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沒有劇本,戴維斯的一生或許不夠精彩,但是足夠真實,我不願說他是個失敗者,因爲他身上還有光。戴維斯不懂得變通和妥協,他只堅持着自己認爲對的東西,即使他的作品被人說沒有任何商業價值,他仍然不爲之所動,依舊堅守本心,不輕易改變。

這個世界上,被人認可的標準有很多,例如財富的多少、身份地位的高低、家庭和睦程度。正是這些標準,讓我們的生活被禁錮了,似乎只有被他人認可,我們纔有了存在的意義。

即使我們努力過、堅持過,但是我們沒有成功,就會被別人所鄙夷。很多人的人生信條早已變成了那毫無意義的八個字:不看過程,只看結果。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眼中,一個沒有成功、不被認可的人,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電影《醉鄉民謠》就是講述了這樣一個“失敗者”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主人公戴維斯是一個名不經傳的民謠歌手,落魄的他沒有固定的住所和工作,儘管生活陷入窘境,他仍在追尋着自己的民謠夢想,雖然他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卻仍爲之奮鬥。

灰暗的生活中,透出一絲微光

戴維斯出生在紐約皇后區,是一位很有天賦卻沒有名氣的民謠歌手。

熱愛民謠的他,曾與朋友共同組建樂隊,可好景不長,他的搭檔在樂隊組建不久後便選擇自殺,戴維斯自己發行的單曲也無人問津。

因此,沒有固定收入的戴維斯,生活愈發艱辛,他沒有固定的住所,所以每晚只能依靠朋友們的幫助纔不至於流落街頭。

面對這樣悲慘的遭遇,戴維斯仍然不願意迎合大衆的喜歡而放棄民謠。

也正因如此,戴維斯與好友的關係也愈發尷尬。就在戴維斯覺得事情已經糟糕到極點的時候,更讓他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的好友簡居然懷了自己的孩子,爲了打掉孩子,戴維斯只能四處借錢,爲此受盡冷嘲熱諷。

一次偶然,戴維斯認識了一個歌手,歌手與他說,在芝加哥有一個演出還缺人,他可以去試一下。這正中戴維斯下懷,他一直想找到滿意的工作,於是欣然前往。

在我看來,戴維斯其實就是生活中有自己的堅守卻始終不得志的那羣人。

戴維斯的人生無論如何努力,仍舊毫無起色,被老闆壓榨、與家裏人不合、弄丟朋友的貓......好像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失敗的,生活對他彷彿格外的無情,命運似乎對他非常不公。

可就算是這樣,他仍在堅持自己喜歡的音樂,不願迎合大衆,對他來說,民謠是他的堅持,也是他的信念。

一如生活中的那羣人,他們內心總有着自己的堅持,爲了心中的這個堅持,甚至可以忍受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經歷常人不願經歷的苦難。

因爲他們的心裏有光。他們所堅持的事物,就是心中的那一束微光,他們和戴維斯一樣,默默地堅守着自己的夢想,困難地向着目標前行着。

或許在別人眼中,這樣的人不會被認可,是不折不扣的失敗者,可是,勇敢地堅持夢想和信念的人,又怎麼能算是他人口中的失敗者呢?

