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啓發教育和因材施教是相連的,我們一定要幫助學生學到知識線頭的能力,把線頭找出來,幫線頭接上,使得學生不斷有新的能源而不斷成長。每個教書的人都要將自己研究學習的東西,這個手拿進來,另外一個手送出去,在自己的腦子裏做一番篩檢做一番整理,借書本與講演讓學生從我們這裏得到系統性的知識,我認爲這是教書者的責任。

摘要

厚仁十年,感謝大家一路陪伴

許倬雲先引領我入教育事業大門

厚生利用,仁民愛物,教導學生成爲全才之人

究竟何爲教師?真正的教師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素養?

下週一,五月四號,就是厚仁的十週年生日。在厚仁這十年的成長中,第一位要感謝的人,就是許倬雲先生。因爲是他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Why,做教育到底是爲了什麼。

許倬雲先生是歷史學大師,今年90高齡,著作等身,是臺灣中研院的院士,當過臺灣大學歷史系的系主任,也做過蔣經國,王小波的老師,我只是他編外的一個小學生,近十幾年幫他做一些小事。近期大陸民衆瞭解到許先生,一是因爲清華大學校長去年開學,贈送新生每人一本許先生寫的《萬古江河》,大家可以從書中略知一二;另外就是許知遠的十三邀節目採訪許先生和師母,節目製作精良,在大陸播出,引起很大反響。

我以前是個工程師,最開始進入教育這個行當,並把教育作爲一輩子的事業,就是許先生的指引。

2009年,我從美國一家核電公司辭職下海的時候,並沒有確定要做什麼。許先生把我叫到他家,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未來的中華需要有一批領導者。這一批人,應該是在美國和中國文化相融,基於美國的教育環境裏,培養出來的。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都太重考試,而思維和交流略遜於歐美西方國家的教育,難以獨自培養出領導全球未來的人才。雖然美國很多地方在走下坡路,但至今還是最強大的。五十年後,世界將會有變局。而華人,需要有一批領導者。這也就成爲我和我厚仁的同事們,這一代做教育的人的責任。

(這是我2009年和許先生的照片)

許先生找到他的老朋友,匹茲堡教育系的老系主任,也就是之後厚仁的另外一位創始人——白柏恩博士 Brian White,並將我介紹給他。

第一次,我們是在一個大學區麪包店Penera Bread裏見的面。

厚仁釋義

厚仁是先有的英文名字WholeRen,後有的中文名字厚仁。

英文是Whole Person,“全人”的意思。用白柏恩博士的話來說,就是Whole Renaissance Man, 也就是”全才的人“。

(鏈接:全人的藝術 https://www.artofmanliness.com/articles/how-to-be-a-renaissance-man/ )

全才的人包括:

* 知識 Knowledge

* 體能 Physical Development

* 社會成就 Social Accomplishment

* 藝術 Arts

而“厚仁”的中文意義則是許先生定的:“厚生利用,仁民愛物”。

厚生利用,指富裕民生,物盡其用。出自尚書《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爲教育者,以德爲先。

仁民愛物,指對人親善,進而對生物愛護;出自《孟子·盡心上》。珍惜自己,親愛親人,然後推己及人,仁愛百姓,進而愛惜萬物,愛惜環境。爲教育者,仁愛爲本,心懷天下。

厚仁的核心理念,也是許先生賦予的:發掘潛能,走向優秀。

每個學生的能力有高低,興趣也有不同,教育的拉丁詞源就是“引導的工作“。我們同學生一起,不斷髮掘他們潛在的能力,讓他們產生改變,走向優秀。在英文裏,就是”Make Positive Impact“。

所以最終厚仁的教育理念裏包括了,中西並容,包括了“全人”,發掘潛能,走向優秀,厚生利用,仁民愛物。我們一直堅持在學生留學的道路上,規劃,指導,讓學生們不斷走向優秀。

師者的責任

今天,發一篇我的導師,許倬雲先生關於教育的文章《師者的責任》。

在長期的教育成長過程和紛雜的教育選擇中,自身的成長和外部條件的相互作用下,中國和美國教育的相互融合中,“名校”光環和自身能力的相互映照下,時間磨練和各個節點機會的把握中,我們作爲教育工作者,責任就更大了。

現在有了互聯網,有了人工智能,”百科全書“式的書本知識變得越來越不那麼重要。而成熟的思維,批判性的思考,正確的判斷力,全面的見識,就顯得尤爲可貴。

在這個時代,我和厚仁的同仁們作爲教育工作者,教育顧問,作爲老師,擔負着對留學生,對留學生家庭的重要責任。

在厚仁十年之際,兩會召開之前,重溫“師者的責任”,回顧過去十年,展望未來百年,堅定初心,矢志前行。給我們接觸到的每一個學生和家庭,帶來正向的轉變;爲世界培養更多的優才。

