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生早年就認識江青?

傳說江青的母親李欒氏曾給康生家當過傭人,就在那時,康生認識了江青。

江青的母親是否給康生家當過傭人無從考證。即使當過,那也是江青五六歲的時候。1972年夏天,江青與美國女作家維特剋夫人談話時(當時我在場)說:“有一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那天,我父親因一件小事毒打了母親,母親忍無可忍,一氣之下帶着我離開了家門。”“我母親要出去工作,因此我可以上學。”“諸城縣一個有一妻幾妾的姓孫的地主收留了我們倆。不久,母親又找到了一份工作。這是一家‘破落地主’。”“在我只有五六歲的時候,我就試着走夜路去找我母親。”

假如有人認爲這個“破落地主”就是康生家的話,康生是1898年出生,江青是1914年出生,康生比江青大16歲,康當時是二十一二歲的風華正茂的小夥子,怎麼會對一個五六歲的傭人家的小女孩產生好感呢?

康生和江青

康生和江青

1937年7月(有的說8月),江青從上海去延安。康生作爲共產國際中共代表團副團長、王明的副手,與王明、陳雲一起於1937年12月(有的說是11月29日)從蘇聯回到延安。在此之前,江青就與毛澤東相識了。作家王凡、東平在《徐明清與江青關係的事實真相》一文(《黨史博覽》2007年第3期)中說:“經過兩個多月的審查,江青的黨籍問題由於黃敬的證明,最終得以解決,她本人也於1937年11月進入抗大學習。在抗大學習期間,江青和毛澤東有了頻繁接觸。她經常以向毛澤東請教問題爲由,到毛澤東住的窯洞來做客。很快,江青和毛澤東戀愛的消息便在延安不脛而走。”這可以說明,康生並未從中牽線。

江青與康生的政治和個人聯繫,是康生從蘇聯回到延安以後纔開始的。在這之前,江與康是否認識,沒有充分的證據,不得而知。

康生從蘇聯回到延安以後,歷任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情報部部長、中央書記處書記等職。在延安整風運動期間任中央總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發動了所謂“搶救失足者”運動。康生對江青的情況肯定了解,知道他們是山東同鄉,更明白江青與毛主席的關係,所以對江青的進步是很關心的。1938年7月1日,中央黨校召開建黨17週年紀念大會,康生當主席,張聞天作報告,晚上演京劇《打漁殺家》。當時,康生是黨校校長,江青是黨校學生。康生動員江青演主角蕭桂英,他自己還指揮樂隊打小鼓。這出戏演出很成功,江青表演得很好。自此,江青在延安的名聲就更大了。有人說:“那時江青很漂亮,不但會演電影,還會演京戲。”

康生和江青

康生和江青

兩人互相關心,互相支持、配合

江青與康生的關係,以我的所見所聞,覺得從總的來說是比較好的。

黨的九大期間,江青急欲進政治局,康生爲她的這一願望是盡了心、出了力的。在九屆一中全會上,江青如願當上政治局委員以後,康生高興地跑到江青的住地釣魚臺10號樓,熱情地表示祝賀。幾天後,康生又給江青寫了“風華正茂”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康生的字寫得很好,能左右開弓。他會刻章,會畫畫,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筆者注)康生還請人裱糊好,裝進漂亮的鏡框裏,親自跑到江青的住地,鄭重地遞到江青手裏。江青看到這個條幅,如獲至寶,一再向康生表示感謝。她說:“感謝康老對我的關心、肯定和鼓勵。康老是我最好的老師。”康生聽了以後,高興地說:“江青同志是我最好的學生。”康生走了以後,江青吩咐我們將康生寫的這個條幅掛在大廳的正面南牆上。

江青的牙齒不好,有一次牙齦發炎,康生知道後,熱情而耐心地建議江青使用竹鹽水漱口。江青同意後,康生又把江青的廚師程汝明同志叫去,親自教程師傅如何做竹鹽水。康生說:“用新鮮的竹子,把大粒的海鹽灌到竹筒裏,再把竹筒放進烤箱裏烤。這樣連竹子裏面的內膜都炭化了,鹽也烤得黑乎乎的了,倒上水,用這水漱口,漱幾天以後,牙齦炎就好了。”江青遵囑認認真真地做了。還真的管用,幾天以後,牙病好了。

爲了感謝康生的關心、幫助與鼓勵,江青把康生請到她的攝影室,給康生照標準像,並放大16寸,親自送給他。康生經常咳嗽,江青爲了保護他的脖頸和喉嚨不受涼,親自送他一條她自己設計的獺皮圍脖。

康生由於精神上受刺激過大,用腦過度,吸菸過量等原因,黨的九屆二中全會以後,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精神和體質大不如前了。茶不思,飯不想,也很少睡覺。曾有幾天,拒絕喫東西、喝水,總怕有人下毒。江青爲了使康生喫東西,恢復體力,延長壽命,就叫程師傅做了幾樣好喫的小點心,親自送到康生住地,端到他的病牀前勸他喫。她當着康生的面先喫了一小塊點心,並說:“好喫好喫。”康生見江青喫了,也跟着喫了。江青高興地笑了。爲了使康生高興,江青前後幾次給康生送去鮮花,表示問候。有一天,江青親自開着紅旗車給康生送鮮花。由於是初學開車,駕駛技術太差,當開到釣魚臺8號樓東邊的小橋時,差一點開進湖裏去,坐在副駕駛室的司機小劉看到情況危險,啪的一下就把方向盤給扳正了。

在“批林批孔”初期,抱病在身的康生積極支持和配合江青的行動,江青則在1974年1月25日的中央機關“批林批孔”動員大會上誇獎說,康老有功勞,康老立了一功……

康生對江青的態度急轉直下:因主席送的5個粘玉米?

