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爆雷的生鮮電商,不止呆蘿蔔。官網信息顯示,呆蘿蔔創立於2015年10月,是全國互聯網生鮮電商平臺。

號稱要開10000家門店的呆蘿蔔爆雷了:到底是誰害死了生鮮電商?

◆如果將生鮮電商比作一條賽道,那麼,這條賽道不僅長滿了鮮花,還佈滿了地雷。

正解局出品

埋下的雷,終究還是要爆的。

早在今年7月,就有媒體曝出,生鮮電商呆蘿蔔大量關店,呆蘿蔔一度闢謠。

遺憾的是,謠言成了遙遙領先的預言。11月22日,呆蘿蔔官方微信公衆號發佈聲明,承認經營陷入困境。

門店關閉、拖欠供應商貨款、裁員欠薪、用戶餘額無法取出……生鮮電商爲什麼頻頻爆雷?

1. 獨角獸,從高處墜落

官網信息顯示,呆蘿蔔創立於2015年10月,是全國互聯網生鮮電商平臺。

呆蘿蔔主打“家門口”“平價”特色,用戶提前一天通過手機App下單,第二天可在附近小區門口自提生鮮商品。

這種“預售+自提”“線上+線下”的模式,確實要比普通的生鮮電商更具吸引力。

2016年6月,呆蘿蔔的第一家門店在合肥習友路開業。2018年8月,門店突破 100家,月訂單突破100萬單,並獲得了千萬級美金的天使輪投資。

在這之後,呆蘿蔔開始急速擴張,進駐安徽、江蘇、湖北、河南4省19市,門店超過1000間,月訂單超過1000萬單。

2019年9月4日,呆蘿蔔入選胡潤研究院《2019二季度胡潤中國潛力獨角獸》,被認爲有望成爲估值超10億美元的獨角獸。

號稱要開10000家門店的呆蘿蔔爆雷了:到底是誰害死了生鮮電商?

(呆蘿蔔入選《2019二季度胡潤中國潛力獨角獸》)

彼時,呆蘿蔔雄心勃勃地宣稱,未來要在全國50座城市開設10000家門店,服務2000萬中國家庭。

服務千萬家庭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坑害了合作伙伴、消費者卻是冷冰冰的現實。

在11月22日的聲明中,呆蘿蔔承認了經營困境,希望“與各位一起努力尋求解決方案,籌措資金,幫助公司度過難關”。

號稱要開10000家門店的呆蘿蔔爆雷了:到底是誰害死了生鮮電商?

(呆蘿蔔聲明)

但現實是殘酷的,呆蘿蔔口中的“各位”,並不想“一起努力尋求解決方案”,而是想早點拿回自己的錢。

呆蘿蔔關店消息傳出,大門就被合夥人、消費者、供應商堵了起來。合夥人沒有拿到相應的提成,消費者不僅拿不到下單的菜品,充值的金額也沒有着落。有的供應商甚至揚言要搬走公司物品,以彌補貨款。

號稱要開10000家門店的呆蘿蔔爆雷了:到底是誰害死了生鮮電商?

(呆蘿蔔用戶羣)

呆蘿蔔的工作人員也很委屈,他們被拖欠工資,也是受害者。

這樣看來,合夥人、消費者、供應商、工作人員都是受害者,到底是誰害死了生鮮電商?

2. 風口之下,屍橫遍野

爆雷的生鮮電商,不止呆蘿蔔。

2019年7月,浙江杭州,數張逮捕令下,曾經叱吒風雲的“鮮生友請”董事長張知豪以及公司高管吳明明等人被警方全部帶走。

號稱要開10000家門店的呆蘿蔔爆雷了:到底是誰害死了生鮮電商?

(“鮮生友請”高管吳明明被拘留)

自2017年起,張知豪的鮮生友請先後開設了130多家門店。2年後,鮮生友請突然陷入關店潮。供應商、加盟商、消費者集體維權,公司管理層也因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被拘留。

2019年10月,福建廈門。生鮮電商品牌“迷你生鮮” 被曝欺騙會員,涉事金額超千萬元。

號稱要開10000家門店的呆蘿蔔爆雷了:到底是誰害死了生鮮電商?

(生鮮電商品牌“迷你生鮮” 被曝欺騙會員)

此後,迷你生鮮通過微信公衆號發佈“會員費及訂單退款計劃”。計劃顯示,平臺內仍待退款訂單及會員費折現約800萬元,將分24期還款,最後一筆還清要等到2021年10月15日。

小企業沉沙折戟,背靠互聯網巨頭的新興品牌也不順利。

先行者盒馬鮮生,開業3年,風光無限,卻也遭遇了首次關店。2019年5月31日,盒馬鮮生崑山新城吾悅廣場店正式停止營業。

京東線下生鮮超市7FRESH,宣稱要在全國開設1000家門店,但目前只開了區區幾十家門店,甚至一度傳出了被出售的消息。

號稱要開10000家門店的呆蘿蔔爆雷了:到底是誰害死了生鮮電商?

