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格雷格·納爾遜在孩子天生會數學一書中提出:

孩子是天生的數學家,孩子的數學沒學好,是因爲在孩子童年時被灌輸了不當的學習模式,毀了天生的數學腦。

格雷格·納爾遜的觀點中有兩個重點,一“孩子是天生的數學家”;二是“童年被灌輸了不當的學習模式”,也就是說孩子們天生就是有“數學思維”的,數學啓蒙的對錯決定了孩子能否“喚醒”沉睡的數學腦。

數學啓蒙的關鍵時期

幼兒教育家蒙特梭利認爲:2-6歲是兒童一生中最重要的“數學敏感期”。這一時期,是喚醒孩子“數學思維”的最佳時期,抓住了這段時期對寶寶進行正確的數學啓蒙,將來孩子不僅在學習數學方面會表現優秀,思維能力也不會差。

“數學思維”的重要性

“數學思維”並不是指算數快、準確率高等表現,而是能用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形式。基本體現聯想力能力和數字敏感度上。

舉個例子:小學一年級數學有一種題叫分一分、算一算,比如9+5=?可以把5分成1+4,然後就變成了9+5=10+4=14

“數學思維”不好的孩子,很難弄懂5可以分成1+4這一步,經常會做錯,但“數學思維”好的孩子(主要是數字敏感度好)就很容易弄懂數字可以“被分開”。

如何喚醒孩子的“數學思維”?

1、學習數字、使用數字

大多數家長都能做到讓孩子學習數字,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只教孩子數1、2、3……關鍵是要讓孩子學會學會數與物、數與量、數字規律、數字的各種抽象意義

從孩子1歲半左右就可以開始教寶寶數數,簡單的1、2、3……2歲左右就可以指着不同的物體數數,幫孩子瞭解數和物的對應,並且慢慢用1個蘋果、2只小鴨子、3個香蕉等方式教孩子數與量的對應。2、3歲就可以常說大小、長短、高矮等量詞,同時通過物體教孩子數字是可以計數的,可以加減的。比如家裏有一堆蘋果:“1個、2個、3個……10個,一共有10個,送給姥姥4個我們還剩下6個。”4、5歲時就可以教孩子關於數字的規律和時間、金錢等抽象意義。通過實際的運用讓孩子不斷地感知關於數字的各種關係,並明白數字可以被拆分,5可以變成2+3、1+4。

2、讓孩子感受平面和立體的關係

數學除了算數之外,還包括立體幾何,家長幫孩子感受平面和立體的關係也很簡單,很多早教卡之類的東西上面都會有各種圖形的平面圖,比如三角形、長方形……而家裏的積木、快遞箱、包裝盒等物體都是立體的。

家長可以先帶孩子熟悉各種平面圖形,然後用積木搭出帶有空間的立體或者將包裝盒拆掉再帶着孩子重新包起來,讓孩子在動手的同時感受平面和立體的關係,更準確的瞭解裏面、外面、上面、下面等概念。

3、培養孩子分類、排序等聯想能力

聯想能力其實也是“舉一反三”的能力,這種能力好的孩子通常“頭腦靈活”,擅長解決問題。

家長在孩子2~6歲時,也別忘了培養孩子這種聯想能力。一些早教卡上會有不同的蔬菜、水果、交通工具等事物,家長教給孩子關於各種事物都有什麼特點之後,就可以考一考孩子:

將一堆卡片按照上面物體的顏色分類、按照用途分類、按照大小分類、按照多少排序……帶動孩子回憶、思考鍛鍊聯想能力。

4、通過遊戲激發孩子數學思維

當孩子3歲之後,就能聽懂基本的遊戲規則了,這時候家長就可以陪孩子玩一些可以激發孩子“數學思維”的小遊戲,讓孩子在玩樂中鍛鍊自己。

比如小筆記家的寶寶3歲時最喜歡的就是“拼圖遊戲”,我會畫出一些積木可以拼出的圖案,然後讓寶寶用積木根據我畫的圖拼出一樣的形狀。從開始的兩三塊積木,慢慢變成比較複雜的圖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