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上說:“冬不潛藏,春必病溫。”

爲什麼冬天不休養,春天就會生病?其根源在於體虛。冬天不好好休養造成體質虧虛,用時下流行的說法,就是人體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種外邪,導致疾病。所以,這句話也可以描述成:冬不潛藏,來年必虛。

現在城裏長大的孩子很少會見到農村種果樹的情景了,我小的時候在老家,每到冬天都會看到母親在梨樹下挖個大坑,倒上滿滿一桶豬糞,這樣來年的梨子才能結得又多又大還好喫,其他季節則沒見過她給梨樹上肥料。

人體其實也一樣,人與天地自然相應,秋天人的氣趨於收斂,冬天轉爲收藏,冬季是人體陽氣潛藏、溫養臟腑的好時期,所以古人養生,要求此時儘量減少活動,早晨要待太陽昇起才起牀,晚上天黑就入睡,另外還要喫各種大補的食物。

然而,與我們祖先幾千年積累的經驗恰恰相反,目前,運動的觀念深入人心,種種“運動有益於健康”的說法甚囂塵上,其實,過量運動也是衆多疾病的根源。

大量的運動是否有益於人體?大家只要看看那些專業運動員的情況就知道了,他們中的很多人,年齡稍大後身體出現的問題比常人多,運動——尤其是大量運動——是要耗費人體大量氣血的。

大量的精氣儲藏於人體深處,它持續緩慢地供應着人體的日常生活所需,大量運動在短時間內造成大量氣血的損耗,會逼迫人體把原本應該儲藏起來慢慢使用的精氣在短時間內大量釋放出來,以維持人體的需要。

大量運動過後,由於人體原本該緩慢釋放的精氣快速外泄,雖然自我感覺精神健旺,其實卻是提前透支,並不可取。

年輕時運動過度,可能當時並沒有什麼不適的感覺,但歲數大了的時候很多疾病就可能找上門來。另外,建議老年人千萬別大量運動,還有生病之後,人本該靜養,如果選擇運動,期望加速康復的進程,卻反而會嚴重延緩身體恢復的時間。

人做任何事情,關鍵在度,不要盲目相信所有的運動都是有益於人體的,一定要把握好適量的原則。每日取平緩之法,活動活動身體,既促進經絡中氣血的流通,又不損耗氣血,這纔是正確的運動之道。因此,身體虛弱的人可選擇緩慢散步、太極拳等運動作爲日常的保健之法。

尋找疾病根源的時候,別忘了把運動列上,想想你是否曾經過量地運動過,比如打球、長跑、蹦跳、盡情歌舞等,這些運動都會讓人體氣血大虧。

從事IT行業的人經常熬夜,有人年紀輕輕卻突然猝死,對這種情況西醫往往認爲這是心臟出了問題,單從猝死的表面現象來看,把原因歸咎爲心臟沒錯,但心臟爲什麼會突然失去動力?

熬夜,對人體的損耗其實與“冬不潛藏,來年必傷”相同,長期熬夜,人體精氣不僅得不到補償,反而會更多地耗損;心臟的動力來源於人體精氣,精氣虧到極致之時,就是人的死亡之日,此時縱有神仙施手,也是無力迴天。

我經常苦口婆心地勸人不要熬夜,卻往往聽到“工作沒完成”、“事情沒辦完”等很多振振有詞的藉口。其實,人體的精氣是受太陽、月亮等天體的影響而收發有度的,我們既然改變不了天體的運行,就只能選擇順應。

早早上牀睡覺,早早起牀做事,想一想,其實總的工作和娛樂時間與晚睡晚起相比並沒有任何不同,但對健康的影響卻有天壤之別。

假如你經常熬夜,那麼在找尋疾病根源的時候,這個原因也要列上,趕緊調整作息時間,讓人體順應天時,好好休養潛藏。

請記住,人的精氣是有定量的,在長年累月折騰之下必然會大量耗損,而人在年輕的時候,往往容易胡亂折騰自己,三年五載難以感覺到身體有什麼大的變化;一旦發病,想要恢復就很困難了,這樣的例子很多,只是大家往往不以爲然,其實,正是自己生活中的諸多失常纔會導致疾病纏身。

文章選自《不生病的智慧2》 作者:欒加芹(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師從鍼灸學著名前輩莊禮興教授)

點擊下面的標題,閱讀更多養生文章:

一個傳承千年的補腎烏髮方,央視專題推薦,出自藥王孫思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