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修了接纳力,就没有情绪了吗?

总编 |终审:袁丽娜 图文编辑:潘存英 |林芳

疫情期间的一天早上,我坐在沙龙上发手机信息。

儿子问我:“妈妈,我们早饭吃什么?”

我回答:“问你爸爸,我这会儿有点儿事情要处理。”

儿子遂转向爸爸:”爸爸,我饿了。”

爸爸收到信号,马上去做早餐了。

不大一会儿,爸爸端了两碗肉丝面放在客厅的茶几上,顺便喊儿子吃饭,没有喊我。

我以为孩子爸只给儿子做了早餐,没有做我的,内心就有些生气了,心里面还有个声音说:“每次都只喊儿子吃饭,不喊我吃饭。每次做早餐,大多也是只给儿子做,不给我做。只疼儿子,不疼老婆。果然是儿子是自己的好,毕竟是亲生的,老婆是外人呀。”

那个当下,我又突然间想起,孩子爸通常做好饭后都是只喊儿子吃饭,不喊我吃饭。我曾问过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是成人了,不需要额外喊和照顾,孩子小,需要额外照顾和喊一下。我表达了自己也需要吃饭被喊,这样会感知到自己是被关爱的。孩子爸听后一阵唏嘘,之后依然我行我素。我倍感心酸了一段时间之后,决定好好地爱自己,增加自己内心的力量。无论他怎样做,我修炼自己承接的能力就好了。做了这个定向之后,倒也没有因此而再大动干戈。

可那个当下,我发现自己内在的那份委屈依然还在,依然会有一种自己不被重视和看到的感受。好在我只是在心里面腹诽着,并没有在语言和行动上面表现出任何不满,依然低着头忙着发信息。

谁曾想,儿子过来准备吃饭的时候,就听见孩子爸冲着儿子喊了一句:“XXX,给你妈妈拿双筷子,和你一起吃。”

我听到这个话后,不禁大喜,忙放下手机,走到厨房问孩子爸:“你也给我做早餐啦?那两碗肉丝面里面,也有我的一碗,对么?”

孩子爸淡定地回复:“是的,有你的呀。赶紧去吃吧!”

我立即茅塞顿开——《接纳力》倾听章节中的忍住不说原来是这样用的呀! 忍住不说,别人才有机会说;忍住不说,才能让我们看到事情的真相。

吃饭的时候,我想起孩子爸的手指前几日被门夹了一下,特别疼,遂想关心他一下,便问他:“你的手指现在怎么样了,还疼么?”

谁曾想,孩子爸居然说:“你把你的手指放门里面夹一下试试。”

一句话噎的我说不出话来!心里面却在腹诽着:“真是好心被当成驴肝肺,我明明是关心你,你不领情也就罢了,还让我把手放门里面夹一下试试,什么人呀!”这回,心里这么想着,嘴巴上面就直接嘟囔出来了。

孩子爸听到我的话,便低头吃饭,没再做声。我看到自己委屈的情绪又来了,想着自己明明是好心的想要关心他,怎么就被他这样给噎回来了,真的很想要和他再理论理论。但后来却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又和他聊了其他的话题,一起开开心心地吃了一顿早餐。

稍后,当我再次梳理这个事件的时候,发现自己之所以能做到那个当下没有去和孩子爸理论谁对谁错,争个你死我活,是因为我看到自己感到委屈的背后其实是想要关心孩子爸,被他没好气地回复后便有一种不被看到和不被懂得的感受,这份情绪和感受是真实存在的。但在行为层面,我的内在并不想和他理论,争个你死我活来破坏家庭氛围。我更不是想要通过对他的关心得到他的认可和回报。我不过是真的想要关心他这个人。十指连心,吃饭的时候,我能看到他的手指盖那里还是黑黑的且肿着呢,拿筷子的时候,一直都是翘着的,不用问都知道挺疼的。他那样没好气地回答了我,很可能是觉得我明知故问,他也有点儿生气。既然我已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他的关心,我的需求便达到了,他怎么表达,便是他的事情了。

原来,《接纳力》共情章节中所讲的 看到自己, 便可以看到他人是这样用的呀。共情完了,顺带着就可以划界限啦。

倾听到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便可以共情到自己那个当下的真实感受,然后就可以在行为层面上面划清界限。那个当下的转化,就在一瞬间。

原来,修习了接纳力,不是没有情绪了,修习了接纳力,更不是要灭掉我们的情绪,而是通过修习,不断地将接纳力的各个主题内化在我们的骨子里,以便我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从容地应对,从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过上我们自己想要的温暖、和谐、充满爱的生活。

延伸阅读

END

- 作者介绍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