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食藥同源”也稱“藥食同源”,是說食物與中藥是同時起源的,也是指許多食物即藥物,它們之間並無絕對的分界線。大家在購買和使用食藥同源類中藥材要注意三點:不要盲目相信某些導購人員對中藥材功能的無限誇大,從來沒有哪些藥物能包醫百病。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湯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華民族傳統中藥以食藥同源的身份在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方面發揮出獨特的作用,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食藥同源”的思想光輝和實用價值,使得我們早日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信心更足。

時代在進步,理論需創新。普惠大衆健康,既需要繼承優秀的傳統,也需要發揚創新精神,研究更科學的食藥同源理論,更需要強化食藥同源科普宣傳。只有這樣,才能將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落在實處。

那麼,食藥同源類中藥材怎麼喫才健康?使用過程中有哪些誤區?中國食品報社食藥同源研究提示你。

什麼是食藥同源

“食藥同源”也稱“藥食同源”,是說食物與中藥是同時起源的,也是指許多食物即藥物,它們之間並無絕對的分界線。古代醫學家將中藥的“四性”、“五味”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認爲每種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食藥同源” 是中華民族優秀哲學智慧的結晶,背後有着深刻的哲學理論支撐和歷史文化淵源。

實際上,飲食的出現,比醫藥要早得多,因爲人類爲了生存、繁衍後代,就必須先攝取食物,以維持身體代謝的需要。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人們逐漸瞭解到哪些食物有益,可以進食;哪些有害,不宜進食。《淮南子·修務訓》稱:“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就是說神農嘗百草,有毒者避之,無毒者食之。

唐朝時期的《黃帝內經》一書中寫道:“空腹食之爲食物,患者食之爲藥物。”反映出“食藥同源”的思想。唐代大醫孫思邈說,“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身”、“若能用食平苛,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在孫思邈《千金要方》載述了果實、菜蔬、穀類、鳥獸蟲魚等百餘種可資食治的食物。

被稱爲“藥聖”的明代李時珍“寓醫於食”,既將藥物作爲食物,又將食物賦予藥用,藥借食力,食助藥威;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可以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融入了自己的“食藥同源”養生心法:四性五味,食藥同源。李時珍認爲食物和藥物一樣,有辛、甘、酸、苦、鹹五味以及寒、熱、溫、涼四性。選擇食物與選擇藥物一樣,要根據四性和五味來進行選擇。只有適合自己的身體,才能溫煦臟腑,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本草綱目》中記載了不少藥用食物,如蜂蜜、生薑、大棗子、小麥、羊肉等,利用食物的四性五味輔助治療疾病。李時珍指出:“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爲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意思是說,我們所喫的食物中,有的可以治療疾病,有的卻對身體有害處,喫得對的就會讓身體健壯,喫得不對的反而會生病。因此,我們只有根據病症攝取食物,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日常飲食中,我們或多或少都和藥食同源緊密相連,結果是相宜還是相損?我們可能知之甚少。現選取幾種典型食藥同源食材的辨證用法以饗讀者。

食藥同源的人蔘

人蔘是人們都知道的滋補品,中國有人蔘,國外有西洋參,名字都有“參”,但它們的性味和功效卻不一樣。人蔘和西洋參功效上有差異,西洋參歸心、肺、腎經,人蔘歸脾、肺、心、腎經;性味上人蔘是微溫,西洋參是涼性。

人蔘主要的功能是大補元氣。這裏的元氣指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充足,則脾胃功能會得到恢復。而西洋參則更適合老年人養心安神、補氣滋陰。值得注意的是,西洋參不宜與蘿蔔一起服用,服用期間也不宜喝濃茶和咖啡。

至於黨蔘,則主要用於益氣、養血、生津。人蔘作用強,見效快,重症、急症用人蔘爲宜。黨蔘作用較緩,見效較慢,屬於緩補,輕症和慢性疾病則用黨蔘爲佳。黨蔘和人蔘相比,具有價廉和性平的特點,可配合其他藥物使用,使用面更加寬。

黃芪每天不要超過15克

黃芪、山藥等也是常見的滋補養生類食藥同源中藥材,使用各有講究。黃芪屬於平民化的補藥,屬溫補藥物,可補氣昇陽、固表止汗。不過,腎陰虛、溼熱體質不要喝黃芪水。風熱感冒、上火者,以及孕婦也不適於喝黃芪水。使用黃芪不可過量,黃芪防病每天15克左右爲佳。

山藥因營養豐富,自古以來就被視爲物美價廉的補虛佳品。山藥是《中華本草》收載的草藥,藥用來源爲薯蕷科植物山藥乾燥根莖。喫山藥有調養脾胃、補益強身、補肺潤燥、潤膚祛燥等好處。

薄荷不能疊加服用

薄荷是一種在生活中較爲廣泛應用的中草藥。薄荷葉雖然常見且常用,但其依然屬於“藥”的範疇,只有合理食用才安全。薄荷清爽可口,可達到清心明目以及疏風散熱的效果,同時也能解毒敗火,刺激人們的食慾,幫助食物消化。

