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平之戰後,趙國屢次遭到燕國的背後襲擊,而廉頗在趙軍元氣大傷的背景下,依然屢次擊敗來犯的燕軍。廉頗,戰國時期趙國著名將領。

廉頗,戰國時期趙國著名將領。爲將期間,帶領趙國將士與周圍各諸侯國作戰上百次,無一敗績,被後世尊稱爲戰神。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所向披靡的戰將,又爲何會在晚年叛逃自己的祖國,最終悽慘死在異國他鄉。

在廉頗年輕的時候,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晉陽,趙王封他爲上卿。到了決定秦趙兩個超級大國命運的長平之戰時,廉頗堅持用防守來抗衡秦國大軍。當然,後來的結果是廉頗被趙括取代。長平之戰後,趙國屢次遭到燕國的背後襲擊,而廉頗在趙軍元氣大傷的背景下,依然屢次擊敗來犯的燕軍。但是,在趙悼襄王即位後,廉頗遭到排擠。

廉頗爲趙國立下赫赫戰功,位居高官卻能認知自我,面對國家爲難能夠忠君愛國。廉頗,作爲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是少有的傑出將領,一生征戰,幾乎百戰百勝。他是戰國末期趙國軍事上的優秀將領,他在趙惠文王、趙孝成王兩個時代,在這五十多年間他領導的軍隊屢敗各國軍隊,成爲趙國的保護神,令敵人聞風喪膽。作爲趙國的將軍,上卿,可以說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權力很大。但是,他知道自己的錯誤並能改正,而不是自大和自負。相反,他把自己放在一個較低的位置,去藺相如家認罪和真誠道歉。同時,他又憂心朝政擔心百姓,深明大義,顧全大局。

長平戰爭後,廉頗不計較前嫌,凡事以國家利益爲先,廉頗肩負着邯鄲國防保衛戰的重任。對於趙孝成王通常疏遠自己,當趙國有危機時纔想到自己時,也不介意。後來,廉頗先後投奔魏國大梁和楚國,最終老死於楚國,葬於壽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