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叡能夠被曹丕立爲太子,除了嫡長子繼承製因素外,與曹操和郭皇后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以上三點,便是曹丕雖痛恨甄宓,卻立甄宓之子曹叡爲太子的主要原因。

縱觀魏國基業,曹操是奠基之主,曹丕是開國之君,而曹叡則是將曹魏國力推向頂峯的帝王。而說到曹叡,自然要提到他的母親甄宓。甄宓原爲袁熙之妻,曹操平定鄴城後,甄宓被賜給曹丕爲妻。
後因種種原因,曹丕對甄宓的寵愛越來越少,而痛恨越來越多。最終,在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將甄宓賜死。然而,奇怪的是,曹丕雖然痛恨甄宓,但最終還是在他臨終之際,將甄宓的兒子曹叡立爲了太子。此事的背後,究竟有着哪些原因呢?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並加以個人分析,本人認爲,曹丕之所以在臨終之際選擇立曹叡爲太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嫡長子繼承製的影響
嫡長子繼承製起源於西周,而盛行於整個封建王朝。縱觀中國曆代帝王之家,大多數都奉行嫡長子繼承製,曹魏家族也不例外。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母是曹操的正室卞夫人。又加之曹丕的長兄曹昂早年戰死,故而曹丕便成爲了曹操的嫡長子。
與之類似的是,曹叡也是曹丕的嫡長子。曹叡的母親甄宓雖後來不得曹丕寵愛,但仍是曹丕的結髮正妻。故而,曹叡是嫡出。而在史書記載的曹丕十子中,曹叡又是最年長的那位。故而,曹叡便是曹丕名正言順上的嫡長子。
也正是因爲受到嫡長子繼承製這一宗法因素的影響,曹丕纔會在臨終之際立曹叡爲太子。換言之,以宗法關係和輿論因素而言,曹叡繼承地位,是毫無爭議,名正言順之事。
第二:曹操和郭皇后都對曹叡欣賞愛護有加
曹叡能夠被曹丕立爲太子,除了嫡長子繼承製因素外,與曹操和郭皇后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早在曹操在世之前,便對曹叡極爲欣賞,《三國志·明帝紀》中有着“生而太祖(指曹操)愛之,常令在左右”的記載。除此之外,裴松之還引用《魏書》對此補充道:“帝生數歲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異之,曰:‘我基於爾三世矣。’每朝宴會同,與侍中近臣並列帷幄。”
由此可見,曹叡自出生之日起,便深受曹操的喜愛和欣賞。除此之外,深受曹丕寵幸的郭皇后,也同樣是對曹叡愛護有加。
根據《魏略》所載:“文帝以郭後無子,詔使子養帝。帝以母不以道終,意甚不平。後不獲已,乃敬事郭後,旦夕因長御問起居,郭後亦自以無子,遂加慈愛。”也就是說,甄宓死後,曹叡成爲了郭皇后的養子,對郭皇后尊敬有加,而得到了郭皇后的極大偏愛。
也正是因爲曹操和郭皇后二人對曹叡的愛護之意,促使曹丕在臨終之前決定立曹叡爲太子。
第三:曹叡本身所具有的過人之處
除了上述兩點外,曹丕之所以立曹叡爲太子,還與曹叡本身所具有的過人之處有密切關係。具體而言,那便是曹叡的寬仁之心。而這一點,深得曹丕的肯定。
根據《魏末傳》所記載:“帝常從文帝獵,見子母鹿。文帝射殺鹿母,使帝射鹿子,帝不從,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因涕泣。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樹立之意定。”此段記載中的文帝,指的是曹丕,而帝指的便是曹叡。
從上述記載可知,曹叡在跟隨曹丕射獵期間,表現出了強烈的寬仁之心。也正是因爲曹叡的寬仁性格,吸引了曹丕的關注,從而爲日後立他爲太子奠定了基礎。
以上三點,便是曹丕雖痛恨甄宓,卻立甄宓之子曹叡爲太子的主要原因。而歷史已經證明:曹操、曹丕的眼光還是不錯的,曹叡在位期間展現出了非凡的帝王之才。遺憾的是,曹叡只活了36歲,未能將曹魏基業繼續拓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