可以把薄荷洗乾淨之後放在杯子裏用開水沖泡,代茶飲用。也可以和鯽魚或豆腐搭配在一起煲成湯。需要注意的是,薄荷屬於解表藥,多有發汗作用,所以陰虛血燥、表虛汗多者忌用。同時,薄荷不能疊加服用。服用一些中成藥時,要閱讀說明書上的藥物組成,一些中成藥裏組方含有薄荷,就不要再額外喫薄荷了。

板藍根是涼性食物

板藍根很多人都是喝的沖劑,其實板藍根也可以食用。板藍根和蔬菜的樣子相似,所以可以採用板藍根來進行涼拌,高溫烹飪會使得功效流失。板藍根有很好的幫助清熱解毒作用,適合喉嚨痛、口腔炎和牙齦炎等疾病預防。不過對於長期消化不良的老人小孩最好是不要常食用,尤其是有腹瀉的人羣,因爲是涼性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少喝胖大海

生活中,很多人遇到嗓子不舒服時大都喜歡泡服胖大海來保護嗓子。中醫認爲,胖大海味甘、性涼,具有清肺熱、利咽喉、解毒、潤腸通便之功效。用於肺熱聲啞、咽喉疼痛、熱結便祕以及用嗓過度等引發的聲音嘶啞等症,對於外感引起的咽喉腫痛、急性扁桃體炎等咽部疾病有一定的輔助療效。臨牀用於肺氣閉鬱、痰熱咳嗽、聲音嘶啞、咽喉疼痛等症,常與桔梗、生甘草、蟬衣、薄荷、金銀花、麥冬等藥配合應用。一般用量3—5枚,煎服或泡服。

胖大海泡水治療咽喉不適並不是所有情況都適用。導致咽喉不適的原因多種多樣,如果不辨病因、不分體質而長期喝胖大海也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比如:脾胃虛寒體質,表現爲食慾減低、腹部冷痛,大便稀溏,這時服用胖大海容易腹瀉;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咽喉腫痛,以及表現爲乾咳無痰、聲音嘶啞的肺陰虛患者,喝胖大海也是無效的。胖大海具有降壓作用,因此,血壓偏低的人長期服用可能會出現血壓過低的危險。胖大海含有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半乳糖乙酸、半乳糖等,所以,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喝。

脾胃虛弱不要喫馬齒莧

馬齒莧是我們平時常見的一種中草藥,但是很多人會利用馬齒莧來進行家常菜的炒制。把馬齒莧的莖葉擇段,然後清洗乾淨後可以和雞蛋一起炒,也可以涼拌馬齒莧。馬齒莧有着很好的護心效果,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但這些都是預防的效果,如果一旦發生是沒有多大效果的。馬齒莧是涼性食物,對於脾胃虛弱的人還有孕婦最好不要喫。

絞股藍不能代替藥物

絞股藍是葫蘆科絞股藍屬的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絞股藍最初記載於春秋戰國時期,作爲饑荒時充飢的野菜食用,並於明永樂六年收錄於朱棣所著《救荒本草》一書中,後逐漸開發爲藥用。1986年,絞股藍被科技部列爲“星火計劃”中待開發的第一位的“名貴中藥材”;2002年,被衛生部納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

絞股藍味苦微甘,性涼,能益氣安神,降血壓,清熱解毒,止咳祛痰。絞股藍是一種藥,也是一種茶。長期飲用,對人體有頗多益處。降血脂,調血壓防治血栓,防治心血管疾患,調節血糖,提高免疫力。需要注意的是,絞股藍茶是偏寒性的,不適用於脾胃虛寒的人食用,且少數人會有噁心嘔吐、腹脹腹瀉、頭暈眼花耳鳴等過敏症狀,建議第一次飲用時,先少量,觀察一陣後,再循序漸進地增加,直到正常飲用。對於“三高”患者來說,喝絞股藍茶只能起到保健的作用,並不能代替藥物。

絞股藍是一種食藥同源的植物,可以直接烹飪後食用。選取新鮮莖葉,切成條絲狀或片狀,用沸水煮熟後,瀝乾水分,加上適量的調料拌勻。清脆可口且易吸收。新鮮的絞股藍,取適量莖葉洗淨切段,可與雞肉、排骨等合併燉湯。對於乾燥的絞股藍莖葉,可用紗布包起來,放進煲湯的鍋裏,和排骨等一起燉煮,既能有效析出絞股藍中的營養成分,湯裏也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選食藥同源藥材牢記三點

要根據自身實際需求理性選擇合適的食藥同源類中藥材,只選對的,不選貴的,不盲目跟風,不盲目進補。大家在購買和使用食藥同源類中藥材要注意三點:不要盲目相信某些導購人員對中藥材功能的無限誇大,從來沒有哪些藥物能包醫百病;中藥材本身再貴重,也是藥物之一,其主要功能是預防和治療疾病,食療和滋補屬於衍生功能,“是藥三分毒”,必須根據自身體質需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中藥材;必須到正規的藥店購買中藥材,並保留好購買憑證,正確維護自身權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