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心事,日子完全可以用“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來形容,但對於滿腹惆悵的童瑤而言,一個星期已經足夠漫長到令她幾近窒息。

在這一個星期內,她辦好了原單位的辭職手續,很聽話地跟隨爸爸去了他老朋友開辦的一家日化公司面試了一次,基本上定下來很快就能上班,還有,老媽託人介紹的一個相親對象,據說是個很陽光很優秀的小夥子,也差點兒見了面,後來因對方臨時出差而沒有見成。

當然,這些對於童瑤來說,都是身外之事,白天她順從地聽從父母的種種安排,到了晚上,她幾乎徹夜不眠地尋找着那一個身影,但是,那個身影卻一直沒有再出現。

一度童瑤以爲自己看花了眼,是啊,世上哪裏有這麼巧的事?如果說她在天涯海角發現了曉光的行蹤,也比這種方式更讓她自己信服。

難道不是嗎?在自家門前,在自己房間窗戶可以看得見的地方,衆人眼中已經死去十年之久的馬曉光,哪怕只是一個酷似他的男人,就這麼突然顯現在日夜思念的童瑤面前,而在此之前,他所有的印象都存在於她的腦海裏,她甚至都沒有一張他的相片,曾經手機裏他倆的合照以及他的單人照,都在他失蹤之後莫名其妙地不見了。

馬曉光是個孤兒,童瑤從認識他開始直到他意外離世,並沒有見過任何一個他的親人,只有一個在養老院生活的王奶奶,在曉光幼年之時曾收養過他幾年,後來因身體原因不得不放棄。曉光對她一直感恩於心,每年都要抽時間去探望她,在與曉光相愛的一年裏,童瑤也陪着去了好幾次。

王奶奶偏癱在牀,說話也不是太方便,面色暗淡,但一看到曉光,她的眼中立即有了神采,整個人都容光煥發起來。後來童瑤每次回想那個場景,對曉光的思念就會又增加一層。

認識曉光那年童瑤才十九歲,在B市念大學二年級,曉光比她大三歲,在同一所學校念研究生,是童瑤正宗的學長。

算起來還是童瑤先表白的,曉光是個隨和低調的男孩,童瑤最先愛上的就是他溫暖的微笑和包容的性格,何況他夠得上相貌堂堂,又沉穩大方,比起那些同齡的幼稚男生們更合她的心意。

曉光所學的專業屬於建築類,儘管學業很忙也很沉悶,但他還是儘可能地抽出時間來陪童瑤喫頓飯、散散步,他們相處了近一年時間,童瑤幾乎認定他就是自己可以託付終身的伴侶了。

可是一夜之間曉光失蹤了,沒有人知道他的去向,他也沒有給童瑤或老師同學留下隻言片語,彷彿人間蒸發一般。報警後童瑤又發瘋似的尋找,終於一個月後,有人在一個無名的河岸邊發現了一具男屍,此人身高衣着與曉光失蹤前一模一樣,只是因時間過久,整個人被水浸泡得模糊不清,早已認不出本來面目,但經過DNA檢測,確認就是馬曉光本人。

自看到那具屍首之後,童瑤就拒絕認同他是曉光的事實,在她心中,曉光那麼帥氣那麼溫暖,她無論如何也不能與眼前這個冷冰冰的醜陋不堪的屍體聯繫起來。

“他不是曉光!他一定是假的!曉光沒有死!絕對沒有!他在一個我不知道的地方受苦,我要去救他!”

大家都認爲她因傷心過度而失了心瘋,連爸媽都偷偷揹着她暗暗抹眼淚,私下找醫生給女兒治病。

慢慢地,童瑤又恢復了正常,但她的內心依然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十年來,她跑遍了所有曉光在世時曾去過的所有地方,但都無功而返,而就在她覺得太累太倦而想休息片刻時,卻又發現了關於他的蛛絲馬跡,哪怕僅僅是望遠鏡中出現了一個與他相似的人,難道,這是天意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