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汉武帝这个巨人的基础上,汉宣帝将汉朝强大国力发挥到极致,持续保持对匈奴武力威慑、战略打压匈奴生存空间、外交斩断匈奴在西域臂膀。汉武帝在正面硬抗匈奴的同时,还开辟了西域这个第二战场。

本文是独孤豹原创文章,细读中国历史,欢迎关注独孤豹。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亲自来到长安朝见汉朝天子,汉宣帝登临渭水桥,接受匈奴各部落首领朝拜、山呼万岁。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刻,匈奴单于亲自来朝拜汉朝天子,曾经在白登山围汉高祖刘邦、以国书羞辱吕太后、百余年里屡屡入塞侵略汉朝边境的匈奴,终于向汉朝臣服,汉朝最终赢得了这场和匈奴的百年战争。
那么,汉宣帝为什么能彻底打败匈奴?汉武帝的贡献
说匈奴就离不开汉武帝,可以说没有汉武帝的决心,就没有汉宣帝的辉煌。简言之,汉武帝的贡献主要有三块:
1 直接打击匈奴,减少匈奴人力、物力资源
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派遣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路骑兵出击匈奴,拉开与匈奴决战序幕。
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获首虏数千级。
元朔五年(前124年),大将军卫青率军十余万人出朔方、高阙,斩获首虏一万五千级。
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出兵河西走廊,共斩首虏四万余级。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下定决心发动漠北决战。卫青、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出击。卫青部北围匈奴单于,斩首一万九千级。霍去病部与左贤王战,斩获首虏七万余级,封狼居胥山乃还。
2 压缩匈奴生存空间
汉武帝拼着耗尽国财、屡屡出击匈奴的结果,是匈奴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元朔二年(前127年),卫青、李息收复河南地(今河套平原),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得以解除。同年,汉武帝在河套设置朔方、五原郡。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从匈奴手里夺得河西走廊(大致为今天甘肃),汉武帝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决战后,匈奴在漠南势力基本被消灭,被迫远遁漠北,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匈奴的人口、经济资源和战争潜力受到极大限制。
3 开辟西域、争取对付匈奴第二战场
汉武帝在正面硬抗匈奴的同时,还开辟了西域这个第二战场。
张骞受汉武帝之命出访西域各国,历经十三年千辛万苦终于回到汉朝,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从此,西域进入汉朝视野。
对西域这块全然陌生与汉朝相隔万里的异域,汉武帝实行了和平外交与大棒外交并行的策略。
对接受汉朝好意的乌孙等国,汉朝以和亲、厚币等方式结交;
对冥顽不灵的大宛,汉武帝派遣大军、万里远征,最终攻破大宛国都、将大宛王斩首。
在汉武帝“温言在口、大棒在手”的强势下,西域各国纷纷向汉朝遣使进贡,汉朝威名远播西域。汉宣帝的功劳
汉武帝打下的基础,在汉宣帝手上发扬光大。
“御史大夫田广明为祁连将军,后将军赵充国为蒲类将军,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及度辽将军范明友、前将军韩增,凡五将军,兵十五万骑,校尉常惠持节护乌孙兵,咸击匈奴。”引自《汉书·宣帝纪》
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匈奴进犯乌孙国,乌孙王、汉朝公主向朝廷求救。汉宣帝派遣五路大军共十五万骑兵加上乌孙兵马,共同出击匈奴。
常惠带领的乌孙军队,到匈奴境内收获颇丰,俘虏四万多人,得到牛马五万余匹、羊六十余万头。匈奴人损失大量人口、财物,势力进一步削弱,对汉朝更加畏惧,一部分人开始主张投靠汉朝。
在汉朝和西域联军的打压下,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领所部人马投降,汉将郑吉率渠黎、龟兹诸国五万人护送其到汉朝。
神爵二年(西元前60年),在扫清了天山南北的匈奴势力及其附庸后,汉宣帝正式设置西域都护。匈奴在失去西域后,处境越发艰难,匈奴内部围绕对汉朝是和是战问题展开激烈争斗,最终匈奴分裂。
其中南匈奴部主张投靠汉朝,在汉朝摆出接纳态度后,呼韩邪单于先后派遣自己的儿子、弟弟等匈奴亲信入朝侍奉汉宣帝。
最终,甘露三年,呼韩邪单于自己也来了。
在汉武帝这个巨人的基础上,汉宣帝将汉朝强大国力发挥到极致,持续保持对匈奴武力威慑、战略打压匈奴生存空间、外交斩断匈奴在西域臂膀。汉宣帝终于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本文是独孤豹原创文章,细读中国历史,欢迎关注独孤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