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網(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編者按:轉型會是一條出路。

2018年,註定是教育領域不平凡的一年。

繼8月份政府發佈《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後,11月15日教育領域又迎來幼教領域新政《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給了幼教領域嚴重一擊,一夜之間,紅黃藍股價暴跌超50%,整個幼教領域一片哀嚎。

爲何國家在此時推出這項重磅政策?這項政策究竟對民辦園及相關企業究竟有多大的影響?他們未來出路在哪裏?在如此嚴厲的政策背後,還存在什麼樣的發展機遇?億歐訪問了多位教育行業人士及專家,讓他們來爲大家解答上述問題。

推出《意見》背後——鼓勵二胎和消費或是重點

由於底子薄、欠賬多,目前學前教育仍是整個教育體系的短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十分突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依然是困擾老百姓的煩心事。

因此教育行業專家畢汝傑認爲,當前國家二胎政策雖然開放,但生育率並沒有顯著的提升,其背後主要原因是孩子的養育成本較高,國家此次推出學前政策重點是降低孩子的養育成本,使生育率進一步提升。

同時他還對億歐表示,“幼有所育不僅是教育政策,更是關係到民生,上升到政策層面,就是我們的政策決策人要一定實現的,就和扶貧、房地產降溫一樣。”

多鯨資本創始合夥人姚玉飛也談到,幼教非資本化、80%普惠化勢在必行。一方面是鼓勵二胎。這方面關乎國運,關乎未來國家的整個人口結構和老齡化問題;一方面是鼓勵消費,人們不把錢集中消費於高端園高價托幼服務,進而拉動內需,提高工業領域商品的銷售規模和GDP。

此外,姚玉飛還提到,每年數十萬學生留學及移民人羣在未來也存在政策風險,我們可以看到每年五六十萬留學生,人均3-5萬美金消費,帶來的是數百億外匯的流失,因此他認爲外匯管制也會在各個渠道繼續收緊。

民辦園利潤空間被壓縮,轉型或是唯一出路

“爲遏制過度逐利行爲,社會資本不得通過兼併收購、受託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國有資產或集體資產舉辦的幼兒園、非營利性幼兒園。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爲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

這是《意見》中大家最爲關注的措施,這給原本期望通過上市獲得更多收益的民辦園,及那些希望通過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的上市公司一記重錘。

“對於民辦幼兒園而言,確實是缺少了退出機制,同時要嚴格向國家的普惠園看齊,就進一步壓縮民辦幼兒園的利潤空間,所以對於民辦幼兒園投資人和資本而言,影響是決定性的。未來不排除大量的資本將從民辦幼兒園退出。”談到此次政策對民辦園的最大影響,畢汝傑向億歐談到。

那對於這些民辦園來說,未來的出路在哪?畢汝傑認爲轉型會是一條出路:

一是作爲幼兒園運營的服務商。由於國家在幼兒園層面欠賬較多,幼兒園的師資、運營管理方面都是有很大的缺失,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要實現普惠園80%的覆蓋率,則需要大量的教師人才和園長人才,民辦幼兒園可以將自己的先進經驗輸送到普惠園中;

二是作爲幼兒園同年齡段的補充。由於家長的需求是多樣的,普惠園並不能滿足所有家長的需求,特別是中高端家長的需求,可以以教育培訓機構的形式滿足家長。

不過,姚玉飛告訴億歐,公辦園只要不佔用政府補貼以及社會資源,也不以上市套現爲目,一般不影響其收入和正常的管理費收入。再加上教育行業有着現金流好及剛需屬性,對於50%的民辦園和20%的盈利園來說,依然會吸引一些機構或者個人投資者的加入。

壹點壹滴董事長王紅兵也表示,政策更多毀的是資本的夢。

對於紅黃藍、威創等相關上市企業,畢汝傑認爲當下股價暴跌只是資本的短期反應,如果從長期來看,像紅黃藍、威創還是有很非常大的潛力,不過按照原有的發展路徑肯定是行不通了,他們要做也是轉型。

此外中信證券今天發文稱:“雖然此次出臺的意見政策只針對學前教,但大概率將影響教育行業學校類資產的投資情緒,政策預期的不確定將顯著加強。因此,雖然本次政策與K9、K12培訓、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並無關聯,但從資本市場而言我們判斷還是會產生影響。”

畢汝傑也談到,K12政策此前已經很嚴格了,未來將會越來越嚴格。此外由於職業教育涉及到社會人才的培養,未來也會受到政策嚴格的規定和約束。

職業教育、幼教第三方服務機構、中高端託管或將迎來更多利好

雖然《意見》對幼教領域打擊很大,但並不表示《意見》的背後沒有新的發展機遇。

1、職業教育將迎來更多利好

《意見》中意見明確指出,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到2035年,全面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建成覆蓋城鄉、佈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同時在《意見》中,有大量篇幅強調要“大力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由此可見爲了建設更多普惠園,師資會成爲一個重要的因素。

在這方面,姚玉飛認爲此次政策對職業教育來說有更多利好,首先,國家一直也在鼓勵職業教育的發展;其次幼教師資配置方面,高校會加大對相關教師職業教育的傾斜,包括政府也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未來幼師的普通低收入情況或得到改善。

2、中高端託管和2-6歲培訓領域會迎來新機遇

隨着國家經濟水平的提升,在消費升級大趨勢下,教育支出在每個家庭的支出中所佔比重越來越高,對於中產階級家庭而言更是如此。在當下幼教新政策下,畢汝傑認爲中高端託管和2-6歲培訓領域會迎來新機遇。

首先,家長在投入方面孩子的教育不惜成本。根據艾瑞諮詢和愛智康聯合發佈的《中國中產階級家庭教育觀念白皮書(2017)》顯示,在過去一年裏,78.9%中產階級家庭在子女課外教育上的年消費在10000元以上;超過半數的家庭在課外教育上的年消費在20000元以上,佔比52.3% ;26.6%的家庭在課外教育上的年消費在30000元以上。

其次,在孩子的教育緊迫性上來看,根據艾瑞諮詢和騰訊數據實驗室聯合發佈的《走向理性——中國教育培訓行業白皮書(2017)》顯示,英語是家長用戶普遍認爲緊迫性最高、培訓機構必要性也最高的課外輔導品類,其次爲興趣素質,其次爲數學。同時學前家長報得最多的品類是興趣素質(64.0%),兒童啓蒙知識(52.5%)和英語(46.5%),平均每個孩子參加過2種。

綜上分析,由於幼兒園教學以五大領域爲主,很難滿足家長多樣化的需求,一些2-6歲的培訓機構會成爲幼兒園很好的補充。

3、幼教第三方服務商將迎來重大利好

此外,姚玉飛認爲“幼教因其優質資源供給依舊不足,未來還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間和三方服務的機會。”

對此,王紅兵也非常贊同,他認爲此次政策對像壹點壹滴的第三方服務商也是重大利好。

(編輯:王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