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緬甸狗狗 與世無爭很佛系)

緬甸除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大小佛寺和佛像,虔誠的信衆,令記者印象深刻的是這裏數量多到讓人驚訝的狗。據說僅仰光市就有約20萬隻流浪狗。這些狗三五成羣,或穿梭於大街小巷覓食,或躺在馬路上悠閒地打盹,或趴在樹蔭下看人來人往,可以說,與世無爭,十分佛系。不過,狗不可貌相,這些狗狗背後大有故事。對它們要保持適當距離,以免被“誤傷”。

與世無爭流浪狗

由於緬甸人的生活水平還較低,養寵物狗的很少,因此這些狗基本都是無主的。但緬甸是一個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國度,雖然走在路上隨時會碰到流浪狗,但它們大多和人相安無事,人不用刻意躲避它們,它們也不怎麼怕人,只有和人對視時,纔會害羞般起身走開。不過,作爲遊客,也需和狗狗保持一定距離,再溫和的狗狗,也是有動物性的,記者和家人就差點被狗狗“誤傷”。

在很多國家的寺廟或者教堂,都會有不少流浪貓被收留,在緬甸的佛寺或者寺廟學校收留的則大多是流浪狗。在緬甸著名風景區茵萊的一所寺廟小學,記者發現山上的樹林裏,生活着三五十隻狗狗,大大小小,拖家帶口,有的剛剛出生。這些狗狗大多不是什麼名貴品種,以土黃色居多,豎耳,或許因爲緬甸地處熱帶,狗狗毛髮很短。聽負責的和尚介紹,這些狗狗都是當地人送來的或者自己跑來的,在這裏總會有口飯喫。

看到大佛塔腳下有幾隻出生不久的狗狗,十分可愛,記者和家人上前準備愛撫一下,結果,遠處跑來一隻母狗狂吠,差點被咬到。唉,不能太不見外,護崽的母狗格外兇,這是常識,這點安全意識本應該有。在曼德勒一個佛塔參觀時,記者忽然感到右手背被什麼硬物硌了一下,一扭頭看到一隻土黃色的狗衝着我又聞又嗅,看來是向我討喫的,嘴張得大了點,牙齒碰到了我的手背,幸虧沒有破皮,否則還得打狂犬疫苗。

別看這些狗狗白天一副悠閒懶散的模樣,可到了夜裏就精神起來了,那是它們打羣架爭奪食物和地盤的時間。緬甸的狗或許和狼的血緣更近,它們並不是“汪汪汪”地叫,而是像狼那樣直着脖子發出悠長的嚎叫,於是半夜被它們的叫聲吵得半夢半醒之時,恍惚間彷彿置身於草原之上。

無主狗狗也忠心

這些流浪狗平時缺乏關愛,一旦對它們好一些,它們就會忠心耿耿。記者所在的工廠有一隻白色的老狗,叫“密皮尤”,就是“阿白”的意思,原來也是街邊的流浪狗,瘦骨嶙峋的,工廠的保安看它可憐就經常餵它點喫的,慢慢地就在工廠裏面待着了,喫得白白胖胖的,經常趴在辦公室的門口,看到辦公室的職員進出,就友好地擺擺尾巴,打個招呼,看到來了陌生人就警惕地吼叫,儼然自己就是工廠的一員,簡直和以前流浪時判若兩狗。有一次一個工人晚上回來得比較晚,大門已經按規定上鎖,他怕被罰就翻牆進來,阿白衝上去照着工人的屁股就咬了一口。廠方一方面得帶工人去打狂犬疫苗,一方面還要表揚阿白的忠心護廠。規章沒有懲罰晚歸的工人,狗狗替廠裏懲罰了。後來阿白可能在與其他狗狗爭地盤的鬥爭中失利了,從工廠消失,留下了一窩顏色各異的小奶狗。

記者居住的公寓樓下也有一條狗,名叫“昂奈”,就是黑狗“阿勝”的意思。因爲公寓里居住着外國人,它也練就了辨別人身份的本事,看到熟悉的人過來就搖頭擺尾一副討好的模樣,看到穿着體面的陌生人它也是一副很想接近的模樣,但是隻敢溜邊走,似乎是在觀察你,一旦情勢不對,做好隨時逃跑的準備。如果是穿着打扮很一般的當地人,它的樣子可兇了,似乎在說,你要找誰先通過我這一關。

無序繁殖成公害

緬甸有多少狗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據,但是據說每年在緬甸有60萬人被狗咬傷,流浪狗已經成爲城市公害。緬甸爲什麼會有這麼多流浪狗,主要還是因爲:不殺生、不喫狗肉、狗不絕育。緬甸是佛國,全國將近90%的人口信仰小乘佛教,不殺生是五戒之一,不要說出家人,就是普通信徒也是持五戒的,殺狗、虐狗這種行爲在緬甸是沒有的,而遍佈城鄉的寺廟是佛教徒們做善事的主要場所,也成爲流浪狗容身之所。

緬甸人也沒有喫狗肉的習慣,雖然緬甸人生活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說很貧窮,但隨處可見的流浪狗在緬甸人眼裏並不是食物,因此緬甸的狗狗可以優哉遊哉,不用擔心成爲人們的盤中餐。

緬甸人還沒有給狗狗進行絕育的意識,在緬甸無論是醫生還是獸醫,出診費用不菲,給狗狗絕育目前根本提不上日程。雖然現在有國際動物公益組織在爲仰光的狗進行絕育,但是進展並不順利,而狗狗們依然在進行無序繁殖。

目前對流浪狗的治理基本依靠市政部門不定時捕殺,但遠遠趕不上狗的繁殖速度。仰光市爲了治理流浪狗動用財政資金,在郊區建立了能收養1000只狗的收容所,這對於20萬流浪狗的存量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