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孩子说爷爷批评他。这时最好拍着手说:“宝贝你好体贴,会帮妈妈做事情了(这里还涉及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期待效应’,可能孩子只是拿着拖把玩,但听妈妈这么一说,他就有了继续这样做的动力)。

一位家长问我,孩子太要强了怎么办,然后她就讲了自家孩子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孩子很小的时候,想摸电风扇,爷爷赶紧阻止他,告诉他:“这个危险,不能碰,很疼的。”

结果,孩子立马大哭起来,说爷爷批评他了,各种不依不饶。

爸爸妈妈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孩子说话,不能没有夸奖。只要不是日常对话或夸奖,类似上面那种警告,孩子听了都不高兴。

第二件事,孩子的好胜心特别强。孩子和爸爸妈妈做游戏,爸爸蚂妈赢了,他就要大哭大闹。

上次带他出去玩,吃午饭时,有个小朋友说:“你看我吃了两大碗白饭。”这孩子立马就要求吃三大碗,于是,他回家就肚子疼,还跑了趟医院。

为什么这孩子这么要强?

01

孩子太要强

跟家长的夸奖方式有关

先说第一件事,为什么被爷爷说了几句,孩子就哭了?为什么孩子说爷爷批评他?

大家都被他骗了,那么小的孩子,哪懂那么多道理呀。任何一个有点儿脾气的小孩,受到阻挠时都会哭闹,只不过这孩子挪用了个词——“批评”罢了。还是摸电风扇这件事,爷爷说了,孩子哭了,是不是挺正常的?

可是,这孩子的家长特别提到了“夸奖”,这就透露出一个问题:这个家庭里的成员,平时对孩子的夸奖可能有点多。

对孩子夸奖太多,会让孩子过于自信。过于自信的结果就是,当发现自己能力没那么好、自己做不到什么事情、自己不如别人时,就会大受打击。

正确的夸奖方式是:漂亮词可以用,但一定要进行精确的事实描述。并且,同样的事情不次次都夸,偶尔夸。

例如,你在做家务时,看到孩子扛着大人的拖把学拖地。这时最好拍着手说:“宝贝你好体贴,会帮妈妈做事情了(这里还涉及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期待效应’,可能孩子只是拿着拖把玩,但听妈妈这么一说,他就有了继续这样做的动力)!宝贝力气大,用大人的拖把拖地!(精确的事实描述)”

用这种方式夸奖,就不会让孩子对自己能力产生错误的估计。

如果次次都夸孩子,反而会降低孩子行为的内在动力,一旦没有夸奖,孩子就会不想做了。

02

孩子输不起?

那就和他玩“角色扮演”

像开头提到的第二件事,孩子喜欢和爸爸妈妈比赛,说明孩子把爸爸妈妈作为自己的标杆。虽然大多孩子都会这么做,但孩子们心里明白:“这些大人是很厉害的!”

所以,当我们故意输给孩子时,孩子很高兴;当我们赢了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有过激反应。如果有反应,孩子多是觉得爸妈怎么不让着我,难道不爱我吗?

竞争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儿都喜欢比赛,也都喜欢赢。但输不起的孩子,说明他们自尊心过高,受挫能力差。对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多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游戏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情景,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输了就像孩子一样大吵大闹。这样先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行为,再和他讨论。

孩子的自尊心本来就高,所以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打压,可以用婉转的语言,体谅孩子的心情,多鼓励孩子,告诉孩子输了没关系。

03

不要当众批评孩子

批评错了要跟孩子道歉

孩子在三岁左右就有很明显的自尊心了,不当的批评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小朋友们都在院子里玩,突然两个小朋友撞到了一起。圆圆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小凡在旁边揉着自己的脑袋。小朋友们一下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怎么啦,怎么啦?”圆圆哭着说:“我正跑呢,就被撞了,疼死我了!”

“怎么回事啊!”圆圆妈妈说着冲过来,抱着自己儿子高喊,“谁撞的?谁撞的?站出来!”

小凡怯怯地走上前,说:“是我……”

圆圆妈妈对小凡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小凡也哭了,小凡说:“明明是他跑过来撞到我的,我的头也很疼啊。”

圆圆妈妈抱着圆圆走了,圆圆已经不哭了,他越过妈妈的肩膀,看到小凡还在哭。

当众批评孩子,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羞辱,这样做会极大地破坏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没有搞清事情的原因,很可能会冤枉孩子。

不管对错,都不应该在众人面前批评孩子。如果遇到孩子不听话,妈妈可以严肃地告诉孩子这样不好,然后“回家算账”。要记得我们的原则:温和而坚定。

如果批评错了,家长事后一定要给孩子道歉,安慰孩子,直到孩子的心灵得到修复。家长勇于道歉、“知错就改”,也会给孩子立下好榜样。

除了批评,类似尿床等隐私性的事情,也不要当着孩子面暴露给别人。比如,来客人时,尿湿的裤子和被子晾在阳台上,妈妈还拿来和客人说笑。要知道,孩子越大,越需要隐私。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