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张文宏最新名言:“不分餐就是裸奔”为题,展开分享我们餐饮方式的演变:怎么由古代最初的分餐制,演变成如今的合餐制。只是那时候没有这个概念,百姓吃饭唯有合餐制。

#张文宏:不分餐就是裸奔#

张文宏的网红真不是盖的。作为主流医学专家,能以庙堂之高,如此贴近百姓生活,关心百姓健康,体现出我国科学家的现实价值,这样的专家百姓欢迎。

本文就张文宏最新名言:“不分餐就是裸奔”为题,展开分享我们餐饮方式的演变:怎么由古代最初的分餐制,演变成如今的合餐制;合餐制有哪些好处和坏处;怎么才能实行科学的餐饮制。古人分餐制,标志着人类的文明

我国历史,有文字记载通称五千年。包括之前的传说故事里,关于怎么吃饭,从来都是各吃各的,只是不叫分餐制。根源不需考证,原始人吃东西跟动物一样德行,自己吃自己的,天性使然。

史前传说也在后来的文字记载里。譬如彭祖炖的野鸡汤,献给帝尧,得八百年阳寿的赏赐。那锅野鸡汤,帝尧一人享用,没说还让帝后来一口。后来厨祖伊尹,把汤熬得出神入化,都熬出经世治国的道理了。也是熬好了分到碗里,不可能喝汤人都把自己勺子伸进汤锅,同喝一锅汤。再到商纣王“酒海肉林”,体现的依然是各吃各的,不是一块肉传着吃,你啃一口我啃一口。

有记载的就更好查阅到了,好几个典故足以说明古人就餐制是分餐。看周王朝记载最是周全,“筵席”就是出于《周礼》,说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

筵席就是现在的餐桌。那时候没有餐桌,但是比餐桌来得有仪式。吃饭前,每人一块大席子,上面再铺一块小席子。人坐大席子上,饭菜放小席子上。如今就有豪华会所模仿,让客人找到古代极致权威感觉。

还有流传甚广的《史记》故事: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日本武士道就从这学去的,拿命换脸面。

那时候,即便百姓吃饭,一样的分餐。有人拿汉代的《易林》作证,说汉代以前,王公贵族分餐,百姓合餐。譬如:二人同室,兄弟合食,和乐相好,各得其所。

认为这就是合餐,其实不是的。都吃一锅饭不假,权贵们吃的也是一锅饭,但是餐饮制在怎么吃上才分开。就是说,饭是一锅煮熟,吃时却要分别开来,每人一份,互不缭缠。至于怎么分装,贵人很多器皿,《礼记》里说的: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天子有26个菜碗。百姓就没恁多,一只碗足矣。如今的盘子碗盆,就是那时的盛具延续。

加黑字:盛饭器皿,本来是装饭菜,食者本人单享,如今成了多人共享,失去了盆碗的原义,混淆了锅、碗的功能界限。这句话是分餐制与合餐制的分界线。

合餐制源于“五胡乱华”,胡人带来的吃法

我国本来是多民族大家庭,但始终以汉民族为文化主导。既然是多民族,就不断会有民族不同生活习惯相互融合现象。反应在饮食习惯上,历史上就有一次很大的习俗融合,至今还留有很多的痕迹。

那是在西晋时期,出现了个王权统治的“八王之乱”,促使早就觊觎华夏富裕的胡人部落,不约而同趁机打进来,史称“五胡乱华”。这一乱不打紧,乱了300年。

这里不说历史,只说饮食。五胡乱华300年,历史够长了。这期间,胡人们带来各自的饮食习惯,典型的胡饼。我们如今吃的烧饼、胡旋饼、肉夹馍,都是胡饼的延伸变种。

再个就是分餐制被改变。胡人生活的地方,地广人稀,人烟罕见,所以人之间格外亲密热闹,因为平常难得一见。这样状态很自然的一起吃饭,俗称“一个锅里搅马勺”。这个吃饭方式,汉人觉得也不错啊,显得一家人般的亲密。于是,分餐制开始向合餐制转化。饭还是一锅煮,但是饭盆、菜盆成了锅的延伸,食者们开始从同一菜盆里取菜。

