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說,青藏高原雖然是地球運動、板塊碰撞的結果,但這滄海桑田的變化深刻地影響了亞洲東部的地形、孕育了諸多的大江大河、哺育了三大古典文明、對中華文明的延續起到了一定的、積極的保護作用。這一碰撞過程持續至今,青藏高原周緣經常發生的大地震(如汶川大地震)表明,今天的青藏高原仍在不斷隆升,四千多萬年以來印度板塊一共向北漂移了約2500公里,是地質歷史時期最爲波瀾壯闊的一頁。

原標題:滄海桑田:青藏高原是如何形成的?

本文來自:地震三點通

作者:廖晶

(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晉·葛洪《神仙傳·麻姑》記載:“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爲桑田。”講述的是在漢孝桓帝時,麻姑受神仙王遠之召,降於蔡經家中。年十八,卻自稱“已見東海三次變桑田”。

“滄海桑田”這個成語就源自於此。

我們不禁想問,地球上真的發生過如此亦真亦幻的故事嗎?

答案是肯定的

青藏高原的形成就是“滄海桑田”的版本之一。

說到青藏高原的形成,就不能不提及板塊構造學說。1912年德國地質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基於大西洋兩岸海岸線的相似性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由於當時不能很好地解釋漂移的機制問題,曾受到地球物理學家的普遍反對。

20世紀50年代中期,隨着古地磁與地震學、海底觀測等學科的發展,一度沉寂的“大陸漂移說”逐漸演變成“板塊構造學”獲得了新生。

以“板塊構造學”爲理論基礎,影響青藏高原的板塊是哪些?它們是怎樣運動的?青藏高原隆起之後,又對自然地理以及人類的進化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

影響青藏高原的板塊是哪些?

衆所周知,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輕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約4500米,面積250萬平方公里,有“世界屋脊”、“雪域高原”和“第三極”之稱,南北延伸約1,000千米,東西延伸約2,500千米,佔全中國面積的23%。

今天的青藏高原南北兩側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板塊,北部爲歐亞板塊、南部爲印度板塊。

距今九千萬年前的白堊紀,印度板塊還位於南半球,和南極洲、澳大利亞、非洲以及馬達加斯加連在一起,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之間橫亙着廣袤的特提斯洋,九千萬年左右印度和馬達加斯加分離,以每年15釐米的速度向北漂移。

距今9000萬年印度和馬達加斯加分離開始向北漂移

隨着印度板塊不斷向北推進,特提斯洋(Tethys Ocean)開始向北向歐亞板塊俯衝,不斷插入歐亞板塊之下,由此引起崑崙山脈和可可西里的隆起。

同時,特提斯洋不斷萎縮,印度洋逐漸形成打開,大約在5000萬年左右印度和歐亞板塊開始發生碰撞,青藏高原逐漸形成。

這一碰撞過程持續至今,青藏高原周緣經常發生的大地震(如汶川大地震)表明,今天的青藏高原仍在不斷隆升,四千多萬年以來印度板塊一共向北漂移了約2500公里,是地質歷史時期最爲波瀾壯闊的一頁。

今天的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一線就是特提斯洋關閉後的遺蹟,地質學上也稱之爲特提斯構造域。

距今5000萬年印度與歐亞板塊開始碰撞青藏高原逐漸隆起

小貼士:

1893年,奧地利地質學家E.修斯根據阿爾卑斯山脈與非洲的化石記錄,提出過去在南邊的岡瓦納大陸(包括現今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北邊的歐亞大陸之間,曾長期存在一個古海洋,並將其命名爲特提斯海(Tethys Sea)。

在希臘神話中Tethys是一位女神,但其真容從未被其他人見過。基於該特點,修斯借用這位女神的名字命名了地質歷史時期曾經存在過的海洋,並指出這個古海洋的痕跡正保存於那些高聳於喜馬拉雅和阿爾卑斯的巨大褶皺中。

隆起的青藏高原對自然地理及人類歷史有什麼影響呢?

青藏高原山系縱橫、羣峯高聳,南有喜馬拉雅山,西有崑崙山、喀喇崑崙山和阿爾金山,北有祁連山,東有橫斷山、巴顏喀拉山和阿尼瑪卿山,加之廣泛發育的冰川(50000km2)、積雪和凍土,使得青藏高原成爲亞洲“水塔”,是衆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包括: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恆河、瀾滄江(湄公河)、怒江、印度河等。

另一方面,大江大河攜帶了大量沉積物,在河流入海口附近形成大型三角洲(長江三角洲、恆河三角洲),這些三角洲一般都是水草豐美、物產豐富的地方,加之運輸便利,幾乎所有的大型三角洲都成爲人類文明的發源地,附近都會形成一系列的大城市,這些都爲人類的繁衍和發展提供了基礎。

發源於青藏高原的河流和三角洲

此外,青藏高原的隆起也是影響地球氣候的重要因素之一。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氣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作爲一個巨大屏障,有效地阻擋了亞洲北部的冷空氣南下,同時阻擋了印度洋暖溼氣流的北進,加劇了中國西北的乾旱,也造就了南亞的雨季。

通常來說,北緯20-35°附近由於受副熱高帶的影響大多是乾旱或半乾旱氣候,以沙漠爲主(如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島),但是在中國的江南-華南地區卻迥異於世界同緯度其它地方,呈現出一片鬱鬱蔥蔥的南國景象。

與此相反中國北方與地球上其他同緯度國家相比,卻顯得更爲乾旱。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青藏高原的存在,那麼今天的中國華南可能就應該是一片荒漠,而中國北方則會變得更加溫暖潮溼,中國的經濟中心可能會相對北移。

衆所周知,四大古典文明中只有中華文明綿延5000餘年沒有斷絕,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因爲外族的入侵導致古典文明的衰落。

青藏高原的存在爲我們抵擋亞洲中西部的遊牧名族的入侵提供了一個屏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華文明能夠自成一派,青藏高原和長城一樣功不可沒。

所以說,青藏高原雖然是地球運動、板塊碰撞的結果,但這滄海桑田的變化深刻地影響了亞洲東部的地形、孕育了諸多的大江大河、哺育了三大古典文明、對中華文明的延續起到了一定的、積極的保護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