江青對康生尊重有加

江青對康生十分尊重,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稱呼上。江青稱呼康生,無論當面還是背後,或者是文字稱呼,我從未聽到和看到她稱“康生”,總是稱“康老”。

二是在態度上。江青在我們工作人員面前從未講過康生的壞話。有時不高興了,實在忍不住了,想跟我們說說她內心的話,話剛露頭,就立即收了回去。可是,她在背後經常講陳伯達的壞話,說陳伯達“不修邊幅、窩囊”,“他說他是小小的老百姓,哪有他這樣的小小的老百姓,官大一級壓死人”。還說“我跟他(陳伯達)吵過架,還在他面前摔過杯子”。有一次,她還在我面前發泄對張春橋、姚文元的不滿。她說:“我跟陳伯達吵架時,張春橋、姚文元一聲不吭,不堅持原則,我叫他們二位作檢討。”(他倆還真寫了檢討,並親自送到江青手裏,才作罷--筆者注)可那天吵架時,康生也沒有發言,江青卻沒有追究什麼。

三是在看電影上。江青喜歡看電影是出了名的。在釣魚臺17號樓放映室裏存放了上百部影片,這些影片如果沒有江青的批准誰也取不走,但康生除外。

江青請康生陪看電影,他如有特殊情況不去看,江青對康生沒有任何不滿的表示。江青通知張春橋、姚文元看電影,他們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不陪她,她會不高興甚至表示不滿,有時還會拿他們是問。

康生的態度爲何急轉直下

黨的九屆二中全會以後,康生對江青的態度,在我看來明顯起了變化。他對江青的不滿意既有說辭,又有表現。以前,康生經常到江青的住處去看江青,有事說事,無事問候。以後,一次也不去了。以前,江青請康生到17號樓陪她看電影,康生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是不會不去的。以後再請,一次也不去了。但江青並沒有表現出不高興的樣子。以前,康生對江青很尊敬,是江青政治上的堅強支持者和依靠者。從來沒有聽到過康生對江青有什麼不好的說法,九屆二中全會以後就不同了。1970年中秋節,毛主席送給江青5個粘玉米,當時,江青送給康生、張春橋、姚文元各一個,於是康生對此借題發揮。有一天,他對他的祕書黃宗漢說:“5個玉米主席肯定指的是軍委辦事組的那5個人,意思就是提醒江青在鬥爭中不要迷失方向,頭腦要清醒,不要迷迷糊糊,由此可以看出主席對江青的看法有了變化,我的這種分析你不要告訴任何人,更不要向江青透露,江青這個人很聰明,也很敏感,她會領悟到主席送給她5個玉米的含義的。”(1999年3月21日,黃宗漢告訴我的--筆者注)

有一天,江青看望康生並回到她的住處以後,不知道爲什麼不高興了,拉長臉說:“我以前多麼關心他呀!我還送過他毛衣呢。我在延安的時候就織過毛衣,我給主席織過毛衣,還給康老織過毛衣,可是現在他……”當時我們不知道她說這話的意思是什麼,後來才知道他們的關係出現了裂痕。

1974年3月20日,毛主席在給江青的信中說:“過去多年同你談的話你好多都不執行”,“我死了看你怎麼辦?”

同年7月17日,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公開批評江青說:“不要設兩個工廠,一個叫鋼鐵工廠,一個叫帽子工廠,動不動就給人戴大帽子。”並當衆宣佈:“她並不代表我,她代表她自己。”“江青有野心,她是想叫王洪文做委員長,她自己做黨的主席。”

10月18日,王洪文按照江青一夥的策劃,到長沙向毛主席彙報工作時誣告周總理和鄧小平同志,毛主席當即告誡王洪文:你要注意江青,不要跟她搞在一起。12月23日,周總理帶病與王洪文一起到長沙向毛主席彙報工作時,毛主席再次告誡王洪文:“不要搞四人幫”,“不要搞宗派,搞宗派要摔跤的。”他說:“江青有野心。你們看有沒有?我看是有。”他再一次說,小平要擔任第一副總理、軍委副主席和總參謀長三個重要職務。

康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老謀深算,又十分熟悉黨內鬥爭,善於窺測政治動向,看到毛主席對江青一再進行嚴厲批評,就對江青的態度發生了急劇變化,想急忙與她劃清界線,拉開距離。他拒絕江青的探望,即使見了面也不給她好臉色。重病纏身的康生,於1974年周總理赴長沙向毛主席彙報工作之前,趕緊向周總理揭發江青、張春橋是叛徒。接着他又託人給毛主席帶話,揭發江、張的叛徒問題。

當然,江青也是一個政治很敏感的人,康生對她的態度發生的巨大變化,她覺察到了,也十分不滿,但這種不滿大多數時候沒有表現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