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畢節之最》是到目前爲止畢節市廣播電視臺歷史上規模最爲宏大、採訪行程最爲漫長的一次特大型系列主題報道的採編播活動,充分展現了電視的魅力,激情揮灑了我們的創意。感恩於畢節這片生養我們的土地,感恩於這個偉大的時代讓我們的家園有了鑄就輝煌的機遇,並讓我們能有幸爲其歡呼歌唱。

(一)

爲進一步深化對畢節試驗區的區情認識、增強發展自信、推動資源開發、助力小康建設,畢節市廣播電視臺於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啓動實施了特大型系列主題報道——《畢節之最》的宣傳策劃和採編播工作。《畢節之最》包括“畢節方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物華天寶”、“歷史星空”、“通天大道”、“日新月異”七個部分,共計138集作品,播出節目的成片總長度近1000分鐘;其選題所反映的時間跨度縱貫畢節數千年的厚重歷史,內容涵蓋畢節大地上的有關最靚麗物事。

《畢節之最》定位爲:“深化市情認識,增強發展自信;提升畢節形象,推動轉型升級。”它是一幅全景式、立體型、多側面、多角度展示畢節試驗區“特殊的區位優勢、美麗的山水風光、厚重的人文歷史、富集的自然資源、光榮的革命傳統、暢達的交通條件、蓬勃的改革發展”等方面的壯麗畫卷,是對外宣傳和推介畢節試驗區一本集成式的“百科全書”,具有較高的宣傳價值、欣賞價值、實用價值、史料價值和收藏價值。

《畢節之最》播出和刊載後,受到了領導、專家、學者和廣大觀衆(讀者)的一致好評。今年9月12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共同主辦,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農村電視委員會、CCTV-7《鄉村大世界》欄目、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同承辦的“第七屆中國新農村電視藝術節暨第九屆小康電視節目工程”頒獎典禮在新疆舉行,《畢節之最》榮獲第七屆中國新農村電視藝術節年度“優秀對農電視作品”二等獎。9月19日,在江蘇省常熟市舉行的“第八屆中國旅遊電視周優秀電視節目表彰大會”上,138集的《畢節之最》中的《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園—百里杜鵑》榮獲了“旅遊電視專題類”好作品獎。此前,《畢節之最》已於2015年6月榮獲2014年度貴州新聞獎三等獎。

(二)

促成《畢節之最》欄目誕生的誘因,是一件已經過去多年卻一直讓我“耿耿於懷”的“小事”—— 2008年我有幸在深圳市參加一個短期培訓班,有一位特邀的研究員授課時詢問道:“畢節那個地方的土地上是否能生長莊稼?”居然有一位愛出風頭的學員搶答道:“不能生長!”令人很是無語。由此聯想到早些年畢節乃至貴州在外的總體形象,就是“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的窘況,說白一點就是貧困和蠻荒的代名詞。因此,系統、全面地向外界宣傳和推介多彩畢節,顯得尤爲重要和迫切。

思路決定出路,但是道路漫長而艱難。大型新聞宣傳特別是做電視片的活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等,好在有領導的深切關心,有朋友們的無私幫助,有團隊的忘我工作,確保了《畢節之最》欄目的順利運行。

爲了完成好這一艱鉅的任務,畢節市廣播電視臺抽調了近30位人員組成了策劃組、撰稿組、攝像組、配音組、編輯製作組、節目包裝組、節目審定組、市場推廣組、後勤保障組。若再加上所請的臺外特約撰稿人員和攝像人員,《畢節之最》欄目的創作團隊總人數超過100人。可以這樣說,《畢節之最》是100多人的團隊經過大半年辛勤努力的成果!其實,所有崗位的人員都是這個方面的行家裏手,能有幸請來這麼多高手雲集於《畢節之最》欄目,真的要發自內心地說一聲“謝謝”! 100多人的團隊,138集的成片,數10萬字的文稿,近1000分鐘的成片,數千公里的行程……今天想來,頭皮仍然陣陣地發麻,中途也曾產生過“放棄”或“壓縮”的念頭,但終於堅持挺了過來。

追求品質、品格、品位的《畢節之最》,其採訪故事還有許多,團隊的其他成員或許比我還有更爲精彩的解讀。這是一段令人振奮、感念和值得銘記的採訪,這樣的採訪往往意味着對體力、心力、智力的超常考驗,對於每一個親歷其間的人來說,都是值得一生珍藏的回憶。

(三)

史料和數據的真實、權威和儘可能準確,是《畢節之最》作品價值不可或缺的重要支點和我們努力追求的目標。在專題創作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由於多方面的原因,一些物事衆說紛紜,這是在文字編輯過程中最讓人糾結和頭疼的一個問題。基於此,在考證和引用資料方面,我們儘量依靠自己的理性判斷選擇最爲權威的一種,若遇多種觀點並存,則將主要觀點進行羅列,以供觀衆(讀者)自己取捨。比如“畢節”兩字的來龍去脈最少有兩種說法,而且都是書上白紙黑字記載的;比如關於錢壯飛烈士的出生年月、進入北京醫科專門學校學習和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時間、歷任職務等等,均存在着文史資料、《辭海》所錄錢壯飛詞條、報刊所發文章等資料上的不統一。如此種種不勝枚舉,讓自己很糾結,爲此不得不翻閱大量的資料求證,有時要花上一兩天的時間才能修改完善好一篇稿件。需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文中有關“傳說”內容的引用,大家都秉承提高自己家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的良好初衷,後人總喜歡找一些前面的名人來攀附,千百年來如此,權且不必認真。

