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上評|不消滅天價“服務推廣費”,問題疫苗遲早變腐敗疫苗

疫苗事件持續發酵,已經有了從“問題疫苗”向“疫苗腐敗”轉向的意味。 
澎湃新聞梳理發現,自2010年以來,長春長生(上市公司“長生生物”的全資子公司)銷售人員涉及多起向地方醫院、疾病防疫部門負責人行賄的案件。據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涉及長春長生的司法裁定書中,10餘起均是通過回扣的方式行賄,所涉及的疫苗包括狂犬、水痘、乙肝、流感等多種;其中,72元/支的凍幹狂犬病疫苗,回扣額高達20元/支。 
另據羊城晚報報道,廣東湛江多家醫院的醫務人員在採購疫苗的過程中,喫醫藥公司業務員或銷售人員的回扣,這些案件中均有涉及長春長生的疫苗產品。
醫藥行業一個公開的祕密是——亂錢太多。以此次疫苗事件爲例,長生生物2017年報顯示,該公司2017年銷售費用爲5.83億元,在營業成本中佔比高達60.29%;銷售人員僅25人,人均銷售費用2331.85萬元;銷售費用細項中,“推廣服務費”佔比逾七成,爲4.42億元,相比2016年翻倍。
這個“推廣服務費”是什麼東西?多家新聞報道指向了同一件事情——該公司的員工、經銷商通過行賄有采購權限的相關部門,以給予有關人員回扣的方式推銷疫苗產品。而這,也是疫苗推廣的“潛規則”。 
我們心知肚明,這個“潛規則”其實就是以藥養醫。它大致包含了兩層意思:一者,是藥品生產企業“不務正業”,沒有把經濟成本投入到藥品原創研發和品質監管提升上,而是注入公關賄賂的黑色地帶,靠不正當推廣來確保銷量和拉昇利潤。在這種本末倒置的激勵機制下,藥企的注意力偏離了核心內容,出事恐怕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二者,是整個醫藥行業深受其害。這些源源不斷的“推廣服務費”轉化爲回扣式營銷,令一些基層醫生及醫院管理者、衛計委、食藥監等部門掌權者被腐化擊倒,站到了公共利益的對立面,聲敗名裂,甚至成爲階下囚。 
很難說這只是一個孤例。不久前,A股生物醫藥公司陸續披露了2017年財報,總計159家生物醫藥上市公司中,42家上市藥企的銷售費用超30%,部分醫藥企業甚至已經超過了50%。另一個令人不安的現象是,近年來,醫藥領域成爲腐敗高危地帶,大批的職能機構官員、院長紛紛落馬,地方集體性的醫生喫回扣事件屢屢被媒體曝光。這些,從很大程度上說,都是以藥養醫溫牀滋生的怪胎。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爲以藥養醫就是醫德敗壞的代名詞,只是腐化掉一批臨牀醫生。但從疫苗事件來看,這種認識未免太膚淺。
事實上,以藥養醫的核心是“以藥養權”,本質是“腐敗養醫”,這纔是問題的關鍵。這種醫療經濟模式,腐化掉的絕不僅僅只是幾個臨牀醫生,包括主管職能機構、醫藥生產企業、醫藥銷售機構。不受制約的絕對權力,其腐化力量和速度是可怕的。問題疫苗事件,足以證明這一點。 
 一旦現實驗證以藥養醫的經營模式成立和行得通,它就會“激勵”更多不思進取和問題叢生的醫藥企業不斷調整發展重心,從藥品質量和安全轉向公關行賄,並且在實踐中不斷強化公關能力。對公共利益而言,這意味着一匹喫人的怪獸已經被催醒,並且蠢蠢欲動,隨時準備好了傷害無辜者。 
問題是,我們爲什麼如此醉心於一個如此低智商、容錯空間太大、擊鼓傳花一樣的危險遊戲? 
醫生、醫院、職能部門收回扣賣藥物事件,只不過是腐敗的最後一環。問題的關鍵,不僅僅在於暴露得多麼淋漓盡致,更在於修正問題的方向和深度。
一場震驚全國的危機,可能纔是撬動改革的最大動力。這一次,問題疫苗事件能否成爲整改“以藥養醫”的契機? 取決於相關部門整改的決心和意志。(作者系醫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