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母子平安 隔着媽媽肚皮做心臟手術的胎兒出生了!

隔着媽媽肚皮做心臟手術的胎兒出生了

目前孩子心臟發育良好,醫生提醒:發現胎兒心臟異常切忌盲目流產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8月初,青島婦兒醫院完成國內首例單中心胎兒肺動脈閉鎖球囊擴張術,如今孕媽媽已經足月,情況怎樣了呢?11月14日,記者從醫院瞭解到,孕媽媽在孕37周時通過剖宮產誕下一女嬰,出生當天心臟中心泮思林教授爲女嬰實施了二次心臟介入手術,如今,女嬰的肺動脈瓣已經完全打開,心臟右心室也發育到跟左心室同等大小。

驚心動魄 胎兒接受宮內心臟手術

即墨市民周女士今年34歲,兒子已經6歲。辛辛苦苦備孕兩年,今年年初好不容易懷上了二胎,一大家人皆大歡喜。然而,當懷孕25周,她在當地醫院做四維彩超排畸時,卻被告知腹中的胎兒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建議流產。當聽到這個消息時,周女士自稱“徹底崩潰了”。接下來,她輾轉四五家醫院,得到的結果均是“孩子不能留”。四處奔波檢查的那一週,她幾乎天天以淚洗面,直到來到青島婦兒醫院事情纔出現了轉機。這裏的醫生告訴她,孩子完全可以保住,只不過需要隔着媽媽的肚皮手術。顛覆性的結果讓周女士激動不已,悲喜交加的複雜心情讓她不知所措,只是抱着“哪怕有一絲希望也要試試”的心態,完全聽從醫生的意見並配合醫生的安排。

7月31下午1點,周女士被推進了手術室。在婦科孫越和超聲科陳濤濤醫生的配合下,泮思林採用“雙導絲法”,穿過孕婦腹壁、子宮壁、胎盤、羊膜腔、胎兒胸壁、右心室遊離壁等厚達10多釐米的十幾層隔膜,迅速將兩根細如髮絲的導絲穿過肺動脈瓣,並順利將穿刺針推送至主肺動脈,球囊擴張後立即拔除穿刺針及導絲,手術成功!術後監測,大人孩子生命體徵平穩,孩子右心室壓力下降一半,恢復地非常好,並於8月初出院。

據悉,該手術是國內首例單中心的胎兒肺動脈閉鎖介入治療,也是國內接受介入治療最小胎齡的案例。

▲圖爲手術現場。

嬰兒誕生 再次接受心臟介入手術

第一次手術時,胎兒才6個月大,如今過去了3個月,孩子是否出生了?心臟恢復的如何了?11月14日,記者再次來到青島婦兒醫院瞭解到,10月18日,懷孕37周的周女士已經通過剖宮產順利誕下了一女嬰,體重2.8公斤,取名“依依”。出生當天泮思林爲依依實施了二次心臟介入手術。

“其實孕媽媽並沒有到足月生產的日子,是我建議她提前剖宮產。”泮思林告訴記者,胎兒患有室間隔完整的肺動脈閉鎖及其引起的右心室發育不良,第一次手術時右心室僅爲左心室的一半,通過宮內介入手術後,3個月來,胎兒的右心室得到了一定的發育,但鑑於病情較重,考慮到右心室更加充分的發育,所以急需二次手術,並且越早手術越好。

10月18日下午,泮思林在女嬰的大腿根切開一個小口,沿着主動脈血管嵌入導絲,在血流的推動下順利將球囊送至並穿過肺動脈瓣,將狹窄部分完全打開。隨後,利用類似的方法,又將一個支架裝入心臟。手術歷時兩個小時,在支架和球囊的雙重保障下,保證了主肺動脈血流充分,也保證了右心室充分發育。

“經過近20天的密切護理和觀察,目前女孩的右心室已經長到和左心室同等大小,可以說是非常可觀,看到孩子健健康康地成長,我們非常開心。當然,孩子的媽媽很不容易,很不簡單,沒有她的配合,不會有現在的結果。”泮思林說着臉上露出了喜悅。

病房裏的周女士正在“月子”期,她懷抱着女兒,滿心歡喜。“慶幸當時自己做的決定,感謝醫生賜予我們家一個可愛的小生命,生命很珍貴,我會好好珍惜。”

胎兒心臟異常,切記盲目流產引產

據泮思林介紹,11月14日上午,他又完成了一例胎兒宮內心臟介入手術,現在,這項技術在本院已經成熟開展,領跑省內甚至國內大多數醫院。“等得到及時手術的都是幸運兒,然而,還有一些不幸的早被偷偷流產或引產了,十分可惜。”他就曾碰到一對夫婦,做試管嬰兒懷上後,發現肺動脈閉鎖,聽取某些不專業人士的建議後自行流掉了,讓人痛心。

當孕婦遇到像周女士一樣的情況,懷疑胎兒心臟有問題,該怎麼做?專業醫生給出的意見是:在常規孕期進行B超檢查時如果懷疑胎兒心臟有問題,不管診斷書上說的什麼,不要慌不要亂更不要四處亂打聽,到正規醫院進行詳細檢查,可諮詢心臟、產科和超聲科的醫生。聽取他們的意見。

一旦確診胎兒心臟確實有問題,這時,孩子要還是不要這個問題就會困擾着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爲此,記者也諮詢了相關專家,提出了一些建議。他們表示:此時,一定要諮詢經驗豐富的先心病專科醫生,他們會根據不同的疾病特點、手術技術、圍術期治療及遠期預後,給出以下幾種推薦意見:

強烈推薦儘早終止妊娠:現階段確定無治療方法或治療效果極差的疾病。

推薦終止妊娠:有治療方法,但需經歷多次手術、巨大花費、且遠期預後不確定的疾病。

推薦保留:治療方法確切,遠期預後較好,但花費偏多的疾病。如完全性大動脈轉位等。

強烈推薦保留:治療方法確切,花費少,遠期預後良好的疾病。如室間隔缺損、血管環等。易被誤會的胎兒期正常結構:如動脈導管(動脈導管未閉)、卵圓孔(卵圓孔未閉),都屬於胎兒期正常解剖結構,生後一段時間後多會自行閉合。後期不閉合者再予處理。

(記者趙波 通訊員 畢乙賀)

責任編輯:李青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青島日報官方微信(qddaily)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