厚仁十年,扶生夢圓。

師者的責任

每個教書的人都要將自己研究學習的東西,這個手拿進來,另外一個手送出去,在自己的腦子裏做一番篩檢做一番整理,借書本與講演讓學生從我們這裏得到系統性的知識,我認爲這是教書者的責任。知識是死的,教育是活的,如果知識只是一套固定的數據,不如買一部百科全書給學生,有問題去查就是了。

我們要給學生的不是一個死的知識,不是灌輸數據、灌輸知識,我們要給學生的是駕馭知識的能力、判斷知識的能力以及內化知識最後因知識而成長的能力,這個是我們真正的責任。

擔水砍柴是基本的修養功夫。先父是清代江南水師畢業的,到最後他做到國民海軍的將領。當時每一個水師學堂的學生都要從甲板上打鏽開始。水師學校的學生,上了船做的第一件工作是做普通的水手。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打鏽,海水侵蝕甲板的鏽。天天打鏽,不打鏽甲板就爛穿了。你只有從打鏽中才懂得風,懂得浪,懂得船的動搖,懂得你和船一體行動的感覺。從知識轉化成智能,就是這個道理。

厚植學力

教書不教一套死板的知識。假如要做老師,第一就是對自己要有要求:我的學力夠不夠?我有沒有能力教這一門書?沒有能力的話,我可不可以跟我的院長、系主任說我這一門課可以教,但是允許我有一定的範圍。超越這範圍的我不能教。所以我發出的教課大綱,只在我的能力之內。

但是,我們不能永遠到此停止。我們要不斷地厚植自己的力量,這是與上面說的自強不息聯繫在一起的。我們永遠要厚植學生的學力,使得大家有十分的力量就去做十分的事情,因爲我們不能對學生說用十分的力量去做二十分的事情,以致到了最後是在課堂上胡說八道。胡說八道最大的謬誤在於學生看穿了你的胡說八道,居然也學會胡說八道。謬種流傳是非常大的災難,所以厚植學力是每個人自我期許中很重要的一條。

傳道解惑

傳道與解惑:這個“道”不僅是道學之“道”,也不僅是大道的“道”,這個“道”是研究的方法,求好的學問的方法,分析問題的方法。“道”就是我們找路的能力,辨別路的一種本領。胡適之先生講,他最恨人的就是“繡得鴛鴦與君看,不把金針度予人”。我把這鴛鴦繡好給你看,但不告訴你這鴛鴦是怎麼繡出來的。胡先生說我們不僅要繡得鴛鴦與君看,還要把金針度予人,把這針法也要傳給人家。

我這一輩子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在大學二年級,我的老師勞貞一先生教秦漢史,教了大約有半年的時間是在教玉門關在哪裏。玉門關是在小方盤呢,還是不在小方盤?一個學期都在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全班大概有二三十個同學,都煩死了。

後來到了勞老師八十歲,老學生幫他做生日,我致謝詞。我特別提起,那一門課我受了不少益處:

老師爲了討論小方盤是不是在玉門關口,旁徵博引,把史料交代給學生,史料的考證交代給學生,史料錯誤的訂正也交代給學生。

一個歷史問題,他教了歷史地理、史料學、語言學、文字學、考古學等知識。爲了一個遺址,他講授了不少方法。在這個討論過程中,他把漢代的官制也告訴我們,包括漢朝的地理、邊疆關係、匈奴與漢人的關係、邊區的經濟制度等。

他是把金針給我們,不是讓我們看鴛鴦而已。鴛鴦簡單得很,“玉門關在小方盤”,一句話,他搞了半年啊!專搞這個東西,課堂裏邊的人越來越少,到最後,有時就我和他師生兩個人對坐。

我並不是說這是最好的教學法,我對這種教學法也是有批判的。勞老師教的方法,若我用去教中學就難安了,但所教的學生今後將擔任研究院的研究員,這卻是好的方法。這就是傳道解惑的工作。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和前面所說的謙順容異是配合的。每一個學生有賢有智,有愚有不肖,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長處,也有他的短處。所以在《論語》裏,孔夫子對他的學生都有批評,除了顏回沒有批評,但是顏回不幸短命死矣。顏回若活長一點,說不定老師也批評他了。

