇斯底里時,開始嘔吐甚至發生驚厥;當遇到萌牙、疾病、外出旅行、換新環境等特殊情況時,寶寶的睡眠問題會再次出現,無法徹底解決。

很顯然,“讓寶寶哭到睡”不一定是家長們訓練嬰幼兒睡眠的唯一解決辦法,但寶寶一哭就安慰,真的會把家長們完全累垮。那怎樣的容忍纔算適度呢?

家長們首先需要明確:小寶寶是不會騙人的,他的哭鬧你應該積極尋找原因及時給予回應;大寶寶是否真的“無理取鬧”,也需要耐心鑑別。在講解具體的解決辦法前,我想家長們要提前明確一點:自己對寶寶睡眠時間和質量的要求合理嗎?

寶寶到底一天應該睡多少?

寶寶的睡眠習慣和成人區別很大,不瞭解這種區別時,媽媽們常常會有諸如此類的擔憂:“寶寶怎麼睡得這麼多”“爲什麼他總是醒,是不是哪裏不舒服”“什麼時候他才能一夜睡到天亮啊”,等等。其實,很多擔憂都是不必要的。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0-3歲寶寶到底是怎麼睡覺的,這樣就能瞭解究竟是寶寶的睡眠出了問題,還是你的要求太高。

不同年齡段寶寶的睡眠需求存在差異

新生兒:

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飽了就睡,餓了就醒,通常能一口氣睡上2-4個小時。大約從6周開始,夜間睡眠時間逐漸延長。

3月齡:

白天的睡眠開始變得規律,常有3次小睡,每天睡眠時間約15小時,其中夜間睡眠時間約9小時。

6月齡左右:

每天睡14-15個小時,白天常有2次小睡,每次約2小時。

9月齡前後:

每天睡14小時左右,白天依然2次小睡,但小睡時間略有減少。

1-2歲:

每天睡13-14小時,大多數寶寶白天不再小睡,一宿能睡11小時左右。

2-3歲:

每天睡12-13小時,通常會睡個午覺。

一口氣睡5個小時以上=一覺睡到大天亮

父母們都希望寶寶能“一覺睡到大天亮”,事實上,研究發現,通常,寶寶夜間能一口氣睡5個小時以上,就算是“一覺睡到大天亮”了。

可以來看看德國醫學家對500個0-2歲寶寶睡眠狀態的調查數據,看完相信你一定會略感安慰地說:“哦,原來不只我家寶寶這麼折磨人!”

家有小寶寶(0.1歲半)的安睡計劃

小寶寶睡覺不踏實的真相

對於1歲半以內的寶寶來說,睡覺也是一門技術活。他需要慢慢了解白天和黑夜應該用來做不同的事,慢慢學會醒過來以後要自己入睡。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餓了就喂、困了就睡、適時安慰等,是父母們必須掌握的“寶寶安睡祕籍”。

“我餓了,我不舒服”

寶寶半夜醒來大都是因爲餓了。雖說母乳更易消化,配方奶粉會耐飢一些,但總體來說,無論喫母乳還是喫配方奶粉,這個年齡段寶寶的睡眠模式大同小異:在新生兒期間,低體重兒和早產兒因飢餓而夜醒的頻率會比健康足月寶寶高;6月齡左右的寶寶每晚會因飢餓而夜醒2-3次;9月齡左右的寶寶每晚還會餓醒1-2次,甚至18月齡的寶寶還需要在晚上臨睡前喫一些東西。

因飢餓而夜醒的寶寶,只要喫飽了就會重新睡去。與此類似,尿了、太熱了、太冷了。只要去除讓寶寶不舒服的生理因素,他就會滿意地睡去。

“我還不知道怎麼哄自己入睡呢”

寶寶睡眠週期短,淺睡眠比深睡眠時間多。而且從深睡眠轉換到淺睡眠後,很難自己重新入睡。這時,媽媽要做的就是及時安撫他入眠。寶寶1歲半之前,大人睡不了整夜覺是很正常的,不必焦慮,這樣的日子很快會結束,因爲大部分寶寶到學齡前期基本都能學會自己重新入睡。

“我累過頭了”

成人感到疲倦時會很想睡覺,可是過度疲倦時反而難以入睡,對寶寶來說也是一樣。想避免這種情況,媽媽們要做的就是:儘量維持寶寶正常的作息時間,一定不要錯過寶寶的入睡時間。下列表現提醒你寶寶困了:揉眼睛,拉耳朵,打哈欠,出現淡淡的黑眼圈,對任何事物都沒興趣,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焦躁不安。

“是你讓我養成了抱着睡的習慣”

“抱着就睡,放下就醒”,很多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這是因爲你放下寶寶時,他還處於淺睡眠階段,很容易醒過來。在最初的幾個月裏,你通常需要等到寶寶的四肢軟下來(進入深度睡眠狀態),才容易把他放下,或者你在一開始就要做到,在寶寶即將入睡前就把他放回小牀上,讓他學會自己在小牀上入睡,這樣就可以避免一直要抱着哄睡的問題。

