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七旬老母被儿活埋:人性不可考验,还需养老政策兜底

文/马进彪

5月2日20时许,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男子马某某,用手推车将瘫痪在床的79岁母亲拉走活埋至废弃墓坑。家人发现异样后报警。5月5日,警方将老人救出后送医院救治,无生命危险。嫌疑人马某某为老人的长子,现因涉嫌故意杀人被刑事拘留。(****5月6日)

人性不可考验,尤其是在特殊情况下经不住耐力的考验。这位79岁的老人需要在床上需要长期照顾,之前照顾她的人是二儿子,但二儿子去年生病无力照顾,转由大儿子照顾。而这个大儿子,却没有尽到赡养的义务,而是将老人活埋于荒野。

这个大儿子不仅要受到道德伦理的谴责,而且还要因故意杀人罪受到法律的严惩。通过当地的侦查可看到,其实施过程属于预谋杀人,而且证据也在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之中。因而,对这位儿子的法律严惩不会存在悬念。

然而,这却似乎让人预感到了另外更大的悬念,那就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老人在养老过程中共同面临的问题:人老了究竟如何才能安度晚年,如果儿女没有相应的能力,那么社会救济能做到哪一步?

显然,这是很多农村老人纠结于心的最大的命题。对于城市来说,解决养老问题会存在很多路径,如保险和退休金以老年救济政策等路径,而将这些方面的利好组合在一起,再加上城市医疗的便捷性,老人安度晚年也就有了基本保障。

但在一些农村则不同,尤其是在偏远农村,老人失去了劳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就等于失去了生活能力,他们的经济来源没有了,只能依靠儿女们的供给。但在很多地方,儿女们的情况也仅仅是刚刚脱贫,还不具备对老人完全赡养的能力。

对于这起人间悲剧,社会给予这个不孝儿子以道德伦理谴责是必须的,同时,更要对这位儿子的罪责加以严惩,以修复道德伦理应有的规范。然而,仅仅这些是不够的,因为老人的生存与生活需要基本的经济保障,这无法通过谴责和严惩获得。

因此,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并不能止步于赡养老人的边缘。这是因为在具有劳动力的时候相对比较容易实现脱贫,但人的年龄会一年年增大,劳动能力会一天天降低。换言之,如果脱贫仅是对于年轻人而言那是不到位的,因为年轻人也会渐渐老去,而在失去劳动能力后依然无法安度晚年。

所以,在完善农村“三农”政策,和加快新农村建设时,还应当纳入更多的考量维度,创新更多辅助体系。不仅要关注到年轻人的问题,也要考量到老年人的问题,不仅要关注到眼前问题,还要预判到即将到来的情况。

显然,这是一个社会性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这既包括农村保险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升级,也包括新型救济路径的打通。如果所有方面都有了创新与普及,农村的老人们也就了去了纠结于心的最大命题——农村养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