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是身體非常重要的泵血器官,它就好像一臺“發動機”,可以爲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提供血液和能量。我們的心臟一直都在跳動着,頻率都十分的穩定。那麼,心臟跳動的頻率,跟壽命長短有關係嗎?醫生告訴你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都聽說過心率和心律,其實心率和心律它們兩者完全不一樣,心率指的是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心律指的是心臟跳動的節奏是否均勻。心臟的結構包括特殊心肌和普通心肌,竇房結可以說是心臟的最高“指揮官”,正常情況下竇房結下達的指令先傳到心房,接着再傳到心室,這樣就會造成心臟的跳動。

正常情況下,竇性心律的跳動次數是每分鐘60-100次,如果超過100次的話就叫做竇性心動過速,如果低於60次的話就叫做竇性心動過緩。假如我們處於一種緊張或者焦慮的情緒之下,心跳的次數往往就會增加,屬於正常的身體反應。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心律失常這個詞,如果心跳超過100或者低於60的話,其實都屬於心律失常。除此之外,早搏、房顫、竇房結病變,都可能會導致心律失常的發生。

心臟健康的表現

1、呼吸順暢

心臟功能維持良好的人呼吸是比較順利的,如果呼吸正常規律,說明心臟功能保持良好。心肺功能關係密切,在心臟病變的時候,很多人會出現心肌缺血的表現,常有的表現就是胸悶、乏力、呼吸困難等症狀。而在心臟功能保持良好時,呼吸是比較規律、正常的,此時有足夠的血液、氧氣提供給肺部,能夠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2、臉色紅潤

心臟功能維持良好的人常有的表現就是臉色紅潤,心臟是促進血液循環的動力,血液循環功能良好的時候臉部有足夠的血液營養物質提供,因此氣色會變良好,人的臉色也會比較紅潤的。發現自己的臉部皮膚比較紅潤的人,意味着心臟功能還保持健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