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有句俗話叫“漢中小喫打天下”,說明了當地小喫的美味和百姓對於小喫的喜愛,簡單的原料、簡單的調料、簡單的工藝卻能炮製出一味味令當地食客癡迷的美食,令人歎服。今兒,小蔥和大家聊一聊漢中!

漢中美景

漢中美景

漢中美景

來到漢中,就不能錯過這裏的美食,GO!

菜豆腐

又稱“菜豆腐粥”,歷史悠久,是漢中的名小喫。因取料方便,做工較細,好喫且富有營養,所以已成了當地待客的佳餚了。製作的主要原料是黃豆,在把黃豆做成豆腐的過程中要加入漿水菜酸湯點清,最後再濾出豆腐壓成塊。成品質地細嫩,色澤清白,喫法上有酸甜之分。喫時用所剩的酸漿水加入大米煮熟,快熟時加入豆腐,食之酸香可口。還可以搭配油煎辣椒,蒜泥等拌成的佐菜,清香爽口,餘味無窮。

粉皮子

又稱“片皮”,製作原料爲蕨根粉。將蕨菜粉加水稀釋,加入適量明礬,入鍋平攤即成。成品色澤鮮亮、柔滑筋韌。喫法爲涼拌,將其拌以菠菜、豆芽、紅蘿蔔,調入鹽、醋、醬油、芥末、姜蒜汁、辣椒紅油等調料,入口鹹,酸、辣、香、衝俱全,爽口筋道。

漢中熱麪皮

漢中地區特有的麪皮與關中名喫“涼皮”相似,主要以優質大米磨粉爲原料,也可以麪粉爲原料。當地把米粉做的叫“米麪皮”,麪粉做的就叫“面面皮”。將米、麪粉經過浸泡、磨漿、籠蒸、成型等數道工序,才製成白、薄、光、嫩、細、柔、韌、香的麪皮。將其切條,拌以菜蔬,調入佐料。觀之紅綠相映、黃白相間,爽口芳香。但漢中麪皮與涼皮最大的不同即爲熱喫,稱爲“熱麪皮”,配上菜豆腐,別有一番風味。當然也可涼拌而食,此外,油炸炒燴等食法也廣受歡迎。

王家核桃饃

王家核桃饃是寧強縣的著名風味小喫,小如瓷蓋,色澤金黃,香味濃郁,油酥可口,耐儲存,放置數日也不變色味。王家核桃饃已有百餘年曆史。傳說清末八國聯軍攻破津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逃到西安避難,地方官曾將此饃作貢品進陳御用。

漿水面

漢中的漿水面別具一格,相傳該名是由漢高祖劉邦與丞相蕭何在此喫麪時所起。入口酸辣清香,回味無窮,並具有開胃之功效,是漢中的名小喫。

罐罐茶

罐罐茶是略陽縣的傳統茶點,有水泡茶、油炒茶、面罐茶等,其中面罐茶後者最具特色,用小罐盛水,放入茶葉,置火上煮熬,邊煮邊放入麪糊加清油,調以茴香、藿香、生薑、食鹽、核桃、肉丁、雞蛋花等調味品及佐料。清早或客來時,以早點搭配飲食,提神暖胃,爽口宜人。罐罐茶本爲氐羌人生活習俗,流傳至今,略陽縣的罐罐茶最爲著名。

紅豆腐

漢中人幾乎家家都會製作紅豆腐,紅豆腐色澤鮮豔,內爲乳白色,質地鬆軟、細膩,味道醇厚、鹹辣適中、清香爽口。在漢中,紅豆腐雖然不是餐桌上的主菜,但確是廣受大衆歡迎的下飯菜。

臘肉

又叫燻肉,是陝南秦巴山區一帶的地產特產。而漢中臘肉醃製工序獨特、選料考究、保存方式、烹飪技術等都非常講究,它的喫法多樣,煮熟以後可直接喫,肥肉不膩,瘦肉味美;可加入其它菜燉着喫,湯汁更是盡顯其它燉菜無法比擬的味道;也可煮熟以後炒着喫,色彩比鮮肉更具魅力,口感和煮的味兒又有差別。

漢中麻辣豆腐魚

被譽爲漢中一絕,其特色是“活魚快做”,魚鮮肉嫩,入味爽口,紅油漫浸柔辣不膩,麻中透香回味悠長。“去漢中旅遊,到褒河喫魚”已成爲人們飽眼福、享口福的一道風景線。

黃酒

洋縣、城固等縣生產,以洋縣謝村黃酒最爲著名。謝村黃酒自清同治元年(1862)始釀,迄今仍享盛譽。黃酒以小麥作曲料,用烏藥、梔子、肉桂、黃柏、細辛、當歸、菊花等10多種中藥材製成酒麴,精釀而成,酒味香醇濃郁,色澤橙亮透明,深受消費者喜愛。

西鄉牛肉乾

相傳有100多年曆史,採用優質“西鎮牛”肉爲原料,烘烤而成,皮呈褐色或咖啡色,精肉呈桃紅色,切面帶光澤,香酥可口。

現在的漢中不是近視美食之都,更是被列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生態建設示範市、國家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衛生城市,2017年10月,授予國家園林城市,漢中,一個美麗的城市,正期待着你的到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