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當時鄧世昌完全是可以全身而退的,“致遠號”並不屬於旗艦,而當北洋水師的旗艦被擊沉時,戰爭結果已成定局,鄧世昌完全可以選擇撤兵保證自己安全,而當時腐朽的清政府也不會說什麼。說罷,鄧世昌便將致遠號全速向一艘日本軍艦駛去。

隨着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在全球的殖民擴張,一些原本處在沉睡中的封建國家一下從夢中驚醒。我國就是很好的例子,不過,在見識到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利害之後。清政府依然不爲所動,仍是一副迂腐老舊的做派,從而造就了我國近代百年來的苦難。

反觀我們隔壁日本,他們在對待封建和西方資本主義的態度上就很透徹。1853年,美國在日本發動黑船事件,強行打開日本國門後。日本國內就掀起了一股西學浪潮,不管是保守派還是維新派,都統一了目標,大力發展國內的資本主義,從而促就了後來明治維新的順利進行。
由於日本政府的奮起直追,沒幾年,日本就從封建國家變成了資本主義帝國。而資本主義的原始資本積累是需要依靠對外擴張掠奪原材料的,沒多久,日本也和其他西方列強一樣,走上了對外殖民的老路。

作爲地緣上最接近的國家,朝鮮自然成了日本第一個目標。當時其還屬於大清的藩屬國,也是因爲日軍侵略朝鮮,最終導致了1894年甲午中日海戰的爆發。
甲午海戰爆發之時,我國其實是有正規的近代海軍的。60年代開始,以李鴻章爲首的洋務派建立了北洋水師,我國第一個近代化海軍艦隊,理論上其實是可以和日軍一較高下的。

奈何由於腐朽的清朝統治者拖後腿,導致軍費被嚴重虧空,北洋水師的軍艦不但是當時的次等貨,其火炮彈藥也是嚴重不足。據當年英國海軍年鑑統計,日本艦隊的火力是北洋艦隊的3倍,再加上軍艦質量和數量上的劣勢。清政府接下甲午中日海戰,無疑就是讓北洋水師上去白白送死。而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甲午海戰後,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也標誌着洋務運動的徹底失敗。
雖然北洋水師戰敗了,但他們的爲國家戰鬥到最後一刻的精神着實讓人動容。尤其是當年黃海海戰裏“致遠號”的艦長鄧世昌,在生死存亡之際,直接用自己當人肉炮彈,向日軍艦艇撞去,無不讓國人潸然淚下。

其實,當時鄧世昌完全是可以全身而退的,“致遠號”並不屬於旗艦,而當北洋水師的旗艦被擊沉時,戰爭結果已成定局,鄧世昌完全可以選擇撤兵保證自己安全,而當時腐朽的清政府也不會說什麼。但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主動撞擊敵艦,這是爲什麼呢?
原來,鄧世昌在“致遠號”上發現了大量的魚雷管,雖然他們已經彈盡糧絕,但這些魚雷管還能提供最後一擊。由於當時艦艇上的大炮已經被日軍轟壞,爲讓這些魚雷管在日艦上引爆,只有選擇主動撞擊這一條路。

於是,鄧世昌對艦上所有將士鼓舞道“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意思是今天日本海軍的氣焰如此囂張,唯有將其擊沉,奪回氣勢才能打贏這場戰爭。說罷,鄧世昌便將致遠號全速向一艘日本軍艦駛去。日軍也是嚇得來不及避讓,在一聲爆炸中,“致遠號”和一艘日艦同歸於盡。鄧世昌和250餘全艦官兵全部壯烈殉國。

鄧世昌這種爲國家奮戰,將生死置之度的精神,無不讓今人淚流不止。我過尚有如此不屈的民族英魂,日本侵略者的計劃又如何能夠得逞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