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仅仅以14条铁律进行报道,其罪恶或不至于令人发指,二战日军记者拍照、报道最大的恶是,用选择性的事实进行报道,主动迎合军国战争指挥棒,欺骗侵略战争的性质,诱导、煽动不明真相的民众支持、参加战争,在日本国内掀起战争的狂潮。相对地,这些过审的照片和报道,则以凸显“皇军”正面形象,表现日军“胜利”,激发战争“精神”的为主。

你所能见,皆因可见。

二战日本有一份最大的画报,《中国战线画报》,专门派随军记者全程拍摄战场照片,从1937至1941出了100多期,照片刊登万余张。

但所有这些照片,都必须遵循一个环节:那就是过审。

根据1937年9月陆军省《报纸刊登事项许可与否的判定要领》,14种照片不可刊登,简要列举如下——

1、未经审查的;

2、执行护送任务的;

3、上海作战的;

4、在上海黄浦口之外行动的;

5、海军使用的特种兵器的;

6、铃木部队可以,铃木小队则不可;

7、兵力集结地,一律以“○○”代替;

8、不能记载侦察机、战斗机、攻击机的种类;

9、舰船、航空器被害状况,战死病死者、负伤者的统计数字,一律不报道;

10、舰船的移动可能推察到将来行动计划的;

11、于我军不利的照片和报道,不得刊载;

12、有残害现象的照片,不得刊载;

13、未按规定进行拍摄的军舰照片;

14、战前动员会暴露派遣地的。

14条规定来自陆军省,内容多涉及海军,或因“业务隔行如隔山”,故特制定涉及海军方面的报道规范,以备陆军审查新闻报道时用。

14条铁规可归结为两句话:可能会暴露军事计划任何迹象的,一律不报道;可能给日军形象“抹黑”的,一律不报道。

这样一来,不少照片就“见光死”了。

根据当时的摄影条件,一个随军记者冒死在战场上拍出新闻图片后,要冲洗出来4份图片原件,配上图片说明后,按战场进行分类、剪裁、粘贴在一起,迅速寄到3个地方进行审查:

陆军省、海军省、外务省情报局,最后一份自己留着备份,等待审核消息。

如果审核回来的照片上盖的章是“检阅济”,则可发表;如果是“不许可”,那就别想发了,而且自己还要负责保密。

1990年代,日本社会反战思潮再起时,日本报纸把这些当年“不许可”的照片解封,人们才得以在战争结束50多年后看到了战争的另一面。

这些不许可的照片,多是不利于日军形象,违反上述14条规定中的一条或N条的。

相对地,这些过审的照片和报道,则以凸显“皇军”正面形象,表现日军“胜利”,激发战争“精神”的为主。

如果仅仅以14条铁律进行报道,其罪恶或不至于令人发指,二战日军记者拍照、报道最大的恶是,用选择性的事实进行报道,主动迎合军国战争指挥棒,欺骗侵略战争的性质,诱导、煽动不明真相的民众支持、参加战争,在日本国内掀起战争的狂潮。

当年《朝日新闻》的随军记者今井正刚说,在战后写道,南京被攻占后,“一眼望去,前面是由漆黑的尸体层层堆积起来的山,在尸体之间,有50至100个左右的人影在晃动,他们把尸体拖到江边后扔进去……”

“完成工作的‘苦力们’,在河岸被排成一列,机关枪声响起……根据在场军官的说法,仅仅这次的牺牲者数量,就有大约2万人左右。”

如此翔实的报道,在当年一定会被盖上“不许可”的章,所以日本国民是看不到这些真实的新闻和历史的。

新闻的审查是罪恶之源。日本在这方面行动很早,说明是早有预案的。

1937年7月13日至31日,日本内务省警察保安局、陆军省、日本内阁等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相继发布对新闻报道的严格规定,明确下文强调“思想战”“宣传战”,对不许可的内容进行明确。

控制新闻的另一个绝招是,合并报社,然后限量给报社提供新闻纸,不听话,不积极,不配合的,就少供应纸张。

根据1938年4月政府颁布的《国家总动员法》,日本政府是可以查封出版物的。之前可能需要法律才能查封,现在军部控制下的内阁,一个总动员法,就可以直接查封了。

有了这样的威逼利诱,新闻记者们明知是错,也纷纷配合军国主义进行为虎作伥的宣传,其结果,只能是把国家推向超过自身实力的战争深渊,加速了它的灭亡。

无怪乎在战后,最先反省的都是那些当年问心有愧的记者们。

“我们应该以最大的形式向国民谢罪,”《每日新闻》一老编辑高彬二郎在战后不无惭愧地说,“以承担作为一家核心大报一直以来讴歌和煽动战争的责任。”

1945年11月,当年出版战争画报的《朝日新闻》发布公告《与国民站在一起》,真诚地对日本报社的战争责任进行了忏悔:

“从开战到战争期间,虽说有众多的制约,使得报纸没能做出客观真实的报道、严正的批评,但对于这一重大失职行为,以及没有勇于打破各种制约坚守职责,最后导致战败,并让国民一直处于无知状态而陷入了今天这种困顿境地的罪行,我们在此必须向全体国民谢罪。”

说出自己的失职,承认自己在需要站出来的时候缺失了勇气,误导了国民,贻害了国家,应该说,这样的反思忏悔还是比较到位的,只是,历史上我们常见的遗憾是,一切都来得太迟了。

=============

参考文献:吴有凤《中国事变画报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