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百家講壇》大家都會想到嗓音沙啞的易中天,趣味說歷史的袁騰飛,還有說《論語》的于丹。這檔主打教授歷史,古代習俗,文化的節目備受我國中老年人的喜愛。
在2001開始播出的節目在當時引起了全民的國學熱,歷史熱。今天向各位介紹的就是《百家講壇》中的一位老師--蒙曼。畢業於北京大學,現任985大學的教授。
成爲老師的執着:
蒙曼1975年生人,出生在河北省,1992年考取中國民族大學本科,碩士生,99年在北京大學讀博士生,並在畢業的時候直接留校擔任老師,憑藉一步步的認真工作,踏實備課,走到教授的崗位上,現任全國婦聯副主席。蒙曼小時候的理想就是成爲一位人民教師。
這可能是因爲父母都是老師,每當看到父母教授孩子知識更帶來的笑容時,蒙曼想成爲老師的想法就更堅定,不管是初中,高中,大學老師,甚至是小學老師,只要能夠傳道受業解惑,蒙曼都會感到開心。對於教師這個職業蒙曼有着一份執着,能夠教書育人,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就很滿意。
初識蒙曼:
對於我們來說,第一次見到蒙曼都是在央視的《百家講壇》中。蒙曼和百家講壇一開始本沒有緣分,對於能夠登上熒屏蒙曼本身沒有打算。是孟憲實讓它倆有了聯繫,在孟憲實登上《百家講壇》講課的時候,節目編導問孟憲實還有沒有推薦的能夠能上熒幕,能夠講趣味歷史的人。
孟憲實向節目組推薦了自己的好朋友蒙曼。於是在2007年的一月份,《百家講壇》的編導魏學來前往中央民族大學聽蒙曼上課,但正趕上蒙曼結束課程,於是魏學來讓蒙曼去找幾個學生,和自己一起聽一次蒙曼的講課,不限定主題。
蒙曼選了武則天的主題,講了大約20分鐘,魏學來非常滿意,於是在兩三天後,《百家講壇》鄭重邀請蒙曼去講歷史。看到自己講的課能夠登上央視節目,讓更多的人看到,蒙曼深感幸運。作爲老師都希望自己能過傳道受業解惑蒙曼更是感到開心。
於是在2007年1月,蒙曼前去《百家講壇》節目組試講,順利試講後在3月,蒙曼正式錄製節目。和魏學來聽到題目一樣,蒙曼在節目上也是講述武則天。另外在節目上,蒙曼把枯燥的歷史講得十分有趣味,讓觀衆在輕鬆的氛圍下了解歷史,這也是《百家講壇》的宗旨。
蒙曼以前沒有上過電視,但是對於錄製並不緊張,這是因爲和學校上課一樣,底下是坐着人的,是可以和他們有眼神的互動。只不過聽衆換了,以前臺下是學生,需要認真聽課;現在是不同年齡層不同職業的觀衆,需要把自己的課講的更生動更容易理解。
在正式登上電視節目前,蒙曼只上網,不怎麼看電視,也就只看過孟憲實的兩期節目,希望自己能夠借鑑朋友的節目,但是事實上,從給學生上課到給觀衆講歷史中間的轉換並不辛苦,蒙曼依舊按照原本的方式給觀衆講武則天,跟在學校講的沒什麼區別。
蒙曼眼中的武則天和別人眼中的武則天不一樣,例如無數人認爲唐高宗是武則天的政治傀儡,而在蒙曼眼中他們兩個人相互輔佐相互成就。蒙曼想爲大家揭示出真正的武則天,在當代,女性有着不同於往日的地位,可在當時還沒有突破傳統文化,研究武則天應該設身處地的討論當時的做法和日後的成就,否則很不客觀。
大受好評:
於是在2007年的11月,《百家講壇》就正式推出了最年輕的主講人,當時只有32歲的蒙曼。節目播出之後,大受好評,有無數的人記住了這個年紀輕輕,溫文爾雅的主講人,也被她風趣的講課方式吸引,很多人戲稱她爲“小於丹”。
後續的蒙曼又講述了《太平公主》《長恨歌》等一段段經典的歷史,都大受好評。
出名後的蒙曼,一邊繼續在爲學生上課,一邊在電視臺上擔任歷史,國學方面的評委,用自己的精準點評給無數人留下印象。
爲自己發聲:
可能是由於常年的上課,讀書,學習,以至於現在44歲的蒙曼還保持了單身,對於自己的單身生活,蒙曼表示自己很享受,自己能夠過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去讀書,去旅遊都能夠自我選擇。並且在蒙曼在一些節目上犀利的抨擊社會上對於“剩女”的說法,的確如此,社會發展到如此階段,男性和女性都已經獨立生存,剩其實是因爲過於優秀而已。
對於“佛系”的這個詞語,蒙曼認爲“佛系”是在變化的社會中,人在不斷的尋找自己的位置。“一方面,年輕人悶頭奔跑,少一些慾望,在自己稍微停一下,而另一方面中國國力在飛速發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進則退,如果呆在自己的位置上不上進,就會被歷史拋棄”,應該讓佛系和狼性都在年輕人身上有所體現.
蒙曼在中小學生總是在重理輕文方面,很是不理解。家長總是在重視理科輕視文科,平時給孩子補課只補數理化,往往忽視文科類的學習。蒙曼認爲其實不應該是這樣,理科是邏輯思維的培訓,而國學更是培養家國情懷,是告訴世人什麼是道德,是面對美麗的世界大好河山的時候不會只說好漂亮,而是感嘆出“秋水共長天一色”這種詩句。
蒙曼在臺上出口成章,展現出飽讀詩書的那一面,其實在背後付出的辛勤汗水卻不爲人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爲了能夠不斷的讓自己充實,甚至蒙曼要求每個月要讀50本書,哪怕一天工作下來很疲倦也要讀書充實。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們走過人生這條路,最高尚的理想就是再不傷害他人的基礎上,實現自己的價值,少去顧忌他人的看法。走過一世才更圓滿。
文/齋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