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郭德綱只能四處接些零活、做臨時工、當羣衆演員、寫劇本(稿酬很少),只要哪能賺點錢,他就往哪湊,先別餓死,然後再想其他的。郭德綱說人在窮的時候往往食量還特別大,越喫不飽越餓就越能喫。

1988年,十六歲的郭德綱第一次從天津來到北京,在全國總工會文工團,待了兩三年,因爲種種原因,回了天津。
1994年底第二次來北京,一共待了十幾天,漫無目的,到處瞎撞,始終沒有找到任何機會,無奈再次返回天津。
1995年第三次來北京,郭德綱身上裝了僅有的幾千塊錢,下定決心要在北京闖出一番天地。

想成名成角,想賺大錢,這是郭德綱當時的想法,他也從來不避諱自己當時就是這樣想的,以爲很快就能獲得機會,以爲很快榮耀就能降臨在他身上。然而現實是殘酷的,他找了很多人,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搭理他。
第一年基本沒有正式收入,只能找最便宜的房子住。在青塔靠河邊有一排小平房,房租一百五十元一個月,這是他能找到最便宜的住所了。房間裏只有一張牀和一個馬紮,他開始接一些小劇本來寫,坐着馬紮,趴在牀上工作,當時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能有一張桌子。

郭德綱說人在窮的時候往往食量還特別大,越喫不飽越餓就越能喫。那時郭德綱幾乎每天都是餓肚子的,爲了不讓家人擔心,這些事他從來不跟家裏說,自己想辦法解決。那時候,他自制了一種能頂餓的食譜:到市場買一捆大蔥,再買點兒掛麪,然後用鍋燒點兒水煮麪,等麪條都煮爛了,成了一鍋糊糊了,再往裏面放點兒大醬,這就做完了。以後每天把這鍋糊糊熱一熱,拿蔥就着喫。

在北京說相聲看來是沒希望了,別說是他個沒有任何名氣的小演員,就連那些小有名氣的相聲演員,也沒有太多演出機會。
郭德綱只能四處接些零活、做臨時工、當羣衆演員、寫劇本(稿酬很少),只要哪能賺點錢,他就往哪湊,先別餓死,然後再想其他的。

北京便宜地方他都住過了,海淀黃莊、通州、大興、等等,房子越搬越遠,日子越過越窮。交不起房租是常事,他至今還記得一次交不起房租時房東來砸門的情景。當時他住在通縣北楊窪的一個小區,房東在門外咣咣咣砸門,連踢帶踹,他躲在屋裏不敢出聲,任憑房東罵街,等房東走後,半夜悄悄翻牆出去弄點喫的。他總說,多虧當年唱過戲,有點童子功,翻起牆來還挺麻利。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郭德綱還曾是一名不錯的編劇,生活所迫,爲了賺錢,郭德綱拿起筆做起了影視編劇,前後寫過十幾個電視劇本。

成名後,郭德綱在錄製《魯豫有約》時,魯豫問他都寫過些什麼本子時,郭德綱俏皮地說,我不告訴你。有德雲社弟子曾私下問過郭德綱,爲什麼不願意提,他嘆氣,都過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