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将印发 9月起实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安部副部长侍俊表示,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将印发《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并于9月1日正式实施。

侍俊指出,这次制定出台《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已实行一系列惠及港澳台居民政策基础上,针对一些港澳台同胞反映使用来往内地(大陆)通行证在办理网上购票、自助取票、旅馆住宿、金融业务等不太方便的问题,推出的又一项为港澳台居民谋福利的实实在在的便民惠民措施,目的就是要让港澳台居民能够在居住地享受到与内地(大陆)居民基本相同的公共服务和便利。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兑现承诺的具体行动,也是增进港澳台居民福祉的便利化、人性化的重要举措。

侍俊强调,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此次出台的《办法》就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大陆)参加社会保险、劳动就业、上学、就医等方面,规定了在内地(大陆)享受3项权利、6项基本公共服务和9项便利的政策措施。本《办法》总共21条,规定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申领条件、证件功能、持证人权益、证件制作、申领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内容,为港澳台居民申领居住证提供了法律依据。符合申领条件的港澳台居民,根据本人意愿,可以申请领取居住证。领取居住证后,港澳台居民即可凭居住证享受到《办法》规定的权利、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

如何办理?>>

哪些港澳台居民可申领居住证?如何办理?公安部回应

今日上午,国新办就"港澳台居民证件便利化措施"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安部副部长侍俊表示,前往内地大陆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港澳台居民,可以到当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

会上有记者提问,哪些港澳台居民可以申领居住证?办理流程是怎样的?

对此,侍俊表示,关于申领条件,《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作了明确规定,规定指出,前往内地大陆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港澳台居民,根据本人的意愿,可以持有效的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者五年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的通行证,到当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

侍俊介绍,我们已经部署了各地公安机关,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确定了一批公安派出所、户证办证大厅作为港澳台居民申领居住证的受理点,9月1日前,各市、县公安机关会向社会具体公布这些受理点。需要办理居住证的港澳台居民,可以就近到受理点去进行申请,校验本人出入境的证件,提交本人居住地的住址、就业、就读等相关方面的证明资料。申请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就能领到证件。

可享福利>>

港澳台港澳台居民凭居住证在内地可享受哪些便利?

侍俊表示,港澳台居民凭居住证,在内地可依法享受劳动就业、参加社会保险依法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等3项权利。

此外,居住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为其提供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务等6项基本公共服务。

同时,还可享受在居住地办理机动车登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申请授予职业资格、办理生育服务登记,以及在内地(大陆)住宿旅馆,乘坐国内航班、火车等交通运输工具,办理银行、保险、证券和期货等金融服务,与内地大陆居民同等待遇购物,购买公园及各类文体场馆的门票,进行文化娱乐、商旅消费等9个方面的便利。

侍俊介绍说,港澳台居民居住证采用了与居民身份证相同的技术标准制作,能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满足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大陆)工作、学习、生活、出行便利的需要。

目前,银行、电信、铁路、民航、旅店等领域已经普遍配备了居民身份证的阅读机具,港澳台居民办理居住证后,可以通过现有的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具进行快速核验,方便使用。

发放原因>>

为何不使用“台胞证”?

随着电子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陆各地各领域依托相关技术开发的自助服务项目越来越多,台胞证无法同身份证一样被所有的社会公共服务系统终端识别,由此给台胞带来了许多不便;制定台湾居民居住证就是为了满足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便利化的需求;采用制发新证件的方式,而不是升级原有的台胞证号码位数,完全是技术原因。

和港澳居民往返内地通行证有何不同?

制发依据不同。港澳居民居住证发放的依据是即将实施的《港澳台居民证据证申领发放办法》,而回乡证的依据是中国公民因私往来香港、澳门的管理办法;功能定位不同。港澳居民的居住证主要是为符合法定条件的港澳居民在内地居住提供身份证明,并享有相关的权利、基本的公共服务和便利而制发的。回乡证作为一种旅行证件,主要是为了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来往内地提供一个身份的凭证。

和台湾居民往返内地通行证有何不同?

居住证是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的身份证件,不能用于出入大陆,而台胞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是出入大陆的唯一证件;《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明确规定,台湾同胞在大陆从事有关活动需要证明身份时,有权以居住证证明身份,大陆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否则就是违法。

惠台政策>>

去年8月和12月,国务院港澳办已经分两批集中公布了中央有关部门出台的保障港澳学生在内地就学,为符合条件的内地高校港澳毕业生签发报到证,在内地工作的港澳居民可享受住房公积金待遇,保障港澳居民在内地旅游的住宿权利,便利港澳居民持回乡证在部分车站自助取票等一系列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今年8月3日,国务院宣布取消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许可的事项;

15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大幅降低粤港澳通信漫游费,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在香港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机构,支持澳门建设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