其他弟子,這個笨,那個粗心,他都有意見。但孔子教他們一點也沒偏心,有問必答。《論語》中,學生往往問同樣的問題,孔子的答案一定不一樣。問“仁”問了許多遍,有長的答案,有短的答案,問“學”有許多次,沒兩次是一樣的,問“政”也有很多次,答案也全不一樣。他是按照每個人理解的深度,按照每個人的能力,按照每個人當時發問的情景,與問題疑惑的所在,在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教育。性子急的,孔子叫他慢一點,性子慢的,孔子催快一點。

《論語》是部了不起的書,這一類人生的智慧,都在實際生活裏面爲我們解惑。我們教學生也應當這樣,不要說這個人笨,放棄算了,對笨的人,一定要多花些時間,讓他弄懂,對聰明的人,要多花時間要他不要自負。

這些都是因材施教原則下要做的事情。

啓發鼓勵

對學生啓發鼓勵,而絕對不給學生背書。這句話,無論是官方或民間的教育改革者都會說,我們不要給學生填鴨式的教育。我們小時候都受過填鴨式教育。啓發教育和因材施教是相連的,我們一定要幫助學生學到知識線頭的能力,把線頭找出來,幫線頭接上,使得學生不斷有新的能源而不斷成長。我們不是捏一個坯子,制式教育最大的錯誤就是在捏一個坯子。我們用一個尺度來衡量,用同一個箱子來裝人,這是不對的。也許,你會對我說:規定是如此。但我們還是有自由度,我們面臨的是一羣活的學生啊!大的是研究生,小的是高中生。他們有自己的專長。你找出他的專長幫助他發揮,他就會成爲有用之材。

我這一輩相當幸運,在讀臺灣大學的時候,從內地來了一批老師,老師比學生人多。我讀文科研究所的時候,四個學生,有二十幾個老師。我讀歷史系的時候常常是一個人選一門課,我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時也是常常讀冷門課程。我有一門課是宗教學,那老師的教室在三樓。大家知道我爬樓梯是很不方便的,當年的本事是比現在好啦!可還是蠻累的。我爬到樓上去上課,他喜出望外,因爲他三年碰不到一個學生。他循循善誘,我學了不少。每位老師都會找出我的長處與短處在哪裏,人家問我你學的是哪一門道?我玩笑地回答,我是百花錯拳,什麼家的門道我都學到一點點。

老師啓發非常重要,以外,就是學生自己成長。我絕對沒有李遠哲聰明,我比沈君山笨很多,我也絕對趕不上張系國。但我今天可以寫東西,只要有數據,我就可以討論,就是靠老師們啓發,而不是老師們填鴨。

言教身教

李濟之先生手上有四個學生,我們在考試時寫考卷的方法絕對不一樣。有一位同學用功勤,能記述,也心思細密,今天他已是大學者。他治學的長處是資料豐富,我的長處是做引申論述的研究。濟之先生教我們時,兩個人,個因所長,也告訴我們短處在哪裏。他告訴我,你的短處是忽略數據的精確性,你要永遠記住這個問題。我們兩個一輩子走的路不在一個研究方向上,但一輩子感激老師的教導。

我們對自己的學生要教他不要欺瞞,不要躲避。別人叫我要舉重若輕,我卻注意舉輕若重。每一堂課,我是不敢馬虎的。因爲一馬虎,學生將來也會馬虎。講堂不是比賽言辭風采,講堂是最嚴肅的。若有人稱讚我,說我口才好,那就糟糕了!人家說你好的時候,其實指出你是天花亂墜。要是另外有人告訴我說:“我今天知道了一些東西,謝謝你。”那我就會高興。

做事不要舉重若輕,要舉輕若重,所謂言教身教,不是口頭訓導學生守規矩,你做學問要踏實。自己的作風就是榜樣。榜樣從何而來呢?榜樣就是你的教學、你的研究、你的著作。我們不能把學生當機器,他也不是死人。老師也不是教學機器,而是我在幫助他成長,他也在幫助我成長。這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的尊敬。所以言教身教,不是做個大師榜樣在那邊,是讓他曉得怎樣唸書,怎樣教書。

《師者的責任》從”許倬雲說歷史“的微信公衆號得來。這個公衆號,從世界看中國。每天都有許先生的文章,是許先生唯一授權的微信公衆號。

疫情肆虐全球,在當今世界的變局中,智慧,判斷力,正心,尤其重要。

在許倬雲說歷史的微信號文章留言,反饋,問題,編輯和我也會定期把讀者的意見彙報給許先生。

下面兩張圖,都是許先生書裏的插圖,一個是”出行“,一個是”平安“。這是從”許倬雲說歷史“微信公衆號的馮編輯發來的,祝各位平安。

有問題想問我?

提交表單,與我溝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