宋代完善了合餐制

隋文帝结束了300年的混乱,统一了中华,但是胡人那种和谐热烈的就餐习惯,已经深深扎根。隋炀帝又把江山被表兄夺走,唐朝统治者有胡人血统,于是合餐制在唐朝被皇家无意中推广。我们看唐朝有名的“烧尾宴”,就是最高规格的合餐制。

烧尾宴尽管只流行20来年,但是在我国饮食历史上确是里程碑。史书记载,烧尾宴起于唐中宗的宰相韦巨源。他当上宰相后,为感恩皇上赏识,在自己家里设宴请中宗皇帝。这个头一开,满朝满京城纷纷效应,以至于官位升迁、金榜题名、乔迁之喜,凡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必须以烧尾宴规格请客。

但是真正的合餐制,还是最终成熟于宋朝。成熟的标志,不是仅限于豪华都市,而是普及到百姓家庭。主要原因,在于发达的冶金业和国民经济,百姓富裕了。

百姓富裕的根本标志,是食物丰富,吃的饭食好了多了精致了,支撑就是烹饪技术的高度发展。烹饪发达的基本支撑是有了铁锅,可以很快加热食物。于是,厨房做饭在以前煮和蒸上,很快发展成“煎炒烹炸蒸煮烧”十八般烹饪技术。

这时期,合餐制得到完善和加强,几乎所有中餐菜式,都是为了共享,不是分享。譬如一桌八人吃饭,不论哪道菜,基本都不可分开。菜盆菜碗完全是锅的延伸,只有个人面前的碟子小碗,才是分餐制的遗留,但是用这个分餐已经很困难了。

合餐制是传染病的方便渠道

曾记得上海流行过的丙肝病,还有后来大范围的甲肝、乙肝流行病,终极追究传染途径,无不剑指合餐制。只是那时候没有这个概念,百姓吃饭唯有合餐制。后来科学进步了,人们接受了更多的知识,知道合餐制的弊病。

可是人们似乎更依恋合餐制,毕竟历史太长了,而且又兴起于富裕的唐代,早已经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譬如重庆老油火锅,实在是合餐制的极致形式。众人吃剩的汤菜可以不要,火锅的底油不能丢,如此反复使用下去。讲究的还把剩油重新炼炼再用,更有甚者,前者吃罢了,人走锅不动,下轮吃货接着这个火锅烫菜吃,美其名曰有味道。

就这样,下了多大力气,花了20多年,还是没完全改掉这个陋习,可见习惯的力量多么大。陕西臊子面比重庆火锅历史更长,可以说是千年古都的文化遗留。可是正宗的臊子面吃法,外地人就不太清楚,最多知道臊子面吃面不喝汤。正宗的臊子面吃法与重庆火锅有得一拼,不论多少人吃,面吃了,汤再倒进锅里,反复使用。这就是“吃面不喝汤”的真实原因。

都这样吃饭,病菌传播就很方便,所以张文宏提醒大家:不分餐就是裸奔。要知道他可是传染病学专家医生,这话确是肺腑之言。恢复分餐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大敌当前,而且抗疫将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实行分餐制,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已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志在必得。

当前主要障碍,是我们的烹饪方法要改变,不能再以“合餐”为目的做菜,而以“分餐”为目的做菜和上菜。

这个改变不很难,难在传统观念,操作层面好做到。譬如炖菜、炒菜、烧菜,改变集中装菜为分别装菜就是了。其他集中展示的菜肴,也不难分开,譬如鲁菜糖醋鱼,把个鱼换作块鱼就行。

就餐形式更好改变。看人家西餐,包括印度和阿拉伯的分餐制,多自然啊。

最后一句话:转变观念就能顺利实行分餐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