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被歷史、被人們遺忘了的戰鬥,拂去厚厚的歷史塵埃,我們今天再來看看這段英勇的抗日往事。
龍鬚島位於山東半島東端,因爲長得像一個龍頭而得名。相傳,當年秦始皇曾到過龍鬚島,島上至今還有秦始皇東巡時的行宮——始皇殿,還有紀念鄧世昌的“鄧世昌廟”。龍鬚島雖小,地理位置卻相當緊要,早在甲午中日戰爭時,日軍就多次從這裏進攻北洋水師。
1937年後,日軍在島上修建了1米多寬、5米多高的圍牆卡在島上的南北通道上,修建了一座20多米高的大碉堡,碉堡裏有大探照燈和重機槍,日軍還在據點的周圍拉上了鐵絲網,還安放了一架鋼炮。據點常年由日軍岡一率領一個小隊(共36名)和200僞軍堅守。
日軍佔據龍鬚島後,對龍鬚島鎮、臥龍村等地的村民實行殘酷統治,肆意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爲了斷掉這夥日寇,活躍在龍鬚島周圍的抗日隊伍,調動起獨立團三個連的兵力,準備對這夥日寇進行夜襲斬首行動。
1945年4月15日,夜色深沉,伸手不見五指。按照計劃,一連由北直接攻擊敵人,吸引日軍火力。三連經過小西莊繞過龍鬚島,形成對龍鬚島據點的包圍。二連沿着海灘前進,封鎖日軍往海上逃跑的退路,追殲逃跑的日寇。
一切按照計劃進行,龍鬚島的日軍很快被包圍。
一連的工兵先將一捆手榴彈引爆,炸了日軍碉堡一個窟窿,但沒有炸開通道。爆炸聲驚動了日軍,日軍小隊長岡一從牀上彈起,立刻組織日軍抵抗。在日軍看來,這裏固若金湯,一旦被攻擊,四面八方的援軍就會到來,抗日隊伍是絕對不敢來的。
日軍訓練有素,很快回過神來。碉堡上的重機槍開始瘋狂掃射起來,情況危急,第二組爆破組再上。終於,日軍的碉堡在第二次響起的爆炸聲中被炸開了個大口子。一連的勇士們再塞進兩包炸藥點燃,整個碉堡連同開重機槍的日軍一同被炸燬。
碉堡被炸燬後,抗日隊伍對岡一進行喊話,要他們放下武器投降。岡一拒不投降,命令日軍做困獸之鬥。日軍在牆上架起兩挺歪把子,瘋狂向抗日隊伍狂掃。
抗日勇士們用手榴彈,用步槍一點消滅日軍。衝入據點後,瘋狂地肉搏戰開始了。日軍以不要命的武士道舉着刺刀衝來,勇士們也毫不客氣,用大刀、石頭和手榴彈迎擊上去。整個據點裏,到處都是廝殺聲。
有一日寇極其頑強,躲在廢墟的死角里射擊。打死打傷了幾個抗日士兵,這傢伙位置選的好,用手榴彈、機槍都無法打到他。最後沒有辦法,只得將圍牆炸塌,將這名頑寇壓死在下面。
一連和三連在與日軍血戰時,二連與海面上的日軍2艘小艇交上了火。小艇上的日軍想來增援,卻始終被二連阻擋。最後,見大勢已去,2艘小艇才倉皇而逃。
激戰2個多小時後,日軍據點被徹底拿下,被圍殲的32名日軍中,除了11人被俘虜外,包括小隊長岡一在內全部被擊斃,20多名僞軍也被俘虜。繳獲鋼炮1門、重機槍1挺、歪把子機槍2挺,幾十支長短槍和100多箱彈藥。
爲了避免被趕來支援的日軍大隊包圍,戰鬥結束後,隊伍立刻撤出龍鬚島據點。夜襲龍鬚島之戰,沉重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幾個月後,日軍宣佈無條件投降,龍鬚島最終獲得解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