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車找樁”到“樁找車”,移動充電能否異軍突起?| 中國汽車報

最近,大衆汽車集團零部件公司宣佈和上海度普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計劃在中國市場合作打造移動充電站,計劃2020年下半年啓動系列化生產。而一直在智能充電基礎建設方面開展布局的愛馳汽車,也於近日宣佈其智能移動充電系統在國內及歐洲獲得了包括智能充電機器人充放電方法在內的7項專利授權。

隨着我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市場借力“新基建”風生水起,移動充電也熱度攀升。據記者瞭解,除了移動智能充電外,目前行業內還存在車載式上門充電等其他移動充電形式。雖然相關企業希望藉助針對不同場景的移動充電解決市場痛點,但目前普遍面臨無法規模化應用的困境。移動充電未來會異軍突起嗎?

從“車找樁”到“樁找車”,移動充電能否異軍突起?| 中國汽車報

從車載式充電到機器人充電 移動充電模式逐漸智能化

大衆汽車要打造的移動充電站究竟是什麼形式?通過其發佈的視頻可以看出,大衆設想通過APP或V2X通信,讓移動機器人將移動儲能裝置帶到電動汽車旁邊進行充電。在整個充電過程中,移動儲能裝置都與電動汽車保持連接,與此同時,移動機器人還可以爲其他車輛進行充電服務。充電完成後,機器人收集儲能裝置帶回充電站。移動機器人可在多層停車樓、室外停車位和地下停車場等不同場景中充電作業,並且不需過於複雜的基礎設施,整個過程無需任何人工干預。

“目前,行業內定義的充電方式有三種。一種是使用充電槍的傳導式充電,一種是換電,一種是無線充電。”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化管理中心主任、能源行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祕書長劉永東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被叫做移動充電的形式,包括車載電池式的應急充電、機械臂輔助式充電和無線充電。”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市場,類似車載電池式的移動充電形式不少,被行業人士稱爲移動充電的1.0版本。比如Blink Charging公司推出了一種可放在車上的便攜式移動充電樁,可緊急補充繼續行駛10~20公里的電量。行業人士表示,根據大衆汽車移動充電站和愛馳汽車CARL的公開信息,兩者更像是車載式移動充電的高端智能化模式。

另據瞭解,早在2017年,普天新能源就在北京市通州、大興、昌平和朝陽4個城區投放了120臺移動充電設備,現階段運營情況不明。現在,北京移動充電市場上的移動充電運營商爲E約充電。E約充電從2016年開始在北京佈局,採用移動充電車設備,提供上門充電、定點充電及救援充電等服務,業務大部分集中於B端,即各類電動汽車分時租賃運營商、出租車公司、旅行社等。截至目前,記者在安卓和蘋果應用市場均沒有找到E約充電的APP,但可以通過其微信公衆號進行操作,查找附近充電車後,選擇“上門充電”或“附近充電”的業務模式。從E約充電提供的地圖來看,其在北京大約還存在30輛充電車。

從“車找樁”到“樁找車”,移動充電能否異軍突起?| 中國汽車報

靈活、便利、經濟、高效 力求解決不同場景下的充電痛點

一直以來,充電車位被燃油車佔用、數量無法滿足需求、排隊充電耽誤時間等諸多因素影響着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同時也制約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移動充電模式的出現,能更好地解決新能源汽車的充電痛點嗎?

據悉,E約充電提供的這類移動充電模式,除採用車載式電池外,還有利用燃油發電機發電的。車載電池循環使用會加速損傷電池壽命、增加電池報廢量,而燃油發電機會增加燃油排放和噪聲污染。無論從效率還是環保經濟性上來講,它們都不夠理想。因此,行業人士認爲,車載式移動充電可作爲救援或應急充電存在,在特殊情況下爲新能源汽車用戶提供服務。

大衆和愛馳汽車想要推廣的移動充電則是另外一種模式。前者的移動機器人和移動儲能裝置(即“移動充電站”)體積緊湊,幾乎可以安置在任何需要的地方,甚至是充電基礎設施還沒有到位的場景。後者的全自動智能充電機器人專門針對出行充電痛點開發,能夠針對指定充電點滿位的情況,就近提供靈活的充電解決方案。

