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窮的一切根源於濫消費、不奮鬥、太懶惰,正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一負債成“矮窮矬”,理性消費成爲新一代年輕人深思的重要問題。雖然56%的人都沒用存款,但是他們都樂觀的相信,自己會有足夠的儲蓄用於養老。

近期小編從網上看到了一篇關於“年輕人被負債所擊垮”的文章,2018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發佈的《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裏提到了一個很扎心的數字:1339。

這是一個代表什麼的數字呢——在受訪的18至34歲之間的年輕人中,平均每人每月儲蓄只有1339元。

根據調查報告,每人至少需要有182萬人民幣的養老現金儲蓄。年輕一代的目標儲蓄更略低一些,但也認爲需要163萬元才能過上舒適的退休生活。

年輕人最核心障礙就是缺錢!攢錢太難。現實很殘酷,年輕一代需要承擔孩子高昂的教育費用,父母養老開銷,高昂的房價。與上一輩人相比,他們儲蓄更少,負債更多。

年輕一代他們對自己所身處的財務狀況還是有一定了解,44%的人認爲他們在退休前不會達到他們足夠的儲蓄。有三分之二表示他們沒有多餘的現金可以用於投資。

信用卡、白條、借唄、消費貸被年輕人大量使用。換句話說,“借錢度日、花明天的錢,過今天的癮”已經成了當下年輕人消費主流觀念。

雖然56%的人都沒用存款,但是他們都樂觀的相信,自己會有足夠的儲蓄用於養老。這其中,僅有40%的人計劃在40歲時纔開始儲蓄。這意味着他們只給自己留了17年的時間來實現退休儲蓄目標。即40歲之後每年存款近10萬元才能達到目標。

一窮窮三代,一富富一窩!

經濟學家薛兆豐在《奇葩說》裏面說到這麼一個概念:

貧是指當前的財務狀況差,而窮是指的沒希望。

按照這個概念,年輕人大多數屬於貧,當你負債累累,金錢所用的地方不能實現價值,窮就已經逼近了。

年輕人的貧在於剛入社會 ,當你一味的消費,只是爲了虛無縹緲的虛榮,貧或許已經慢慢轉化爲窮了。

缺錢是正常的事,但是解決缺錢,是通過賺錢,而不是通過盲目的借錢、盲目的攀比消費可以來解決問題的。

當你有一天發現你在使用信用卡消費的同時,還能通過消費來掙錢,你是不是會突然感覺自己未來的養老金可以提前達到預期了。

負債越來越多的原因是什麼?

從衆多的案例中可以找到答案:一方面在濫消費後,賬單通知越來越多,無所適從;另一方面資金週轉不及時,只能拆東牆補西牆,導致累計負債越來越多。

信用卡注重的就是“信用”二字,信用卡的逾期會涉及到自身的信用,以後想買房買車看的就是信用,信用“花”了,甚至“缺陷”,終將被在這個時代淘汰!

去除“窮字號”通病,讓理性消費主義重見天日

合理消費這個問題也是老生常談了,商業的多元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促使“透支”消費的盛行,盲目跟從就成爲了這一代人的消費特性,濫消費、盲跟從導致自己不但沒能很好的讓信用卡被你所用,反而淪爲了“卡奴”負債累累。

窮的一切根源於濫消費、不奮鬥、太懶惰,正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一負債成“矮窮矬”,理性消費成爲新一代年輕人深思的重要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