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看此语常说,这是最骄傲的史学家对自己文章的自述。也因此,《史记》成了中国正统史书中,个人感情色彩最丰富典籍,好恶非常鲜明。
《史记》中,司马迁毫不掩饰对项羽悲情英雄的欣赏,对刘邦流氓做派的凸显,甚至很多时候,有意无意暗讽汉武帝穷兵黩武的做派,爱屋及乌间,连带着贬了汉武帝时代的帝国双翼卫青和霍去病。
甚至在《佞幸列传》中将卫霍同武帝男宠邓通、赵同之流并列,言语轻慢显而易见。
回想原装男人司马迁,因李凌案牵连遭宫刑事实。司马迁对武帝的怨气,延伸到卫青霍去病身上也算情有可原,汉武帝他哪敢咧。
由此司马迁在《史记-霍去病列传》中,描述了这样一个霍去病。
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史记-霍去病列传》
司马迁这段记录中,即说了霍去病豪言“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又贬了霍去病性格自傲自大,还说他不爱惜士兵。武帝赏赐霍去病数十车肉食美酒,霍去病宁愿放臭都不给士兵分享,出征到塞外后,士兵个个饥肠辘辘,霍去病却还让他们蹋鞠场,供自己娱乐用。
在一褒三贬后,霍去病除了是战斗英雄外,私德上却成了不与士兵同甘共苦的纨绔子弟。言外之意不就是说霍去病将兵不行吗?
中国古代帝王,有将兵将将之说,言语来自韩信刘邦对话。
韩信说自己带兵多多益善,刘邦带兵最多十万。
刘十万听了很不爽,就反问,那么为何你要听我的?
韩信急中生智抖了个机灵,大王善于将将,而我就是那个将。
由此才化解了一场信任危机。
这里说这个故事意义是。
同刘邦一样,汉武帝也是个将将的王者,属政治家范畴,无论霍去病也好卫青也好,在汉武帝眼中都是带兵的将,这样的人,最需要的从不是参合政治,而是专注打仗。
如此正反论证后,我们在看霍去病不肯将汉武帝赏赐食物分给士兵,就能明白真相。
对政治家而言,好的战将,打仗厉害就行了了,威望太高就是威胁。
霍去病深知汉武帝心思,面对汉武帝赏赐,宁可放臭也不吃,就是对汉武帝表态。
陛下啊:你给的东西我收了,但是我没有用他去收买将士的心,不仅不用它收买将士的心,他后续还在行军打仗中,践行纨绔做派,将自己装扮成即便吃的不够,也要游乐的纨绔,行军途中硬是要玩耍。
这典故,让我想起先秦时,王翦要田要房故事,汉初年萧何自污求自保故事。
其实目的都一样,为了自保而自毁名声。
由此可见霍去病,除了是少年军事天才外,也是深知政治精髓人物,他的一生几乎很少参与政治活动,也不追求在军队中声誉,唯一追求就是战功。
如此才有一个如流星般出现,闪耀一个时代的霍去病出现。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会问,士兵对待如此纨绔将军,为何还能听命甚至令行禁止咧?
同甘共苦不是带兵的关键吗?
我只能说这是知其表不知其里的论断,原因吗也很简单。对士兵或者部将而言,从军打仗,三点最重要!
首先:国家荣誉感,这是从军的动机。
其次:比较实在的问题,跟你混要避免盲目的牺牲,安全系数高。
最后:跟着你打仗我是否能获得足够的军功,是否有仕途前程。
由此可见,基于这三点来看,无论霍去病纨绔也好,骄横也罢,只要他能完成士兵的诉求,他就会有人愿意跟随。
那么霍去病这三点完成的如何?答案是非常完美,几乎无懈可击。
作为古典时代闪电战代表人物,霍去病一生都快如闪电,十七岁出道第一战就带领800精骑,以偏师之身成就旷古烁今战功,远途奔袭数百里,杀到匈奴核心腹地俘虏数倍于己俘虏。
出道早,战绩佳,这第一批跟随霍去病的800精骑,试问谁没有获得封赏?
史书记载,封侯的都有不少。
实实在在的战功就是霍去病凝聚军心手腕,他自己受封冠军侯,部下各个加官进爵!
这样的将军谁不爱?
看完霍去病,在看公认被称带兵有方爱兵如子的李广,一生却未得封侯。
李广虽是英雄,可是自己如此不得志下边人境遇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可见,爱兵如子在战功后的封赏面前,两相对比其实并不占据优势,反而有道德负累。吴起吸吮士兵伤口故事,熟悉历史的也耳熟能详,这背后士兵老母的哭泣,不就是这言外之意的证明吗?
生命,才是士兵最珍视东西,封赏则是实打实收获,荣誉感属于锦上添花,满足这三点,你就是个好将军。
后续战争中,霍去病也用不断的胜利,证明了这三点。
有命活,有功取,这将军太给力了,绝对值得追随。
次年夏天,汉武帝分兵进击,再攻匈奴,这一次谁是好将军,体现的淋漓尽致。
公孙敖率领的大军,居然在行军途中迷路,未能参与到战斗,李广大军出击后,遭遇匈奴袭击,力战不敌,最后全军覆没。同行的博望侯张骞因疑误军机,判处死刑花钱赎罪成了平民,李广本人则不赏不罚。
至于那些他爱的士兵,不知还有几人生还,看看李广部下,在看看霍去病部下,幸运儿当然是霍去病的部下。
由此可见,对战将而言,爱兵如子没错,同甘共苦也没错。可这些并不是好将军的必要项,只要你能带领他们打胜仗,你就值得跟随。
霍去病就是天生为胜利而生的天才,仅此一项,就足以让汉武帝喜爱了!
除了天生的胜利者基因外,霍去病深谙政治明白自污也让汉武帝放心。
这点看看和他并列的舅舅卫青家族下场就可知。
卫青和霍去病虽都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娘家人,都属外戚集团,但两个家族结局却截然不同。卫青身前战功赫赫,汉军唤之曰大汉军魂和汉武帝连襟情深,可那又如何?
自己身死后,因"巫蛊之祸"皇后卫子夫横死,外甥太子刘据自杀,全家上下几乎被诛杀殆尽,反而是霍去病一家,成了汉武帝托孤重臣。
霍去病去世后,他的遗孤霍嬗汉武帝视如己出,就如自己儿子一样时刻带在身边,最后霍嬗早夭,汉武帝还深深自责没有照顾好霍去病的孩子。
霍去病弟弟霍光,汉武帝也爱屋及乌非常重用。
霍光最后成就,人所共知!
这不得不说是霍去病会做人留给自家后代的福气。
这也是帝制时代顽疾。
最大的忠诚,除了战功赫赫外,也要深知进退之道,深谙政治,甚至自污,如此才能长盛不衰。
卫青太过珍惜羽毛,他不懂,后世的岳飞,不也是如卫青一样的反面教材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