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无不心心念念,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好这一生,即便不求闻达于诸侯,好歹也求个自食其力,安稳和顺。那么在帮助孩子做好人生规划的问题上,你是主导者,还是参与者,亦或是旁观者呢?

主导者,即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设定的路走下去,因为是过来人,希望孩子少走弯路,莫误入歧途,按照自己对远大前程的理解,为孩子设计一条光明之路,时时提点纠正,步步规划设计,处处操心费力,让孩子随时处于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内,以确保目标不偏离。

这样做的好处是,假如你的孩子有足够的配合度,规划的路也基本合理,孩子就这样亦步亦趋地走下去,大方向不偏离,你和你的孩子可能会收获一个看得见的未来和一种波澜不惊的人生,因为目之所及,基本都在可控范围内。

波澜不惊,不代表人生不精彩,也不代表孩子不优秀,只不过因为大体都在设计之内,少了点儿对人生未知的探索乐趣和意外之喜,人生况味略显单薄。

这种站位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孩子是活生生的人,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和附属物,他们对时代、对社会、对未来,会有自己的认知,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思想。

他们不配合的可能性其实很大。退一步说,即便配合,也可能走到最后,孩子发现,这条路不是自己想走的,所有的结果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他(她)不快乐,甚至也没有任何成就感。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他(她)可能会埋怨你。

参与者,即是在孩子提出需求的时候,给予建议、意见或者直接决策。这种站位算比较超脱,好处是不会过分参与,以孩子自身意见为主,留出充分的自主选择,自主决策空间,孩子会感觉自由度比较大,不受太多束缚。这类的孩子相对来说,会比较自立,有自己的主意,

旁观者,即是无力主导,也不想参与的类型。这种基本属于放养型,长好长坏,一半靠基因,一半靠天赐。这种类型的父母,也不能单纯地定性为不负责任,由于出身、学识、环境、时空和家庭关系复杂程度等等原因,父母也有各种无奈和无力,无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具体指导,参与度不够,也是难免。

既然做旁观者,孩子的人生规划以及最终走向何处,就只能接受结果。路是孩子自己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同时,也有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的义务。老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就是这么个道理,谁都不必太过纠结。

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尽量做孩子人生路上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比较好。杜甫有一首《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诗大概就是对引导者和支持者对贴切的描述了:无处不在,却又不着痕迹。

想成为引导者与支持者,并不容易:

首先父母自身要成为榜样。成为榜样的意思,不是父母必须是业界精英,风云人物,你可以是普通劳动者,但你一定要在精神上、思想上和价值观上,给予孩子正能量的传递,培养和引导孩子提炼和塑造自己最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成长基础。你只要记住一件事:如果孩子走偏了,父母一定是第一责任人,自身言行一定有需要检讨和自省的地方。

其次是你要找到一种恰当的方式,持续地了解、感知、理解和关心他(她)。这样你才会清楚,你该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以什么方式,陪伴他(她)的成长。你未必陪孩子一日三餐,也可能做不到时刻相伴,这没有关系。

你只要做到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在每一个最需要你的时候,最应该你出现的时候,你都在,给到他(她)力量和支持,这就足够了。对孩子来说,你无处不在,但同时又恰如其分,他(她)舒服,你舒服,就合适了。

最后一点,就是要时时把握和调整参与度。你要始终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完整的社会人,给予孩子真诚的信任和尊重,不要一不小心,从引导者,变成了主导者;从支持者,变成了代办者。

孩子的成长之路,没有捷径,做家长的,一定要稳得住,耐得了,哪怕孩子遭点儿罪,走点儿弯路,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尽量少干预,莫强制。强制是“堵”,不解决根本问题,还会留有隐患,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帮助和引导孩子找到合适方法解决,才是治本之法。

人生的每一条路,都有不同的风景,你不要觉得这条路的风景不好看,就强行让孩子改道,那样做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事与愿违。人生原没有绝对正确的路,只有合适的路和不后悔的路。

父母留给孩子的最大财富不是有几处房产,有多大事业,有多少存款,而是培养好习惯,塑造好品格,让他(她)做一个有能力、有学习力,有行动力,也能理性思考的人。对生命的深度理解与家族精神的传承,能力与品质的持续提升与塑造,要贯穿人生始终,并且代代相传。这才是你曾在世间走过的痕迹,也是你留在这世间最有意义的东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