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影響力的商標誰都眼饞,但是饞歸饞,拿來往自己產品上貼金就不對了,更何況“日進斗金”呢?如今,爲了更好的打開國門,塑造更好的大國形象,中國現在把知識產權這一塊盯得死死的,當然包括知名商標。這不就在今天,北京市工商局就爆了些“料”,給商標侵權劃出了“雷池”。

  今年“侵權”真不少,一網撈出“大魚”來

  11月14日,北京市工商局通報2018年本市“打擊侵犯商標專用權和製售假冒僞劣商品”十大案例。其中,北京宏源利得商貿有限公司因銷售侵權株士會社愛世克私的“Tiger”等註冊商標被立案調查,沒收侵權鞋6687雙,罰款5587萬餘元。該案也成爲近二十年來,北京工商系統查處的最大一起商標侵權大案。

  今年北京市工商局針對消費者、經營者和社會反映強烈的重點商品和突出問題,開展了打擊商標侵權“溯源”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大對侵犯商標知識產權和製售假冒僞劣商品行爲的打擊力度。截至目前,今年共辦結案件2334件,罰沒款1.02億餘元,移送司法機關 22件,搗毀製假售假窩點11個。

  別讓人“打臉”!商標侵權不能被“習慣”

  商標一旦有了名氣,被仿冒乃至出現假冒是比較常見的,飲料喝“雲碧”,洗衣用“周住”,洗髮“海乙絲”,讀書“金庸新”,大家已然拿來做笑話講。這些產品的生產者們“搭便車”賺得盆滿鉢滿,可“大牌”們受了傷,一些還沒有進入中國市場的企業看到如此亂想,也不敢再踏足。所以可以“司空見慣”,但絕不能習慣,貪圖着現在眼前的蠅頭微利,到頭來我們就只能喫穿用一輩子的冒牌貨。

  對於企業來說,商標就是自己的最外層的“臉面”,消費者購買你家產品,也更多的是衝着你公司的“臉面”來的。自己都不顧及自己的“臉面”,又有誰能在意呢?也正是因爲認識到了這一點,越來越多的企業都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大力度掃除“李鬼”,維護的不僅僅是消費者的權益,更是自身品牌的價值。總之一句話,顧慮太多沒必要,別讓人“打臉”最重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