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魏徵深受唐太宗的重用,由于他经常能够对唐太宗直言进谏,所以唐太宗经常会给他封赏。可是,在魏徵死后,唐太宗却做了一件事,令人很是吃惊。唐太宗曾经给魏徵亲笔题写了墓碑,可是他却将这座墓碑推到了,而且再不提将衡山公主嫁入魏家一事,你以为这是人走茶凉?其实并非如此。

魏徵直言劝谏之名很多人都知道,可是有一件事却极少人清楚,那就是太子李承乾从未被他弹劾。而当时其他言官还经常上奏对李承乾进行过批评,这又是为何呢?因为李承乾有一个亲弟弟叫做李泰。李泰有心夺嫡,因此总是与李承乾不对头。他们二人的关系,简直可与当年李建成与李世民相比。

当时宫里还传出了皇帝要将李泰改立为太子的谣言,为了能够制止这一谣言,唐太宗将魏徵请来,想让他当太子的太师。而魏徵当时却患了病,因此请辞。于是唐太宗便以刘邦当年因为太子请来商山四老,所以并未废掉太子一事作比,希望即使魏徵患病也能前来保全太子,魏徵这才答应了唐太宗。

到了年末的时候,魏徵已经病的很严重了,次年初,唐太宗便亲自前去魏府探望。他让其他人全都退下,与魏徵说了一天的话。不久之后,唐太宗便带着李承乾与他的亲妹妹衡山公主一同前来看望魏徵。此时魏徵已经病重到无法起身,唐太宗心中难过,流着泪问魏徵还想说什么话。而魏徵则说了《左传》之中的一句话,这句话的大意是寡妇不担心丝线不够织布,而是为国家危亡而担忧。魏徵已经预料到,在他死后,恐怕再也没有人能够保全太子,大唐恐再起波澜。

于是,唐太宗决定将衡山公主嫁给魏叔玉,魏叔玉正是魏徵长子。唐太宗拉着衡山公主的手走到魏徵床前,想让他看看自己的儿媳,可惜此时魏徵连答谢的力气也没有了。

这天夜里,魏徵便去世了。唐太宗不仅亲去吊丧,为魏徵题写了碑文,而且五日都未上朝,太子李承乾在西华堂为魏徵举哀。发丧之时,百官悉数到场,而唐太宗则登上禁苑西楼,遥遥望去,发丧的灵车缓缓前行,唐太宗悲痛万分。为了表达心中的哀悼之意,唐太宗还特意赐封魏家九百户。等到上朝的时候,唐太宗将魏徵比作明镜,感慨魏徵去世之后,自己又失去了一面镜子。

可是,同年四月,一切都变了。太子李承乾失去了魏徵做依靠,逼得他不得不谋反,可惜,此举并未成功。而为李承乾策划谋反的杜正伦和侯君集都曾是魏徵力荐的大臣,魏徵曾说此二人拥有当宰相的才能。于是,很多之前嫉妒魏徵的朝臣们便纷纷开始诬陷魏徵,最终,唐太宗一气之下将亲笔所题的墓碑推到,赐婚一事也就此作罢。

但是,次年唐太宗便后悔了,他不仅为魏徵重新立了碑,还亲自慰问赏赐了魏徵家人。魏徵之名,怎可蒙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