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家长给孩子花钱多

有时只是为了消除自己的内疚感


很多的家长,给孩子花钱多、陪伴少,我认为也是特别简单的,能用钱解决的事儿都不是大事,但凡大事,其实用钱,都不太能解决。对吧?


但为什么很多家长会这样?


因为,这是消除自己内疚感,以及完成自己内在的一个义务感,最简单有效的一个方法。


我现在做一个强迫症孩子的治疗,这个孩子不能算是孩子,她29岁的生日,9月30日刚过,但为什么我管她叫孩子?


她从一年级,到大学大四毕业,全是前三名。大四毕业的第一天起,到现在为止,她一天的班也没上过,一点都没有去工作,完全不能走上社会。


她父母是温州某个高等院校的教授,她是独生女,父母把她搁在我们这儿,从去年3月份到现在为止,一年半的时间,父母一次也没见她。


他们给孩子在北京租房子,给孩子一个月三五万的零花钱,然后还给孩子花这么高昂的治疗费。但你说他们爱孩子吗?


哪有孩子强迫症已经到不能出门了,不管是去医院,还是看心理医生,父母都从来不在身边陪伴?也没说,“我帮你看看,这柏老师是不是一个骗子,去看医生给你下的药是不是对症”,他们从没有过。


所以你会发现,绝大部分的所谓的问题孩子,都是父母给钱给的特别的充分的。为什么?


因为,用钱好像就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完成最简单、最快速的一个安慰的作用,钱是什么?钱是我们的血汗,我们用命挣来的。但钱又是什么?


在“丧偶式育儿”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可能都有一个焦虑的妈妈



02

作为孩子真正要的

是家长用心的陪伴



我们老祖宗都特别的有智慧,钱既是我们的身家性命,又是身外之物。


其实,里面充满了一个哲学的思想,就是当你把这个东西付诸于感情的时候,你用心给予的时候,一分钱就代表着一份爱。但当这个东西,只是你用来打发另一个人的时候,这个钱,即便是成百、上千、上万,也毫无价值。


作为一个孩子,他要的是什么?


他要的是,父母能真心的陪伴在自己的成长过程当中,能够接纳自己的优秀,接纳自己的软弱,接纳自己的脆弱,也接纳自己的坚强。其实它是完成了,一个用时间证明的接纳的过程,这是一个成长真正陪伴的核心。


当家长他做不到看着孩子不懂,看着孩子调皮,看着孩子不听话,他不能够去耐心的完成一个接纳,那他就没有办法,陪伴在这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一旦那样的话,他就会特别的惶恐,这个时候,给钱最省事。


所以,很多给钱的家长,他背后不一定是不爱,而是他没有爱的一种勇气,没有办法用自己的肉身去爱,只能用物质化了的自己去陪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你给小孩一个机器人的爸爸妈妈,那是没有任何的价值和意义的。


因为,情感的交流,其实就在于:我好的时候,你喜欢我,那是理所应当的;但我不好的时候,你依然不厌弃我,那才是证明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在“丧偶式育儿”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可能都有一个焦虑的妈妈


所以,就在孩子在不断的去感受:我是有价值的,这时候,我愿意为一个有价值的我,以及愿意为这样的一个被赋予的价值的关系和信任,改善自己、成长自己。这是教育背后的一个核心的东西。而不是说,因为你打我打的够狠。


我前几天在自己的公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大体说“我们应该给孩子适当的惩罚,但惩罚不意味着打”,然后大概讲的就是为什么和怎么做。


文章发出去后,中央台的一个编导朋友就给我发过来一个消息,他说,“看到这篇文章之后,我特别有感触,我给你发一个我刚在****上看的文章。”


那篇文章的标题是《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因为你打少了!》,文章里说,你打的时候,孩子会变得很机警,他的肌肉会很协调,你打的时候,孩子就会去揣摩你生没生气,你会生气到骂他的程度,还是到打他的程度。这就能让他的思维变得灵活。看完这篇文章,我当时真是哭笑不得。


那位朋友他是做法制类节目的,我当时只能苦笑跟他说,“恭喜你们以后节目的选题会很多”。因为,在这样的理念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违法乱纪会大幅度的提升。


你知道最大的悲伤是什么?悲伤的是,这些文章底下将近2万多个赞,在留言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说,“说的太好了!”“我说呢,我就是打少了。”这真的是特别可怕。


03

“丧偶式育儿”

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在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还会经常会说“单亲式育儿”、“丧偶式育儿”,但我对这个命题,有自己的一个想法。


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五千年来有这样一个文化积淀。我们在大脑当中,有一个本能的定式是——男主外、女主内。


我们好像既认同,男人应该驰骋沙场,但现在女人也开始承担社会角色,也有很多的压力,于是,她们就又期待男人回归家庭之后,能跟我们举案齐眉、共同教育孩子。其实,女性内心当中,对于男人的要求,是特别矛盾的。


我有一个老师,他举过一个特别好的例子——


一个女人说,“我觉得我老公在我面前不够风趣。”


老师问,“你认为你老公是今天才这样的吗?”


