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農產品昨日才下枝頭,今日即上賣場。在兩百多公里外的和平縣百香果基地,工人們正忙着採收,當地百香果及果汁產品一起登上了農博會展臺。類似的特色農產品還有很多。近年來廣東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特色經濟,致力於讓農業優品規模化、產業化,延長並優化產業鏈,着力於解決農民“賣難”的苦惱,讓市民買到滿意的優質農產品。

  順勢而爲,“一村一品”成品牌

  

  “這個紅心蜜柚很好喫,我已經買三次了。”中秋節前廣州的周阿姨買了兩個紅心蜜柚,口感清甜多汁,讓一家人回味。自那以後,周阿姨認準了“十記莊園”品牌。

  從一棵樹到萬畝林,從粗放種植到標準化管理,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鵲起,廣東不少地方特色農產業像梅州金柚一樣,成爲消費市場知名農產品和當地農民的致富果。

  2006年金柚獲得了梅州市首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梅州金柚品牌越擦越亮、身價倍增。政府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等措施,鼓勵龍頭企業爭創名優品牌,品牌農業帶來的價值效應,讓越來越多梅州人發現商機。目前,梅州全市有一大批從事柚果生產銷售的企業,擁有“木子”、“順興”、“十記”、“嘉豐”、“龍威”、“熙和”等知名金柚品牌。

  據悉,2017年梅州全市柚子種植面積達58.64萬畝,總產量近90萬噸,其中主產區梅縣金柚產值達29億元,農民人均種柚收入8800元。

  目前廣東初步形成以“區域公共品牌”“經營專用品牌”爲類別,形成“十大名牌”“廣東名牌”“廣東名特優新”三級劃分的現代農業“兩類三級”品牌發展模式。其中廣東省“十大名牌”系列農產品有149個,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入庫1416個。

  與時俱進,“一品”做大一產業

  

  普寧有“中國青梅之鄉”的美譽,青梅種植面積16.6萬畝,年產量5萬噸,1000畝以上生產基地28個。普寧青梅主要集中在高埔、大坪兩鎮,佔全市種植面積的一半以上,是當地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普寧市高埔鎮是農業農村部(原農業部)認定的“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長期以來,普寧青梅以出口爲主,鮮爲國內消費者所知。

  普寧青梅出口量大,但多爲原材料和初加工品。普寧市嗨嗨梅食品有限公司(下稱“嗨嗨梅公司”)總經理鍾傳演介紹,出口量大,但主動權仍掌握在別人手裏,豐產不豐收也是常有的事。

  青梅深加工產品

  據瞭解,普寧目前有較大型的青梅加工企業93家,年總加工能力10萬噸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出口到國外。爲擺脫普寧青梅產業對出口的依賴,從2016年開始,嗨嗨梅公司開始由單純的青梅原料簡單處理銷售,轉爲梅子產品的深加工,該公司在普寧市擁有3000畝的青梅供應基地,實現從種植、生產、加工到銷售的全產業鏈經營。青梅受潮汕人喜愛,但要全國推廣,還需迎合更多人的需求。目前我國梅製品主要以休閒食品爲主,多走商超途徑,市場競爭壓力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利用電商網絡銷售自己的產品。

  建設中的普寧青梅產業園

  “利用電商銷售並不是簡單的把產品掛到網上就可以了。”普寧青梅產業園項目負責人張益強介紹,由於線上線下消費羣體不同,所以廠家從銷售模式到產品包裝風格都要體現差異化。“休閒產品的線上消費羣體以年輕一代爲主,產品包裝更要緊跟時代潮流。”

  以“一品”成“一業”,是與時俱進,也是順勢而爲。隨着青梅產業發展壯大,普寧還將建立青梅產品電子營銷平臺,以發展零售、批發交易爲重點,同時積極發展大宗交易以及移動電商等多類型電子商務模式。