讓小寶寶安睡策略

1、讓寶寶知道白天是用來喫喝玩樂的,夜晚是用來養精蓄銳的

有的寶寶半夜總醒,原因是他把夜間的睡眠當成了白天的小睡。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就要幫助他把睡覺與固定的場所和場景聯繫起來。例如,白天保持室內明亮,寶寶小睡時不拉厚窗簾,夜晚窗簾拉嚴並且將室內光線調暗;白天餵奶時多和寶寶說話,夜晚餵奶時儘量不出聲;白天小睡和夜間睡眠可以固定安排在不同地方,等等。

2、形成一套固定的睡前程序,讓寶寶安靜下來

睡前程序的內容沒有特別規定,只要寶寶喜歡並能因此平靜下來就可以。這套程序通常包括:玩一個讓孩子宣泄過剩精力的遊戲(3月齡前的寶寶很好哄睡,遊戲就不必了),給寶寶洗一個溫暖的澡,穿上喜歡的睡衣,讀個溫馨的故事或再玩個安靜的遊戲,唱個歌、聊會兒天,然後把寶寶抱上牀,向他道晚安;要讓寶寶知道,牀是個很舒適的小窩,而不是一到睡覺時間你們就“遺棄”他的地方。

3、讓寶寶嘗試從需要媽媽安撫到自己抱着“安撫物”入睡

對小寶寶而言,將他包裹起來抱着輕輕搖晃、來回走動、輕輕拍背或者聽媽媽哼唱睡眠曲是讓他迅速入睡的最好安撫。對大一點的能夠在熟睡時自由翻身的寶寶來說,可以給他一件“安撫物”。這件安撫物可能是一條毯子或一個絨毛玩具,只要能轉移寶寶對母乳(奶瓶)或安撫奶嘴的情感依賴就可以,安撫物幫助寶寶克服分離焦慮和恐慌。媽媽可以把安撫物拿到自己身邊放一會兒,使它沾上“媽媽味兒”,抱着有“媽媽味兒”的“安撫物”,更有助於寶寶安心入睡。

4、幫助寶寶建立生物鐘,必要時把他叫醒

如果已經過了平常醒來的時間寶寶還在睡覺,通常情況下最好把他叫醒,這樣有助於幫他建立起睡眠生物鐘。

家有大寶寶(1.5-3歲)的安睡計劃

大寶寶睡覺不省心的原因

即便你之前已經和寶寶說過無數次白天和黑夜的區別,他也一度能夠做到白天玩耍、夜晚安睡,但是到了這個年齡段,寶寶的自我意識變得強烈了,睡和不睡對他來說,已經不只是生理需求那麼簡單了,家長們要爲寶寶做的也不太一樣了。

“我還沒玩夠”

大寶寶有時會因爲眷戀白天的精彩,留戀玩耍的樂趣而不捨得入睡。這時,你要耐心地向他解釋晚上就是用來睡覺的,晚上睡得香,白天才能精力充沛地玩。

“我怕黑,怕危險,怕妖怪..

還有一種情況是不敢入睡。大寶寶懼怕黑夜和危險,他對已經接觸到的各種不安信息感到害怕,根本不清楚危險實際上距離他很遠,甚至有些讓他感到害怕的東西是非常不現實的。所以,應儘量避免讓他聽到或看到聳人聽聞的信息,還要向他解釋危險降臨的原因和自救辦法。如果寶寶害怕“妖怪”,你可以假裝抓住那個“妖怪”裝進口袋丟出去,或給他一個“能驅趕妖怪的安撫物”,或在房間內灑上“能驅除妖怪的香水”(可以是你常用的香水,但這條不適合對香水過敏的寶寶),告訴寶寶害怕時要大聲呼喊,爸爸媽媽會隨時來到身邊。同時,你也不妨陪着他入睡,等他熟睡之後再離開。

“我不知道接下來就該睡覺了”

如果從寶寶一出生,你就一直讓他擁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和固定的睡前程序,到了臨睡前他就知道接下來將會發生什麼,他會更有安全感,更容易順利入睡。因此,儘可能堅持每天晚上在同樣的時間段,讓寶寶經歷同樣的睡前程序,即便外出或客人來訪也要堅持如此。如果現階段還沒有建立起睡前程序,那更要抓緊時間開始了。

“我害怕做噩夢”

還有一類常見的睡眠異常是夜驚和噩夢。二者區別在於兩點:第一,發生夜驚時,寶寶通常不會驚醒,也沒有任何記憶;而做了噩夢,寶寶通常會驚醒過來,並且能回憶起夢中的內容。簡單地說,夜驚嚇到別人,噩夢嚇着自己。第二,這兩種情況發生的時間不同,夜驚可以發生於兒童的任何年齡段,噩夢通常發生於2-3歲以後。