她说,“不是,当时选择他,就是因为他本分老实。”


后来我说,“这样的男人,留家里边省心,不会出去乱搞,既然选了一个这样的男人,你现在觉得他不够风趣,那你的意思是,你要把他改造成,在家是西门庆,出门变武大郎。”


所以,从生物角度来讲,女人焦虑的状态,就要比男人要高一些。


妈妈是什么?妈妈其实就是用来背锅的,为什么?


因为,妈妈总是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然后第一时间去延展——想到今天该穿秋裤,因为要降温。


她总是在第一时间,去感受到一些危险的可能性,这是所有的雌性,不仅是咱们做人类的妈妈,这是所有的雌性,共同拥有的一种焦虑的特质。


这种焦虑特质,就是为了拥有更敏感、更容易被很多东西扰动到的警觉,因为我弱,所以我要先防范于未然,这是生物的一种特点。


这个时候,她就会去通过对孩子更多的保护、更多的介入、更多的观察、更多的去教育和陪伴,完成自己内在的这种比较敏感的、焦虑的状态。


因为男人就算同样爱孩子,孩子磕的,血哗哗的流,妈妈都已经崩溃,就差晕倒了,爸爸一看说,“没事,去医院缝两针就好了。”


妈妈就会说,“你不关心孩子,你没责任感,你不是一个好爸爸,你钱挣不回来,你家也不回,你上不养老、下不养小。”这时候,女人一堆的不满就出现了。


但为什么这个男人会这样?你跟他一聊,他可能就会告诉你,“我小时候被我同学在脑袋上开了一板砖,我不是现在照样活蹦乱跳,娶媳妇生儿子了,我也没怎么样。”


在这个过程中,男性和女性的生物角色不同;对家庭的一个功能性来自自我认同的;社会对自己的要求不一样……矛盾和这些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当我们面对现实,现实是什么?


现实就是,女人既想独立,又想让自己有特别美好的个人生活,但同时,我们又想有温暖的家,又想有丈夫和孩子,都能够去亲亲热热的。


当我们现在已经走到了文明的时候,我们的现实就是,我们的压力更多了,我们的事物却没有变少,反而更加的繁杂,而且,社会的这种焦虑性,也不断的在刺激着我们内心敏感的一个小部分。


在“丧偶式育儿”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可能都有一个焦虑的妈妈


所以,当有这种状态的时候,你说这个男人应该怎么样改变?


其实,如果能改变他,也绝不是用几堂课,或是用几年的教育能够去完成的。如果能改变它,也是一个时代不断发展和一个人的,一个整体的,一个人类思维的不断的完善是有关系的。


所以,可能男人更多的还认为,自己应该是甩手掌柜的,或是还认为自己应该是主外,孩子妈妈主内。


就是这样一个现实的时候,我们要如何以自己更好的一种心灵的状态,完成家庭教育,完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自己不会有更多的焦虑,或是自己职场上的焦虑、婚姻当中的焦虑,不会更多的释放在亲子关系当中?这是我们作为一个女人,自己要去修的部分。



04

我们每一个人

都是自己真正且唯一的力量来源



我最近跟中信出版社签了一本书,准备要写,明年应该能出来。


这本书讲的核心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最原始的智慧,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生下来没人教,就会去吸乳房去喝奶。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出生,就带着最原始的智慧,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内心当中,都有特别强大的一种求生的力量和欲望。


我们每一个人,去面对生活和现实如此繁杂、嘈杂、躁动的一种状态时,我们每个人是自己最大的智慧来源,也是自己唯一的真正的力量的来源。


如果我们把自己放弃掉,总想借助于某个老师,借助于某一个男人,借助于某一个女人,借助于某个领导,其实这个时候,如果你放弃了你自己,你就放弃了你真正的最大的一笔财富。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家庭当中最重要的那一部分,今天虽然也有男性的老师、领导到场,但我依然要说,其实,不管作为男人和女人,在工作和生活当中,都非常的不容易,各有各的不容易,谁也不比谁活得更简单、更容易、更轻松一些。


但如果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幸福,我们内心当中的幸福感就会增加;如果你看到的只是自己不易,对方的轻松,那这个时候,你内在的这种委屈和愤怒的感觉就会增加,这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在“丧偶式育儿”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可能都有一个焦虑的妈妈


如果以后咱们有机会能跟老师们、跟家长朋友们做更多的交流,我也会把我自己实际当中的工作经验,人生的一些感悟、一些思考,找时间跟大家分享和交流,谢谢。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