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網財經4月13日訊(記者 李春暉)一年前的今天,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宣佈,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在近日召開的“加快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進程”研討會上,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建議,以服務貿易爲突破口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海南可通過跨島遞交(面向國內市場)和跨境遞交(面向境外市場)全方面提供服務,重點推動旅遊、教育、醫療和金融業的市場準入。

中國網財經4月13日訊(記者 李春暉)一年前的今天,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宣佈,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自此,海南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大幕開啓。

海南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擁有全國最好的生態環境,同時又是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具有成爲全國改革開放試驗田的獨特優勢。中央提出“支持海南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那麼這一年來,海南自貿區建設進展如何?在制度創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未來如何穩步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

一週年“成績單”:蹄疾步穩 開局良好

在去年4月13日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之後,當年4月14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正式對外發布,對海南作出了新的四大戰略定位,規劃了“四步走”的發展目標。去年10月16日,國務院印發《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提出了大幅放寬外資市場準入、創新貿易綜合監管模式、加快金融開放創新等具體任務。去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5個關乎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的重要文件,內容涉及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創新驅動、財稅改革等多個領域。

可見這一年來,海南自貿區建設的頂層政策框架體系已初步成型。同時,海南省自身迅速細化落實任務。“省委省政府結合實際制定了具體工作方案,要求各市縣、各部門按照任務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分工提前思考謀劃,能推動的先推動,能落實的抓緊落實。”海南省副省長沈丹陽在去年10月的國新辦發佈會中表示。

海南確定了基礎保障類、產業類、生態文明建設類三個方面12個先導性項目。在今年1月份的地方兩會期間,海南省省長沈曉明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先導性項目已取得階段性進展。例如,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的自由貿易賬戶體系2019年1月1日正式上線;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國家標準版覆蓋海空港口岸並拓展至海關特殊監管區,海南升級版啓動建設;空域精細化管理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實現瓊湛高空管制一體化,進出島空中通道更加便捷通暢,等等。

招商引資也如火如荼。海南省開展了“百日大招商”活動,赴韓國、日本、英國和香港、北京、上海等地開展全球性點對點招商。自去年4月13日以來,簽約項目230個,註冊項目公司106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有27家。

自貿區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是制度創新的高地。今年2月,海南召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案例新聞發佈會,發佈了第一批八項制度創新成果,包括商事登記全省通辦、簡化簡易商事主體註銷公告程序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三項金融創新成果:首先,海南實現了全國首單知識產權供應鏈資產證券化項目獲批發行,爲知識產權運用提供了新的模式,也爲企業融資開拓了全新思路。其次,推出了可以在全省實現的天然橡膠價格保險,提高膠農膠企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促進膠農特別是貧困膠農增收。第三,成立了全國首家國際熱帶農產品交易中心,立足現貨交易,爲國內外投資者提供多樣化的互聯網+熱帶農產品線上線下一體化交易平臺,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

在一系列改革措施迅速推進的同時,海南自貿區建設也是“有所爲有所不爲”,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堅決減少對房地產的依賴”。這一年來,海南實施了全域限購等史上最嚴房地產調控,有效防止炒房炒地和房價大起大落。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在海南代表團開放日活動中,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將自貿區(港)這一年來的發展概括爲“蹄疾步穩,開局良好”。

抓住未來2-3年的時間窗口期

在海南自貿區設立之前,我國在不同省份已有11個自貿區,多年來形成若干改革試點經驗,並在全國複製推廣。而海南自貿區與其他自貿區相比,除了面積更廣、強調“全域性試點”之外,最大的不同在於海南將穩步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

自由貿易港是全球目前開放層次最高的經濟功能區,其基本特點是“境內關外”,即依託海港和空港建立非關稅區,大部分商品是低關稅或是零關稅,比較典型的例子有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等。

而國際上自由貿易港的成功案例多是以轉口貿易起步,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則要體現中國特色、符合海南發展定位,“不能以轉口貿易和加工製造爲重點”。未來自由貿易港的政策與制度框架是什麼?怎麼分階段、分步驟推進?這些都是需要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期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海南要成爲全球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核心問題就是要解決體制建設、能力建設,把海南的開放環境、法制環境、治理環境做好。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認爲,海南建設自貿港首先要解放思想,要有擔當精神,敢於“第一個喫螃蟹”;此外,創造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有激勵功能的人才戰略非常重要,讓年輕人、有才華的人到這裏以後覺得可以實現理想,可以開拓一片新天地。

在近日召開的“加快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進程”研討會上,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建議,以服務貿易爲突破口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海南可通過跨島遞交(面向國內市場)和跨境遞交(面向境外市場)全方面提供服務,重點推動旅遊、教育、醫療和金融業的市場準入。

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表示,參照世界貿易組織“單獨關稅區”的安排,在海南建一個單獨經濟貿易制度區,即建立獨立的金融財政體系、全面開放資本市場、建立獨立的關稅體制、獨立的稅收體制和市場化的公司制度。他認爲,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一定要在財政、金融、稅收方面有重要突破。

按照中央文件的要求,到2020年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國際開放度顯著提高,因此未來2-3年將是重要的時間窗口期。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黨組成員王衛民提到,加快研究建立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政策與制度框架,抓住未來2-3年的時間窗口,建議成立高層次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協調機構,儘快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總體方案。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爲,海南要抓住今後2-3年的時間窗口期,實現從自由貿易試驗區向自由貿易港的實質性破題,關鍵在於加快推進服務業項下的自由貿易進程。這既適應我國擴大開放的大趨勢,又符合海南的發展定位;既能儘快形成海南擴大開放的新優勢,又能明顯提升海南的產業發展基礎;既是政策需求的基點,也是體制機制創新的重點。

他建議,要圍繞以服務貿易爲主導的突出特色,實施全球最高開放標準的市場準入政策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以全面推進服務業項下自由貿易帶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