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小朋友們查看俊彥說歷史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一、早年經歷。嘉慶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曾國藩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婁底雙峯縣荷葉鎮大坪村)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爲長子,祖輩以務農爲主,生活較爲寬裕。道光十五年(1835年),曾國藩會試未中,寓居北京長沙會館讀書。次年恩科會試再次落第,於是返回長沙,於同鄉劉蓉、郭嵩燾等居於湘鄉會館。
二、十年七遷。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國藩再次參加會試,終於成功登第,殿試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併成爲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親拔爲第二,選爲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稽察中書科事務。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正月,授禮部右侍郎。8月,署兵部左侍郎。次年6月,署工部左侍郎。在京十多年間,曾國藩就是這樣堅韌不拔地沿着這條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三、組建湘軍。咸豐元年(1851年)1月,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組織起事。咸豐帝詔羣臣言得失,曾國藩進言“今日急務,首在用人”,又推薦李棠階、吳廷棟、王慶雲、嚴正基、江忠源五人,再上書《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直指咸豐帝的過失,咸豐帝“怒擲其折於地”,數日後複閱,才心服而納諫,並對其加以褒答。在團練湘勇期間,他嚴肅軍紀,開闢新的軍隊,他先後將5000人的湘勇分爲塔、羅、王、李等十營,並將團練地點由長沙遷至湘潭,避免與長沙的綠營發生直接矛盾。
四、攻佔南京。咸豐九年(1859年)11月,曾國藩擬四路進兵之策,曾國藩攻取安慶,多隆阿、鮑超攻取桐城,胡林翼攻取舒城,李續宜攻取廬州。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攻克鐘山,合圍天京。7月,湘軍攻破天京,對無辜平民展開屠殺與搶掠。當時的南京城被燒燬,平民死傷無數,南京人稱曾國藩、曾國荃兄弟爲“曾剃頭”、“曾屠戶”。同月,朝廷加曾國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襲罔替,並賞戴雙眼花翎。八月,奏準裁撤湘軍25000人。
五、名相逝世。同年二月初四日(1872年3月12日),曾國藩午後在南京西花圃散步,突發腳麻,曾紀澤扶掖回書房,端坐三刻逝世。百姓巷哭,繪像祀之。朝廷聞訊,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諡號“文正”,祀京師昭忠、賢良祠,各省建立專祠。6月25日,靈柩運抵長沙。7月19日,葬於長沙南門外之金盆嶺。同治十二年(1873年)12月13日,改葬於善化縣(今望城區)湘西平塘伏龍山。與夫人歐陽氏合葬。
總結:曾國藩的政治家風度、品格及個人修養很少有人能與匹敵。他或許是十九世紀中國最受人敬仰、最偉大的學者型官員。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