愛馳汽車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即便充電樁建設如火如荼,但車樁比依然存在一定的缺口。而智能充電機器人不受充電位置限制,可涵蓋直流充電樁和充電機器人兩種充電邏輯,在不需要改變場地基建設施、不需要佔用太多空間、不擴大充電點數量的基礎上,可根據場地空間安裝兩種形態的充電方式,爲消費者提供經濟又靈活的選擇。

事實上,大衆要佈局的移動充電站還能與電網形成有效互動。當連接到低壓電網時,移動充電站就將變爲一個永久的充電站,內置的電池組可儲存緩衝電能,與電網斷開連接,減輕電網尤其是用電高峯期的壓力。如果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被輸入充電站並臨時儲存在那裏,充電站就能實現碳中和運行。

作爲便捷式移動充電樁概念的首倡者,新能源汽車行業獨立研究者曹廣平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低端的車載式移動充電和高端的智能化移動充電,還應針對多場景實現在網有線的移動充電解決方案:比如,燃油車佔據充電樁車位時,移動充電樁自動滑動到空車位;一個或少量的移動充電樁爲停車場內的多輛車充電;有線移動式充電樁爲隨意停放在小區地面上的車輛充電;懸垂式移動充電設備在停車範圍內任意地點充電;擺臂式移動充電設備擺動到車輛上方的特殊位置充電。

從“車找樁”到“樁找車”,移動充電能否異軍突起?| 中國汽車報

市場化推廣存在諸多瓶頸 呼籲政策支持移動充電發展

北京電動汽車車主江先生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我見過其他車主利用E約充電享受服務。但移動充電的價格比較貴,20元起充,每度電大約4元。”E約充電微信公衆號上顯示,如果選擇附近充電,費用計算方式是充電費用加人員服務費用,合計4.99元/度,如果選擇救援充電,則需要在此基礎上再加上救援服務費用。據悉,E約充電所採用的移動充電車需要配置工作人員,攤上人力及補電車自身交通費,實際利潤微薄。

雖然愛馳汽車的全自動智能充電機器人還未市場化應用,但同樣面臨成本過高的挑戰。愛馳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受當前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影響,充電機器人的推廣還面臨諸多困難,需要政府提供助力,支持移動充電模式的發展。除此之外,企業也會有一段時間的非盈利期。”

曹廣平還告訴記者,自己提到的針對諸多用戶場景需求的移動充電,技術更先進,方案更合理,但始終沒有車企推進。最主要的原因是,移動充電不符合充電樁按功率補貼的規定細則。據瞭解,一個移動式充電樁的充電量相當於五個固定式充電樁的充電量。在“補樁”和“補充電運營”爲主導的政策大背景下,移動式充電樁的技術始終沒有發展的“土壤”。

在劉永東看來,採用機械臂輔助充電的形式,可能是今後移動充電的發展方向。不過,其涉及的安全、技術路線和標準化等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至今沒形成推廣的價值。而移動充電最終會走向的無線充電形式,也面臨着技術成熟度和成本制約的因素,還處於產業化探索階段。

爲解決市場痛點而存在的移動充電模式,目前來看還面臨諸多應用瓶頸。在愛馳汽車相關負責人看來,自動智能充電機器人作爲一種臨時快速補電的方式,未來將與現有的固定式充電模式、換電和無線充電等形成互補的統一體,共同構成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生態,爲停車場運營商或汽車用戶帶來切實利益。針對目前市場上存在的這些移動充電模式,曹廣平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應急移動充電模式,可以適度發展;高端智能自動化充電,由於特定高端用戶數量有限,只能適度發展。便利化移動充電的市場廣大,呼籲國家政策鼓勵發展或給予同等的發展機會。

文:趙瓊 編輯:龐國霞 版式:趙方婷

從“車找樁”到“樁找車”,移動充電能否異軍突起?| 中國汽車報

從“車找樁”到“樁找車”,移動充電能否異軍突起?| 中國汽車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