  近年通過電商快速擴大市場的還有茂名荔枝,這除了得益於物流基礎設施完善外,還有一羣充滿幹勁的年輕人。據不完全統計,在高州根子鎮通過網絡賣荔枝的年輕人超過300人。幾年間,他們積累了豐富的線上售賣荔枝經驗,解決了冷鏈、包裝、物流等問題,並創新了營銷手段,特別是針對年輕消費羣,通過圖文、視頻、抖音等形式吸引了一批“鐵粉”。據順豐公司發佈的今年荔枝寄遞數據顯示,5月1日至7月5日,從茂名寄遞的荔枝總量佔全國總量的40.85%,寄件量居全國第一。

  價值發現,從“一品”到“多品”

  

  近年小青柑(茶)在茶市走俏,新會陳皮也憑藉小青柑逆襲成爲“網紅”。“前兩個月是採摘青柑的好時候,西甲村附近的圈枝柑爲13元/斤左右,駁枝柑爲8-9元/斤。”新會西甲葵鄉柑桔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先生表示,近幾年小青柑(茶)的走俏,使得果農採柑時間提前到7月份,不僅增加了果農收入,還提高了新會陳皮的知名度。

  新會陳皮是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的傳統名產,爲當地所產茶枝柑(即新會柑)的果皮,經三年陳化製成。由於其具有理氣降逆、調中開胃、燥溼化痰之功,一直以來都被作爲“和藥”、傳統香料和調味佳品,受到消費者喜愛。2006年,新會柑和新會陳皮成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新會陳皮通常取自果皮微紅(二紅柑)或者全紅(大紅柑)時期,採摘時間始於10月份。而近幾年,由於柑普茶興起,從柑花、柑胎、小青柑、二紅柑到大紅柑,都推出了相應的產品,新會柑的種植戶不再侷限於以往單一的採摘時間。新會陳皮也乘着這股東風,走進北方市場,從單一的陳皮製品,衍生出多樣化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

  2015年,新會柑普茶產值達6億元,2016年增至16億元,呈爆發式增長態勢,卻也導致市場魚龍混雜。

  “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大衆纔會認可。”雙水鎮鴻豐柑桔專業合作社(下稱“鴻豐合作社”)負責人譚社沛告訴記者,其擁有400多畝的柑桔園。今年,合作社所產新會柑通過國家無公害產品認證,其生產的小青柑也受到了北京同仁堂的青睞。

  “很多客商會指明用鴻豐合作社的柑果進行初加工或者深加工。”譚社沛介紹,合作社註冊了品牌“沁柑園”,並開發了沁尊、沁臻、沁心等系列產品,面向不同的消費羣體。“鎮供銷社還開通了網上商城,幫助售賣相關產品。”譚社沛說。

  現在,市場上不僅有柑普茶、小青柑,還衍生了柑紅茶、柑白茶、柑黑茶,還有涼果、陳皮丹等零食商品。一位從事新會陳皮銷售的90後告訴記者,陳皮零食的開發,能夠吸引更多年輕的消費者,進一步擴大新會陳皮的影響力。

  據瞭解,2017年新會柑(陳皮)產業產值達60億元,新會陳皮品牌價值達57億元,位列全國地理標誌產品區域品牌中藥材類第二。

  在普寧,企業也在嘗試將青梅加工品從單一的果乾向多元化產品延伸。“在日本,青梅作爲日常必需品,幾乎每餐都要食用,所以青梅在當地頗受歡迎。”張益強表示,將青梅加工成蜜梅、酥梅、陳皮梅、相思梅、甘草梅、話梅、梅乾等固然可以,但休閒食品畢竟受衆有限。目前普寧很多青梅加工企業已開始研發梅酒、梅醬、梅調味料等產品,希望將青梅由市場引向餐桌。

  農博會開幕前一天,場館正進行最後的場地佈置,參展商陸續將展品放上展臺,爲它們精心裝扮,用最好的姿態迎接八方來客。“一村一品、一鎮一業”越來越多的廣東名優農產品在豐富百姓餐桌的同時,也讓農民的生活改善,一方經濟得以振興。

  新會陳皮衍生出多種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種植戶收入水漲船高。

  【作者】南方農村報記者 晁海娟 任亞航 卓倩 見習記者 劉涵 統籌 李力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