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ay先森(富書籤約作者)

我月薪5000,雙十一敗了10000,盲目消費到底害了誰?

雙十一剛過,朋友圈裏的哀嚎已經開始如海浪般此起彼伏,一個個開始誰比誰更慘的喫土模式,還有的po出自己剛剛下單的北京方便麪訂單截圖,紛紛表示自己要開始限制消費。

一個姑娘發朋友圈說:

本來沒打算買什麼,就想看看大衣,結果大衣買了總得配條褲子吧?褲子買了總得買雙鞋吧?鞋子有了那襪子內衣乾脆一起買了。

可是我還覺得沒有夠啊,最新款的手機我沒有換,最新款的眼影我沒有買,反正就是不知道買了什麼,錢就沒有了。

結果一天就花了10000多,我能說我月薪才5000塊嗎?

對,你沒有看錯。

像這樣“明明月薪5000,一天就能花掉10000”的年輕人實在不在少數。所謂“剁手一時爽,還錢火葬場”,爽完之後花唄、借唄、京東白條、信用卡,各種借貸平臺的還款信息會像催命符一樣提示你當初不該亂花錢。

接下來這一個月、甚至是下半年不知道有多少人,可能真的要開始靠饅頭面包方便麪度日了。

2017年,支付寶旗下平臺花唄發佈了《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

數據顯示,在中國近 1.7 億 90 後中,開通花唄的人數超過了 4500 萬,也就是說平均每 4 個 90 後就有 1 個使用花唄。在購買手機時,76% 的年輕用戶會選擇分期付款。

有多少年輕人一邊在喊着“再剁手就喫饅頭”的宣言,一邊依然沉浸在“盲目消費”和“貸款消費”裏不能自拔。

無須諱言,過去十年,中國正式進入消費社會。2018年前三季度,內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高達70%

從正面看,這是源於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需求的旺盛;可是,從反面看,也是這個商業社會無孔不入的宣傳和刻意煽動的結果。

2016年雙11前夕,天貓在微博上po出了一系列頗具爭議又極富誘惑力的口號:

沒有一個姑娘會因爲買買買變窮,尤其是漂亮的姑娘。

昨天不賣是我的錯,今天不買是你的錯,明天不買就錯過。

去年的衣服,已經配不上今年的你。

漂亮的女生,都自帶燒錢屬性。”

在這些肆無忌憚的內容煽動背後,消費被與身份、階級、品味、顏值捆綁銷售,一起打包銷往那些毫無剋制和承擔能力的年輕人。

在盲目消費的世界裏,花唄永遠只會告訴你放心大膽的花唄,但是從來沒有人願意在你債臺高築的時候幫你還唄。

在你償還能力不足的時候選擇透支消費,你花的不僅僅是錢,更多的是你毫無計劃的人生。

戴森吹風機刷屏的背後,是一場僞需求的狂歡

前段時間,朋友圈被新款戴森吹風機刷屏了。

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居然真的有人會花3000多塊錢去買一個吹風機。而且我明明看到那個在朋友圈評論說“本仙女已下單”的女生,上次還發朋友圈說自己信用卡快逾期了。

戴森吹風機經過4年的研發,投資超過5000萬英鎊。高額的研發成本,讓它的高定價有了理由。

高溢價的背後藏着產品的高成本,然而高成本的買單者有一大部分是那些“僞需求”人士。

其實你會發現很多人買東西消費,真的不需要理由,他們可以爲了買而買,即便下單後的貨物甚至連外包裝都沒有拆過。

在經濟學上有個詞叫做 “口紅效應”,又叫做價產品偏愛趨勢

它的意思是說,雖然大家相對收入減少了,看似買不起什麼房車家電這些大件的耐用商品了,然而他們仍然會把閒錢用於消費那些 “廉價的非必需品”。

比如雖然我買不起動輒上萬LV 包包,但是我買個3000塊戴森吹風機還是綽綽有餘的。

雖然我買不起幾千塊的香奈兒香水,但是我買個YSL的口紅還是可以的;

雖然我買不起家庭影院了,但我在手機愛奇藝上充個會員總可以吧?

