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7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黃若冰)株洲寶媽李女士在給6個月大的寶寶小毅(化名)添加輔食魚肉時,未經過濾,導致1.7cm長異形魚刺卡進孩子聲門,被緊急送入湖南省人民醫院。該院兒童醫學中心主任鍾禮立表示,孩子被魚刺卡入的時間有一天之久,魚刺爲尖銳的異物,卡在喉聲門部,爲氣道最狹窄的部位,極易刺破血管引起出血、窒息,十分危險。家長在爲寶寶添加輔食時,應該選擇安全的食材和適合的加工方式,幫助寶寶健康成長。

“本來覺得黃鴨叫沒什麼刺,特意選了黃鴨叫煲湯,想爲寶寶增加一些營養。”李女士介紹,小毅逐步添加輔食後,聽說魚湯有營養,容易吸收,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好處,她就嘗試給孩子用黃鴨叫煲湯。5月5日中午,李女士給小毅餵食魚湯,才餵了幾口,孩子就突然哭了起來,還伴隨劇烈的咳嗽,她以爲孩子是被魚湯給嗆到了,一陣子安撫後,看孩子逐漸平靜下來,也就沒有再多想。然而到了晚上,小毅再度出現咳嗽伴氣喘,呼吸急促,喉嚨裏還能聽到很明顯的痰響。李女士覺得不對勁,連忙和家人把小毅送到附近醫院,急診CT 顯示“氣管頸段異物或痰液”,爲得到更好的救治,5月6日,一家人帶孩子來到了湖南省人民醫院。

經過詢問和查體,考慮喉部異物。充分的術前準備後,鍾禮立主任帶領團隊爲小毅實施了纖維支氣管鏡異物取出術,成功取出大頭針樣魚刺,小毅轉危爲安。鍾禮立表示,魚刺爲尖銳的異物,並且異物處於喉聲門位置,是整個氣道最狹窄的部位,極易刺破血管引起出血、窒息,同時易引起喉返神經損傷而導致患兒聲音嘶啞及發聲困難等問題,十分危險。

鍾禮立主任介紹,雖然魚肉富含豐富磷脂、蛋白質,易消化可以幫助嬰幼兒生長,適合嬰幼兒發育的營養需要,但是在爲寶寶添加時,要特別注意剔除魚刺,用小篩子過濾乾淨後方可餵食,以免混入魚刺、碎骨。另外,由於寶寶的各方面發育不健全,部分食物並不適合作爲孩子的輔食,例如各類堅果、餅乾等,一不小心就會被孩子誤吸,造成異物阻塞氣道,甚至危及生命。鍾禮立主任提醒,一旦嬰幼兒進食後出現嗆咳、喘息等症狀,千萬不能吞飯糰、喝醋、用手指摳喉嚨等,這樣可能會造成骨頭、魚刺刺向更深處,甚至刺破食道,損傷頸部或胸腔大血管,應立即醫院就診,儘快取出異物,避免延誤就醫引發不良後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