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时期,晋商凭借灵活的经商手段,诚信的经营理念,把业务内容扩展到了茶叶、盐、钱庄、土地等众多和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行业,而其中的翘楚就是一户姓乔的人家。一部火爆全国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也让全国人民都熟知了曾经名扬四海的晋商。
时光荏苒,随着时代的变革,晋商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曾经的晋商代表乔家却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依然活跃着。作为曾经的大富之家,究竟有何不为人知的奥秘?
弃文从商,接管家业
《乔家大业》电视剧讲述了乔家第三代当家人乔致庸波澜壮阔的一生,他也是乔家历史上最著名的实业家。乔致庸,1818年生于山西,自幼父母双亡,由哥哥乔致广抚养长大,他也是当时乔家的当家人。
乔致庸一心向文,本打算考取科举走仕途之路,这样不仅可以和哥哥的事业互补,也能将乔家的事业发扬光大。 但是好景不长,哥哥英年早逝,且未留下任何后代,乔致庸临危受命,成为乔家第三代第四位当家人,这也开启了乔家今后几十年的辉煌。
乔致庸为人谦和大气,和人交往张弛有度,看事情非常有远见,并且和当时的西北各位封疆大吏都保持的良好的交往。
据史料记载,左宗棠在西北任职期间,由于和乔家交好,曾经数次拜访过乔家大院,以示感激;左宗棠曾经挥毫泼墨,在乔家留下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而当国家有遭遇危难之际,乔致庸也能挺身而出。听闻当时北洋大臣李鸿章在筹办北洋水师的时候,想要向闻名天下的晋商募款,各家听闻此消息都犹豫不决,只有乔致庸率先站了出来,捐款10万两白银;
自此,乔家大院的名字便在李鸿章那里挂了号。后来,他也曾为乔家题诗到: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
从中不难看出,乔致庸非常善于利用资源,结交权贵,扩大家业,将乔家的生意从山西拓展到全国;巅峰时期,乔家拥有多达几百家商铺和钱庄,成为了当时是晋商的翘楚。
家规严格,知人善用
乔致庸虽然是商人,但是完全没有狡诈、奸邪的作风,反而为了大家族的存续繁荣,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家规家训。
第一条需要恪守的家训就是“不准吸毒,不准纳妾,不准虐仆,不准赌博,不准冶游,不准酗酒”;这条教训对于日常行为准则做了严格的规定,并且要求家里人都需要严格遵守,不能有任何特殊化。
为了给其他人做出榜样,他以身作则,从不违反家训;乔致庸娶过六个太太,全部未续弦,没有任何小妾;在如此严苛的家训的督促下,乔家没有其他大户人家那种后院勾心斗角的事件发生,这也为扩展家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条就是“守信”;“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为其以儒术指导商业经营的主导思想。
他一直以这条家训作为人生准则,并且教育自己的子孙;成为一方巨贾后,他并未沾沾自喜,反而时常关心贫苦百姓的生活,每逢有大灾大旱,他都会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彰显仁义之心。
最后一条家训则是“勤俭”;虽然乔家已经是一方富豪,但是乔致庸对于勤俭持家这一点依然非常看重,要求孩子们吃饭一定要吃干净,不可以有浪费行为;追求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一定要恪守底线,不可以跨越雷池一步。
除了三条家训,乔致庸还非常知人善用,这也是乔家商号能够迅速扩大发展的原因之一。
乔家的掌柜完全不用自家人,都是聘请了德才兼备的外人担任;乔致庸信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达成聘用关系后,就会赋予掌柜非常大的自主权,以便他们可以更好的达成销售目标。
乔家店铺的掌柜伙计每年都享有一定的带薪假期、年底会发放一定的红利,每年会有全新的员工制服…… 这些在现代看来都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帮助乔致庸培养了一批经营人才,其中就包括了后来的中国首任银行行长贾继英。
鲁迅在《随感录三十三》中写道,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 乔致庸就是恪守这些家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将一代代良好的家风传递下去,这才有了这个流传几百年的晋商大家。
后辈现状,诚实守信
乔致庸晚年,一直由其三子管理乔家各项事宜,可是在三子逝世后,一直未能寻得合适的继承人,便决定把当家人的位置传予孙辈乔映霞。
乔映霞坚守祖父“守信”的原则,在遭遇货币贬值时,坚持按照贬值前的价值给客户兑换,所有的损失由乔家商号承担,为此,富庶的乔家商号负债累累,后来又遭遇了各种磨难,终于在几十年后,渐渐退出了商业历史舞台。
后来,乔家子孙为了避祸,都开始出走山西,走向大江南北,世界各地。现今,乔家的后人还剩下几十人,约有20多人定居北京,其中2人博士毕业,3人读过硕士,还有十多位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公职人员或者普通从业者,再没有人涉足经商。
乔致庸在晚年在家附近购买地皮,大兴土木,修建了庞大的住宅院落,史称“乔家大院”,这所建筑后来也成为了研究清代民居发展的有力佐证,现在这座大院也被划归未历史保护建筑,供游客参观游览。
即使不再从事商业,但乔家人从没忘记过祖先的家训,谦和待人,诚实守信,艰苦朴素,正直为人。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无数的人和事都变成了回忆了,但是那些精神,会永远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乔家已经兴盛了九代了,只要他们的后人能够继续秉承先人的遗训,恪守家规,那么这也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