換句話說“口紅效應” 的背後,本質上是一種消費觀念的替代效應。

就像戴森吹風機刷屏的背後,恰恰是一場僞需求真剁手人士的狂歡。

追求生活品質本來無可厚非,可是沒有目的地對標消費,刻意製造需求的感官體驗,這些一旦上癮,就會給生活投下或濃或淡的陰影。

時間倒回2015年,那是消費升級叫囂最甚的時候。那時候人人都在喊着中產、新中產。而鮮花作爲生活中看似無用,提升品質的代表單品,和日本馬桶蓋、戴森吸塵器一起,成了消費升級的必備清單。即使你沒有發過一束花的朋友圈,你也一定見過朋友發。

你會發現無論經濟發展到何種地步,永遠有人爲不必要的商品付費,這纔是不理性最真實的表現。

有人爲了彰顯身份買買買,有人卻恥於在鉅富中死去

前不久歐美一衆明星在各大社交平臺曬出了“炫富摔”照片,各種豪車和散落出來的奢侈品加上浮誇的造型,組合在一起無非“炫富”二字。

同樣的,雙十一剛剛過去的幾天,朋友圈接連出現很多個曬各種賬單和購物車的截圖,甚至讓我產生了拿出小本本記下他們的名字、以待將來找他們借錢的衝動。

有人可以一夜揮金如土,就有人十年精打細算,這中間隔着的差距永遠不是賬單上的數字可以衡量的。

前段時間王力宏因爲一雙破襪子上了微博熱搜,起因是11月初,陶喆在某綜藝節目上曝光:

王力宏節儉成性,衣櫃裏的衣服破了洞也捨不得扔。然後當場脫下王力宏的鞋,果不其然,襪子早已磨出了大洞。

不僅如此,一件普普通通的條紋襯衫,王力宏居然穿了14年,更不用說其他的普通T恤,甚至連行李箱,都10年沒換過了。

連續幾年在香港明星中,收入第一的古天樂,去年用的還是8年前,1200元的滑蓋手機,直到今年才重新換了新手機。

身價60億的周潤發,爲了不浪費,不介意把剩飯喫,甚至去路邊小攤,買50元一雙的人字拖穿上就走。

他們從不在意外在的簡樸甚至寒酸,也不追求口腹之慾的享受,反而他們所在意的是以一己之力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纔是真正的俠之大者,隱於市野,雖然他們看起來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有一種聰明,叫做知道該把錢花在哪裏。

這世界有人靠買買買彰顯身份,就有人卻認爲在鉅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

蓋茨在1999年捐出價值160億美元的微軟股票,2000年捐出51億美元現金,2017年捐款47.8億美元,今年被《慈善紀事報》評爲美國最慷慨慈善家。

自2000年成立以來,蓋茨基金會已成爲世界最傑出的慈善機構之一,總捐款數額超過360億美元。

爲了確保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蓋茨曾表示要“明智地使用資源,在能避免的情況下絕不浪費金錢”。

雖然捐款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生錢”的速度,但每次想到那架價值4000多萬美元的私人飛機,他總會覺得有點愧疚和痛惜。

在美國新聞網站“Reddit”上回答網民提問時,蓋茨表示,擁有這架飛機是一個“有罪惡感的愉悅”,也是自己“最嚴重的糟蹋錢的舉動。”他還透露,他每晚都會自己刷盤子。

在擁有超過900億美元淨資產的蓋茨看來,在鉅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

一個人的消費觀裏,藏着他的認知和格局。

就像有人熱衷於購買和擁有物質滿足後的急速快感,也有人更熱衷於內心淡定寧靜的愉悅。

你可以選擇一夜之間花10000塊錢來獲得即時滿足,但是也請你做好物質滿足後幸福感急速離去的準備。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霍華德金森曾在《幸福的密碼》爲題的論文中寫道:

所有靠物質支撐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會隨着物質的離去而離去。只有心靈的淡定寧靜,繼而產生的身心愉悅,纔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拒絕盲目消費,不要爲不必要的商品買單,更不要過度依賴通過獲取物質來獲取短暫的快感,或許纔是今天我們年輕一代更應該樹立的消費觀。

畢竟,下單的快樂只是一時的,還款的痛苦卻是漫長的。

作者簡介:Ray先森,富書籤約作者,閒話職場法則,漫談人生故事,與你一起成長。本文首發富書(ID:kolfrc),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