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雲南既不是錢糧賦稅大省,也不是重要戰略省份,更非政治中心。長久以來,雲南都是我國西南邊陲上的一個貧窮省份。近代史上,雲南的西、南兩面分別與英屬緬甸、法屬越南接壤,很多傳教士深入雲南腹地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進行傳教。但是,在這片瘴癘之地,近代史上竟然爆發了"重九起義",轟動全國。當袁世凱置時代潮流於不顧而稱帝的時候,首先起來反對省份也是雲南。在此過程中,有一個雲南人強勢崛起,主宰雲南政壇十四年,割據一方,雲南儼然成了他的獨立王國。此人便是唐繼堯。
而他崛起的源頭,還得從晚清興起的編練新軍潮說起。
晚清時期,國力羸弱,深受外國列強的欺負。在這過程中,一批有識之士意識到,要想戰勝西方列強,就必須建立新式軍隊。隨着時局的發展,清政府也意識到建立新式軍隊的重要性。1901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和湖廣總督張之洞都開始採用西方新式方法訓練軍隊。這就是大清新軍的開始。
此時,作爲邊陲之地的雲南也開始受新風氣的影響,醞釀組建新軍。1907年,錫良調任雲貴總督,在他的主持下,雲南組建了新式軍隊,編入全國新軍第十九鎮。
兩年時間,雲南新軍漸成規模。1909年,錫良調任東北。李經羲接任雲貴總督。初到昆明,李經羲和新軍第十九鎮的主官產生矛盾,關係不融洽,一度時期鬧得水火不容。李經羲在同雲南陸軍講武堂的負責人李根源聊天時,請教他如何緩和關係。李根源分析說,關係僵化,是因爲軍隊裏沒有他的親信。他建議李經羲,多拉點私人進入軍隊,擴充自己的力量。軍隊裏都是自己的人,關係自然就好了。李經羲聽完,深以爲然。便請他介紹優秀將官。
此時,李經羲還不知道李根源是革命黨人。李根源生於1879年,字印泉,雲南騰衝人,曾留學日本,在此期間,加入革命黨,成爲革命黨雲南支部的主要負責人。當然,這個身份當時是祕密的。李經羲請他推薦優秀人才,他當然着眼於具有革命精神的青年將官。
李根源向李經羲的推薦的第一個人是蔡鍔。除此之外,李根源還和另一位革命黨雲南負責人羅佩金聯手,向第十九鎮新軍輸送了大批在東京參加同盟會的革命黨人。當時,初到雲南陸軍講武堂的蔡鍔任三十七協統領(旅長),羅佩金爲其下屬,任七十四標統帶(團長),而在羅的下面,則是各營管帶(營長),這些管代中,就有唐繼堯、劉存厚等人,當時他們都是革命黨人。
而這些人在李根源、羅佩金的支持下,擁有了各自的武裝勢力,成爲日後割據西南的重要力量。這些人表面上是上下級關係的軍官,如果深入分析,則會發現,他們的真實關係其實是當時流行的"袍澤兄弟",他們通過"袍澤情義"凝聚在一起,鞏固個人利益的同時也明確了反清共和的理想追求。這也是爲何年僅29歲、剛到雲南不久的蔡鍔竟能領導"重九起義"且十分順利的重要原因。重九起義成功後,蔡鍔坐上了都督寶座。這次起義,既成就了他的世俗功名,也爲他在歷史上掙得了一席之地。
1913年10月,蔡鍔被調到北京任職。雲南的軍政大權逐漸被唐繼堯所掌控。李根源、羅佩金等人逐漸淡出雲南政壇和軍界。
袁世凱宣佈稱帝,蔡鍔逃出北京,前往雲南。1915年12月25日,唐繼堯和蔡鍔通電全國,宣佈反對帝制,武力討伐袁世凱,同時宣佈雲南獨立。建立軍政府,在昆明設立都督府,唐繼堯任都督。1916年1月1日元旦這天,雲南軍政府發佈討袁檄文,歷數袁世凱二十大罪狀,號召全國軍民共同討伐袁世凱,保衛共和民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護國運動"。不久之後,蔡鍔率領軍隊入川作戰,唐繼堯則繼續留守雲南。從此,唐繼堯主政雲南,形成了割據勢力。
唐繼堯生於1883年,雲南會澤人。早年留學日本,就讀於東京振武學校,後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是科班出身。唐繼堯執政雲南長達14年,對雲南的發展影響深遠。1927年5月23日,唐繼堯因病去世,終年44歲。爲追念唐繼堯的"護國之功",1935年,國民政府下令對其進行褒揚,並於1936年改公葬爲國葬,補行國葬儀式。這在中國近代史上是十分罕見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