(7FRESH的雄偉計劃)

孵化生鮮品牌超級物種的永輝雲創,3年來累計虧損近10億元,已經被永輝超市斷臂剝離。

有數據顯示,從2016年-2019年5月,至少超過17家生鮮電商企業宣告破產倒閉。

風口之下,屍橫遍野。

3. 誰殺死了生鮮電商

如果將生鮮電商比作一條賽道,那麼,這條賽道不僅長滿了鮮花,還佈滿了地雷。

生鮮電商是一個“看上去很美,做起來很難”的生意。

民以食爲天。蔬菜、水果、魚肉這樣的生鮮,是老百姓每日購買的必需品。如此巨大的市場,自然商機無限。

然而,生鮮恰恰又是零售中最困難的一個環節。

其一,生鮮的上游(農戶)和終端(消費者)均是分散的,傳統鏈路鏈條長,在物流、耗損、包裝等環節消耗大。

號稱要開10000家門店的呆蘿蔔爆雷了:到底是誰害死了生鮮電商?

(我國生鮮損耗率和發達國家對比)

其二,中國消費者在生鮮電商上消費的習慣尚未養成。2018年,生鮮電商的滲透率僅僅爲3%,傳統農貿市場、超市仍是主要渠道。

號稱要開10000家門店的呆蘿蔔爆雷了:到底是誰害死了生鮮電商?

(2018年我國生鮮市場在各渠道佔比)

有業內人士算了筆賬,一般生鮮電商的成本要佔到總價的30%-40%,而生鮮批發的毛利才10%-20%。

高額的成本,讓生鮮電商基本上無利可圖。

另有數據顯示,4000多家生鮮電商,只有4%的商戶收支平衡,88%虧損,7%鉅額虧損,1%盈利。

道理如此淺顯,爲什麼創業者依然義無反顧地湧入生鮮電商呢?

這是因爲,不盈利,不代表不能賺錢。

生鮮電商的創業者,大概是這麼想的——

構思一個看起來很美的商業模式

尋找風投,開始運營

再融資,擴大市場佔有率

再融資,再擴大

……

成爲頭部公司

敲鐘上市

一旦上市,創始人功成名就,投資人套現離場。在這個完美的創業計劃中,是否盈利並不重要,成爲行業第一纔是關鍵。

爲了追求第一,創業者必須想法設法做大規模。以呆蘿蔔爲例,採取了“平臺 + 合夥人”的模式急速擴張,並喊出了“開設10000家門店”的口號,便是爲了搶佔市場,給資本以想象空間。

弔詭的是,不盈利和擴大規模本就矛盾。沒有盈利,便沒有本錢擴張。此時,唯一的解決之道是融資。

然而,資本從來都不是慈善家,不會無止境地輸血。創業者在經營中一旦有風吹草動,資本就可能撤走。

此次呆蘿蔔陷入困境,最直接的原因便是融資滯後,現金流中斷。

資料顯示,呆蘿蔔至今融資兩輪,2018年8月獲得XVC千萬級美元天使輪融資,2019年6月完成高瓴資本、晨興資本領投XVC跟投的1億美金A輪系列融資。

號稱要開10000家門店的呆蘿蔔爆雷了:到底是誰害死了生鮮電商?

(呆蘿蔔發展歷程)

投資人的錢,算是打水漂了。

請注意,融資只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還是商業模式:生鮮電商到底能否盈利?

從表面上,以呆蘿蔔爲代表的生鮮電商走的還是那種 “前期貼錢燒市場,鋪開之後再賺錢”的套路。

但是,鋪開之後,不一定能賺到錢。O2O、新零售這些時尚的詞彙太虛,生鮮電商當前的競爭力,無非是便宜罷了。

如果生鮮電商爲了盈利漲價,消費者還會買單嗎?

4. 羊毛終究還是出在羊身上

11月24日,呆蘿蔔公衆號發佈信息稱,有超過百家的供應商表示願意復工,甚至以官方名義發表聲明,支持呆蘿蔔持續運營。

希望呆蘿蔔早日恢復營業,畢竟後面還牽連着無數合夥人、供應商、員工、用戶的生計。

作爲消費者,我們都希望商家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價格越低越好,甚至想從商家那裏佔點便宜。

但現實告訴我們,羊毛終究還是出在羊身上。

你薅羊毛時,千萬別忘了自己羊的身份啊!

正解局,一個有見識、有深度、有誠意的時勢財經大號。在這裏,穿透信息的迷霧,在這裏,發現真實的中國。局長是各種報告愛好者,收集了上千份各行業報告,關注正解局回覆關鍵詞“行業”,可獲得多行業最新報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