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南的水乡总有种魂牵梦绕的情愫。小时候经常回爷爷家过暑假,黑瓦白墙掩映下的小桥流水,长柳晚荷陪衬下的青石拱桥,还有曲折幽深小巷的安逸意境,沿着古镇里纵横交错的小巷,踏青苔、踩卵石、探人家、访旧宅,在古风古韵中静静的去感受沧桑变幻、岁月如歌,是我心中永远的江南画卷。

浙江宁海的前童古镇,远不如乌镇和西塘那样远近闻名。令它声名鹊起的是已故的著名画家、导演陈逸飞先生,他曾用“处处可入画”来评价前童。这位审美品味超凡脱俗、独具慧眼的艺术家也正是让周庄名声大噪的始作俑者。前童古镇,正是陈先生的生前遗作——电影《理发师》的主要取景地。

与那些过度商业化的古镇不同,前童的村民们就真真切切的生活在这些老宅中,老人在自家门口小憩,孩子们在卵石小路上奔跑嬉闹,妇女们在门前小溪里洗衣择菜。难怪有人说前童古镇是“活”的。踏着鹅卵石小径走进古镇老街,感觉自己一脚穿越回到了水墨江南的旧时光。

前童古镇的祖先都姓童,他们按照八卦原理,把溪水引进村庄,构建成了“水八卦”。屋舍宅院、古井、水渠错落有致,满目皆是明清时期的古老民居,溪水在门前屋后流过,溪中鱼儿欢快悠然,真的是“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身处其中就如走迷宫一般,但据说只要逆着水流而行就可以找到出路。

古镇里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祠旧宅林立,大部分都完好的保留着古朴沧桑的原貌。斑驳的墙面,就像一幅墨色山水画。不加滤镜,原汁原味,沧桑感油然而生。很多老屋之中都完好的保留了年代久远的木雕、牌匾。

很多古老建筑已随着岁月变得破败不堪、无人居住,前童非常重视古镇和古建筑群的保护,对新开工的建筑有着严格的管理,以确保它们对古镇的景观没有任何影响。

前童第一大姓是童姓,由明代大儒设计的童式宗祠还完整的保留着,从屋顶的装饰就能看出气度不凡。马头墙是古代江南富户官宅威势的象征,级数越多便说明宅主的职位越高。高墙之上讲究飞檐拱顶,墙头上书有“群峰簪笏“,气势非凡。

童氏宗祠里有个大戏台,现在是票友们活动休闲的地方。很多老人们一辈子都生活在小镇上,可能从来都不曾离开过这里,他们目睹了古镇的变迁。孩子们跟城里的孩子并没有太多不同,享受着欢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 古朴的老宅和悠缓的生活节奏,让人顿感光阴如梭、人生短暂。

老街是前童古镇的商业中心,街两旁的商铺和茶肆未能免俗地挂着几盏红灯笼。店家只有一搭无一搭的做着生意,并没有什么大声叫卖、生硬推销。镇上居民也把这条老街当作拉拉家常,聊聊八卦的社交场所。跟其他那几座富贾高官曾经居住的江南古镇相比,前童古镇的古建筑显然没有那么奢华。

平淡如水,中庸雅致的前童更真实,更生动,更鲜活。没有全民皆商,没有商铺饭馆鳞次栉比,街上一些诱人的小吃完全是当地人亲手做的,老豆腐、空心豆腐和香干,都是前童口味独特的历史特产。因为离海比较近,前童的饮食与海鲜密不可分,家家户户门口都晾晒着小鱼干,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理发师》拍摄地其实只保留了一间很小的屋子,昏暗的光线,斑驳的墙面,摇摇欲坠的木质座椅,放佛时光倒流,物是人非,恍如隔世。虽然只是个噱头景点,但陈逸飞先生对前童的描述和赞美却一点没让我失望,探访古镇,不就是为了感受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么。

古镇旁边的鹿山,是欣赏古镇全景的最佳地点。这座状似小鹿的小山并不高,十几分钟就可以登顶。在山顶上碰到一位少年远眺山下、若有所思,希望十年后的他还能看到这样原汁原味的前童古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