关于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可以申领港澳居民居住证;

下一步,中央有关部门会继续研究,总的原则是要尽可能为港澳同胞在内地发展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和环境。

两岸关系>>

台湾人蜂拥赴大陆就业 下一代或成"天然统"

台媒称,国民党前“中常委”林家兴27日在华盛顿指出,很多“太阳花学运”成员想到中国大陆就业,这令他百感交集。他认为,下一代台湾人很可能成为“天然统”。

据台湾《中国时报》7月29日报道,林家兴曾任国民党青年团总团长,目前在纽约大学进修。他在华府智库“台美关系研究中心”举行的论坛上指出,蔡英文上台两年来,台湾有关民族认同的所有数据完全翻转,“统独”比例明显拉近,“所有不同机构的调查都指出了完全一样的情形”。

他指出,“天然独”世代想去大陆工作的,创下历史新高,这个现象值得注意。他许多“太阳花学运”的朋友,“跑来问我有没有路子,让他们可以到大陆就业”。他说这令他百感交集。他说,“天然独”当初强烈抗拒大陆,如今“认识到残酷的现实,必须找关系,让自己到中国大陆追求自己的未来”。

林家兴表示,以前台湾人哈日、哈韩,“未来的下一代可能‘哈中’”。他的结论是“我们可能是唯一一代‘天然独’,我们下一代很可能会是‘天然统’”。

林家兴说,台湾愈来愈不在乎蓝绿,超过一半选民没有任何强烈的政治色彩,关心的是实际问题。林家兴说,大学生的Dcard网站,热门排行前十名的文章,“一面倒全部在骂蔡英文,全部在骂民进党”,反映出民众愈来愈关心实际的生活问题,这就是“无色觉醒”。

“去中国化”>>

民进党改课纲意在“洗脑”台湾学生 大陆不会放任

折腾许久的台湾“12年国教”高中历史课纲议题13日有了结果,台教育部门“课审大会”最终拍板决定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之中。台湾《中国时报》今(14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此举企图以“大区域史”概念来淡化大陆与台湾一脉相承历史文化观。这对于两岸关系的冲击,将超出民进党当局所能承受的范围。

文章称,民进党试图切断两岸的文化连系,就等于否认“两岸一家”,对大陆而言,这就是“文化台独”。民进党上台后,大陆认为“公投独立”的“法理台独”可能性低,绿营拟从文化面,来寻求“台独”的正当性,大陆多次重申反对“形形色色、任何形式”的“台独”。北京不会放任民进党进一步推动“文化台独”的企图,台当局的上述举动势必引发两岸进一步对立,而这绝非台湾老百姓之福。

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之中,也意味着对“中国史”的理解,将从过往汉唐明清朝代编年史,转变成主题式的理解。文章认为,“课纲审查大会”的这一决定,不只没有为纷扰多日的课纲争议划下休止符,未来反而将招致更多争议;这种把历史教育当作“捏面人”的做法,还可能进一步撕裂台湾社会。

相合则旺>>

两岸关系好 台湾才会好

最近又见报道,台北士林夜市、高雄六合夜市、台中逢甲夜市人流减少,收入下跌,甚至曾经生意不错的摊位关张招租。有摊主明确表示,首要原因是大陆游客减少。

夜市结合美食和风情,是游客必去之地。尤其是观光夜市,很大比例是游客消费。士林、六合、逢甲是坊间评出的台湾三大夜市,因陆客减少生意受到影响,并不意外。

曾有一部台湾本土剧《夜市人生》,通过夜市聚焦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事实上,夜市不仅是台湾特色观光的一部分,还是台湾社会的重要组成。有人将夜市比作台湾的“就业水库”。一旦突然失去工作,在找到新工作前,至少可以批点散货到夜市贩售,以免生活无着。而夜市小吃物美价廉,也是收入不高的工薪阶层日常饮食之地。夜市代表的是台湾的市井。

近一段时间,“两岸关系不好,台湾不会好”成为不少人的共识。更具体地说,两岸关系不好,台湾很多普通民众生活都受到影响。仅仅陆客减少这一项,旅馆等观光业惨淡,几大夜市生意受到影响,凤梨酥等伴手礼销量减少,凤梨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甚至血本无归……

万事民为先、万事民为重,与此同时,民心不可逆、民意不可违。两岸关系发展到今天,无论是10年前的两岸直航还是最近的福建供水金门,都可看到民意的巨大推动力量。如今,两岸关系发展遇到波折已经成为台湾不少行业的痛点,如果台湾当局还不以为意,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这种状况很难改变。

(北京时间综合,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人民网等)

看你爱看,为你精选。北京时间用户群现已开放,欢迎大家扫小编微信,进群和北京时间核心用户一起聊新闻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