寶寶夜驚後,不要吵醒他,你只需要爲他重新整理一下被子,或者給他翻個身,整理一下被窩,幫助他繼續睡。但如果是做了噩夢,一定要去安慰他,幫助他說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寶寶做噩夢了吧”“不怕,媽媽在身邊”,等等,一邊說一邊輕拍他,安撫他重新入睡。

大寶寶安睡策略

不妨爲大寶寶準備以下安睡遊戲:

適合1歲半左右寶寶的睡眠書

你可以爲1歲半左右的寶寶製作1-2本睡眠書,通過和他一起閱讀,讓他了解睡覺和喫飯、做遊戲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睡眠書的內容可以是表現睡前程序的圖片(從報紙、雜誌上剪下合適的圖片),也可以是反映寶寶成長軌跡的照片:1個月喫奶,3個月會笑,18個月乖乖睡覺等等;最後放張爸爸媽媽微笑看着寶寶入睡的照片。自制書內容不用太多,重點是讓寶寶看到睡覺的結尾後能照着做— —乖乖入睡就行。

適合2歲以上寶寶的睡眠海報

媽媽可以帶着2歲以上的寶寶,一起用畫筆、剪刀、膠水製作一張巨大的睡眠海報。部分圖片你依然可以從報紙和雜誌上獲得,內容是你和他睡前程序的活動,讓寶寶知道經歷這系列活動之後,就是乖乖睡覺的時間了。

爲特別纏人的寶寶準備的“夜醒機會卡”

製作“夜醒機會卡”,發給夜晚特別纏人的寶寶,告訴他睡覺過程中每一次無故起牀就會使用掉1張機會卡,如果第2天卡片有剩餘,他就能得到他一直期待的獎勵。根據寶寶平時中途起牀的次數給(如夜起5次就給5張),如第2天機會卡有剩餘,就一定要兌現獎勵的承諾,以此慢慢減少寶寶夜起的次數,直到達到預期效果。

幾種特殊時期睡眠問題的解決方法

夜間母乳餵養一定要及時

夜間母乳餵養的小寶寶可以考慮與媽媽睡在一起,最好選用既連在一起又有獨立空間的親子牀,這樣你和寶寶都會輕鬆一些。在睡夢中聽到寶寶發出動靜,媽媽們一般會出於本能將他攬入懷中輕拍,如果安慰無效,你就要及時做出反應了,看寶寶是餓了、尿了還是有其他生理需要。趁着他迷迷糊糊的,趕緊幫他解決問題,否則等他完全清醒了,你和他都很難再快速入睡。睡前和早晨起牀時,記得讓小傢伙把左右兩側的乳汁都吸乾淨,白天增加哺餵的次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夜間醒來哺餵的次數。母乳非常神奇,分泌量會隨着孩子睡眠習慣的改變,逐漸適應他的需求。

1歲後頻繁夜醒也許是提示可以斷夜奶了

在1歲前後,部分寶寶的夜醒會更頻繁,有的甚至每小時都要醒一次,但又不全是因爲飢餓。發生這種情況後,如果排除萌牙、生病等原因,多數情況下你可以開始考慮逐步給寶寶斷夜奶了。除了睡前給寶寶一些飽腹感比較強的輔食之外,試着在夜間不要再餵母乳或奶粉了。

在寶寶人生的最初階段,母乳和睡眠對寶寶來說同樣重要,一旦他不再需要夜間喫奶,就說明他生理上已經具備了睡整夜覺的條件,心理上的依賴也完全可以被積極調整。

2.5-3歲之後可嘗試分房睡

你或許已經開始考慮慢慢着手於讓寶寶獨自睡在一個房間,不過這個時間不宜過早。因爲,讓一個剛進入探索期的寶寶,獨自在另外一個房間,他可能會嘗試着一些他認爲很有趣而實際很危險的遊戲,而你卻在熟睡中毫不知情,這實在太不安全了,或許你也會因爲擔心他而睡得不好。所以,最好在2.5-3歲之後再開始嘗試分房睡。最初一段時間你可以陪伴他入睡,然後再離開,讓寶寶先適應一下新環境。環境改變、情緒創傷、疾病不適等情況下,不宜進行睡眠訓練搬家、分牀(房)睡、母親上班、換新保姆、上幼兒園、新添弟妹、發熱、鼻塞流涕、腹脹腹痛、疝氣、乳牙萌出等情況,都是寶寶入睡困難、頻繁夜醒的常見原因。這些情況發生時,需要你用更多的耐心和容忍來解決他眼下的需求,然後再進行睡眠訓練。

看到這些,父母可能會覺得“讓寶寶睡得好”簡直太不容易了。讓我用一位媽媽的話來鼓勵大家吧:“寶寶完全需要我的時間其實那麼短暫,這一時的辛苦我願意忍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