再次遭受打擊,淪爲失敗者

長途跋涉後,戴維斯終於到達芝加哥。

在面試時,劇院老闆聽到戴維斯深情的演唱後,認爲他無法爲自己帶來收益,因此,劇院老闆毫不留情地拒絕了戴維斯。

戴維斯心灰意冷地回到格林尼治,決定放棄他一直以來堅持的音樂,準備從事他一直不願從事的船運工作。

因爲戴維斯長期不在船上工作,需要重新繳納一筆費用纔可以重新登船,可世事難料,戴維斯交錢後,卻發現自己的船員證早已被姐姐丟棄。

人生就是如此地反覆無常。幸好,戴維斯的朋友幫他找到了工作的機會,在他曾經兼職的那個酒館繼續唱歌。

就這樣,戴維斯又回到了最初唱歌的小酒館,唱着沒有多少人喜歡聽的歌曲,成爲了多數人眼中的失敗者。

我們習慣了電影中的那些勵志的劇情,有天賦的人會被賞識,從而獲得財富、地位和愛情。所以,我們一直是秉承樂觀的態度,欣賞着片中戴維斯的人生,我們喜歡看皆大歡喜的結局,喜歡看美好的童話故事。可導演明白人生不是像童話故事那般美好,他也不想給我們講述一個童話故事。

因此,當我們以爲戴維斯將在芝加哥大放光彩時,卻發現戴維斯並沒有遇到他的伯樂,反而他的夢想被別人親手打碎了。

可我覺得,戴維斯並不悲傷,他或許早早地就預料到了這一天,亦或是他一直在等待這一天。

可戴維斯沒想到,上天與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最終他又成爲了一名歌手,重拾起了自己熱愛的民謠,繼續兜兜轉轉地重複着無聊的人生。

生活沒有劇本,戴維斯的一生或許不夠精彩,但是足夠真實,我不願說他是個失敗者,因爲他身上還有光。

不被認可的失敗者,仍有他存在的意義

片中的戴維斯,好像經歷了很多故事,可是仔細想想,他彷彿又什麼都沒有經歷過,他在酒館駐唱是他的開始,他在酒館駐唱也是他的結束。

戴維斯不懂得變通和妥協,他只堅持着自己認爲對的東西,即使他的作品被人說沒有任何商業價值,他仍然不爲之所動,依舊堅守本心,不輕易改變。

在這世俗的世界,戴維斯是格格不入的,他過於偏執,也過於剛硬,他瞧不起那些毫無意義的音樂,他不願自己那些純粹的音樂被世俗污染,可過剛易折,所以他成爲了生活中的失敗者。

其實,戴維斯的生活明明可以過得更好的,只要他願意爲了金錢而妥協,那樣的話,在世人眼中,他便不是一個失敗者。

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戴維斯寧願無人理解他的音樂,或者是放棄他的音樂,他也不願敷衍的對待音樂。

戴維斯不能接受別人對他已經逝去的搭檔評頭論足,也不能接受別人對自己的音樂故意貶低,他甚至不能接受自己的音樂是他人閒聊時的背景板。

在戴維斯的人生中,他對音樂的執着和堅定高於一切,也正是這份執着和堅定,給他所謂的“失敗人生”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帶給了世界上千千萬萬的“失敗者”安慰和鼓勵。

堅持和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卻不是成功的唯一條件。不是所有的堅持都能換來他人的認可,不是所有的人生都有一個圓滿的結局。生活中,更多的人不是像小約翰·福布斯·納什那樣,一直堅持就能取得成功,更多的是像戴維斯一樣的人,他們堅持夢想,卻依舊飢寒交迫、居無定所。

電影也正是想要紀念的是那些爲了自己夢想努力拼搏,但終究沒有成功的“失敗者”。他們雖然沒有成功,可是他們無愧於心;他們雖然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可是他們一生無悔。在導演心中,不被認可的失敗者,仍然有他存在的意義。

逐夢的人有很多,功成名就的人卻很少。但是,只要你經歷過那些坎坷,有過所謂的堅持,也曾爲自己心中堅守的東西不肯妥協,你就值得爲自己驕傲,爲自己走過的艱難歲月而感到欣慰。

漫漫長路,其實結果早已已經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那些不能遺忘的過程。這些所謂的“失敗者”,用他們不肯妥協、與世俗對抗到底的過程,給我們漆黑的前進路上點燃了一盞燈。

其實,這就是那些不被認可的“失敗者”所存在的最大意義,他們讓人感動的,不是最終成功的結果,而是他們這些“失敗者”不懼失敗,不願妥協的態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