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也是我們此次採編工作的一大特點。比如大方縣雨衝鄉最大的古銀杏樹的胸圍是6.55米,這是2014年3月10日,我拜託大方縣油杉河風景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張忠發請人實地測量的結果;但是在此之前(包括10餘年前)的文字資料顯示,有寫胸圍近7米的、有寫8米的、有寫10餘米的、有寫2.7米的,更謬誤、膽子更大的一位所寫這株樹的胸徑達8米(按此計算,胸圍應爲25.12米)。另據衆多資料記載,金沙縣城西北部的清池鎮漁河村的酸草灣組最低處海拔僅爲457米,是金沙縣境內的最低點,也是畢節市海拔最低的地方,這種說法由來已久且書上多有記載。2014年3月20日,通過我們採訪組一行在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椒園鄉玉林村與金沙縣清池鎮漁河村的界河——魚塘河岸邊用手持GPS實地測量,此處海拔僅爲437米!

對黔西縣觀音洞的描述也是如此,許多資料相互“打架”。爲了覈實有關問題,我們費盡周折買來了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原研究員、國際古人類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法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客座教授、曾參加黔西觀音洞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工作的李炎賢教授與副研究館員文本亨合著的《觀音洞——貴州黔西舊石器時代初期文化遺址》這本專著學習……

貴州黑山羊、貴州半細毛羊、可樂豬、烏蒙烏骨雞、貴州四鰓魚、馬鈴薯原原種擴繁基地等內容的稿件,則是請畜牧和農業方面畢節最權威專家撰寫和把關的。類似的稿件還不在少數,足見我們雖然水平有限,但態度是嚴謹和認真的。

許多原稿標題都是擬得很詩意和抽象的,爲了體例上的統一,我擅自將它們改得平實和具象一些;在文章的風格上,我們力求寫實多一些寫意少一些,敘述多一些描述少一些,這是要請各位作者見諒的地方。由於一些文稿的部分內容不便於電視表達,故在電視片中略有刪節。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有時候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現在寫文章求證和引用資料需要求助於前人的書籍等資料,但是許多年以後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也將會成爲後人的前人,所以在引用和求證資料時,我們都小心翼翼地力求權威和可信,以免以訛傳訛、貽笑大方。即使如此,由於工程浩繁、時間和空間跨度大、能力和水平有限等諸多方面的原因,謬誤和貽笑大方的地方也難免存在,只有請大家諒解了。

《畢節之最》的採訪、拍攝和編輯,使我們真正領會了一代偉人毛澤東所說的“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四)

《畢節之最》是到目前爲止畢節市廣播電視臺歷史上規模最爲宏大、採訪行程最爲漫長的一次特大型系列主題報道的採編播活動,充分展現了電視的魅力,激情揮灑了我們的創意。感恩於畢節這片生養我們的土地,感恩於這個偉大的時代讓我們的家園有了鑄就輝煌的機遇,並讓我們能有幸爲其歡呼歌唱。

“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五百年後看,雲貴勝江南。”數百年前,明朝開國元勳劉伯溫就對雲南、貴州數百年後的發展作出了這樣的預言。時光荏苒,歲月如歌。我們沒有妄自尊大的底氣,但是我們絕不妄自菲薄。畢節試驗區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親切關懷的目光中,在西部大開發的春風裏,在同步小康的征程中,正一步步將劉伯溫的預言變爲現實。

畢節,蒼山如海,秀水長流,風光壯美,氣勢磅礴。

畢節,物華天寶,藏珍蘊奇,人傑地靈,罕世瑰麗。

自1988年6月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建立以來,畢節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畢節正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全方位擴大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努力實現畢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注目當下,充滿生機與活力、步履堅實而穩健的畢節試驗區,正進入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放眼未來,我們期待着繼續見證畢節改革發展的壯麗篇章。

“畢節”兩字之於我們,是融入血液、刻骨銘心的烙印,我們理應責無旁貸地爲家鄉點贊。創作《畢節之最》,是對故鄉最深摯的依戀、最美好的禮讚,是對故鄉的眷顧與回想、祝福與期盼。

簡單堆砌以上文字,權且作爲《畢節之最》創作活動的一份留存與念想。

【作者:葉光良,男,漢族,畢節電視臺高級記者,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貴州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畢節市市管專家、畢節市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畢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貴州省新聞工作者協會(貴州省新聞學會)理事、畢節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畢節市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新聞作品共有60餘件榮獲全國、全省各類好新聞獎,曾評爲全國和貴州省“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貴州省先進工作者,畢節試驗區“十佳青年”等。

出版有新聞作品集《鏡頭裏的畢節試驗區》;散文和隨筆《光逐潮影》兩人專著;主編有《畢節之最》及修訂版、《聚焦畢節試驗區》、《畢節試驗區百鄉紀行》、《磅礴烏蒙萬里路》等著作三百多萬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