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大江大河》在朋友圈里疯狂刷屏。虽然才播了11集,但是在豆瓣电影上已经取得了8.9的高分。这部以碾压性优势上映的电视剧,就是今年在南京大六合取景的。

剧的第6集,出现了一位“莫老师”,说着一口亲切的南京话,并且演出了记忆中老师的形象。搜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是演员郭广平演的,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副团长。

除此之外,在当前的剧情中,还有很多南京元素。剧中的很多场景,都是在六合拍摄的。剧中晋陵县县城就取景于六合冶山畜牧站、招待所、农村信用合作社、新华书店……

微博“老王娱乐影视工作室”

这些你都认出来了吗?

今年年初,剧组在六合区冶山街道天冶线(冶山铁矿博物馆附近)拍摄,取景街的建筑都是70年代的老建筑,因保存完好,符合剧组取景要求,反映的是70年代安徽晋陵县城的外景,场景主要有照相馆、兽医站、摆摊卖菜、修鞋等,还有更多的赶集群众。

《大江大河》选取的三个普通人,分别是宋运辉、雷东宝、杨巡。

宋运辉天资聪颖,却因出身不好受尽歧视。他借高考改变了命运,上大学、包分配、下基层,最终成功改变了人生轨迹。

退伍军人雷东宝具有与生俱来的雷厉风行气质,在乡村改革浪潮中,他带领小雷家村全村人紧跟政策,承包到户,办砖厂、电线厂,走在时代前沿。

个体户杨巡凭借开放政策和个人努力,从卖馒头开始发展事业,一路摸爬滚打,最终拥有了自己的产业。

三个不同的典型人物,三种不同的经济形态,以小见大,用点带面,全方位、立体式地描绘了时代画卷,展现了社会风貌。

这部片评分这么高,社交媒体上给它一个评价是“真实”。

场景真实

桌子充满磨损,不仅掉漆还布满了污渍印记;家中墙面斑驳,水泥的灰色露出;镇上办公室的大门颜色脱落……剧中一大串细节让观众瞬间穿越到上世纪80年代。

由于很多场景年代久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只能重新搭建,导演孔笙和剧组人员先后转战泾县、马鞍山、北京、南京、上海等近十地取景。

观众甚至可以见证“小雷村”一点一滴的变化,孔笙说:“我们写了一个很穷的小山村,是要一步步变化的,房子也是。三年又三年,土坯房变砖房,不停在变,美术就要不停地建。”

虽然工作量巨大,但是这样的严格要求却着实给观众带来惊喜,真实的年代感,“我们那时候就是这样”。

服装细节真实

还有演员的服装和打扮,回归到80年代的“土味风格”是基本操作。

《大江大河》时间设定为1978年,当时农村的流行服饰:红背心、蓝裤子、白衬衫,王凯饰演的宋运辉,一出场便将这些带有时代印记的服装展现在观众面前,再加上衣服领口适当的磨损效果,将那个年代的艰辛展露无遗,适当的烟火气,让故事的时代背景立住了。

剧本真实

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大江大河》剧本。

宋家两姐弟都过了高考分数线,宋运辉还是全县第一名,但因“反革命家庭”的出身定位,姐弟俩受到了镇“革委会”的刁难。

为了上大学,宋运辉站在太阳下背诵了两百多遍《人民日报》上的一段社论,终于为姐弟两争取到了一个上大学的名额。

宋运辉父亲因为早前被批斗,臊眉耷眼的表情,畏缩颓唐的人物状态等等,演员出色地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状态的一点一滴,还原出来。

这部分的戏让不少观众哭惨了。

网友“于山南水北”在豆瓣上发表影评:“我妈和我哭惨了,我妈和我舅因为外公是地主,当年也上不了大学,我妈这么多年都不能释怀,谢谢王凯和童瑶,演的这么好,那个年代多少人的无奈和绝望,你们演活了。”

网友“现在下雨”说:“两姐弟为能了上大学努力奔走。宋运辉在一遍一遍的背报纸内容。展现那个时代的人的方方面面。艰难面对却不顺应潮流,有泪有笑,令人动容。”

网友“叶然”说:“刚刚看了五六集。看到他爹看着宋运辉满怀希望写好的摘帽申请 从女儿手里要了来,嘴上说着,‘我看、我看’,实际却半躲闪着女儿和老婆的注意 没有打开看一个字就把纸扔进了炉子。那种对重蹈覆辙的恐惧和对现实的不抱希望凝固在空气里。演员细小的几个动作震撼到了我,这大约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体会的心酸和无力感。”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特有的标记,无论是汉朝、唐朝,或是之前盛行的清宫剧,其实它们都是在潜移默化中,为观众展现一个时期,那时候的人是如何生活的。

年代剧也是如此,我们透过影视作品看到当年的大家是如何生活的,当年的年轻人是如何交流的。《大江大河》向大众证明,年代剧并不是没有市场,或许只是剧本身的打开方式不太对。

素材来源:解放日报、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澎湃新闻、影视圈、豆瓣电影 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