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隊裏通知八點半就會有行李車來把我們的行李運走,今天武漢天河機場回家的人太多,怕到時候找不到行李,昨天晚上,隊裏就緊急聯繫爲我們做了統一的標籤,標籤今天早上能領,上面寫上了每一個人入住的賓館名字、所屬醫療隊、姓名、托運行李號等,到時候標籤一貼,就不容易出錯了。安靜下來,整理思緒,寫下了這篇日記,我們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武漢抗疫故事就全部結束了,在這兩個多月的抗疫過程中,有很多讓我感動的人和事,有很多人需要我們去感恩。

▲靳文藝《抗疫天使——2020年2月9日,武漢,晴》(油畫)

“冬天從這裏奪去的,春天會交還給你,希望接下來的每一天,都越來越好”

3月5日,援鄂第41天

今天是“3·5學雷鋒”的日子。現在走在路上,雖然找不到需要扶着過馬路的老奶奶,可是仍有無數爲武漢市民服務的志願者。我遠遠地看到超市門口停着一輛大巴,不停地有人從超市的邊門拎着東西送上車子,這應該就是新聞裏所說的每一個小區的志願者在集中爲居民採購生活物資吧。

這場疫情導致武漢封城,讓武漢人民面臨了很多難題,包括衣食住行、求醫問藥。這時候,這些志願者挺身而出,主動幫大家排憂解難。平時我們稱他們爲志願者,但他們其實就是“雷鋒”!還有那些不遠千里爲我們送來美食和問候的司機以及他們背後的上海人民,還有接送我們上下班的武漢司機、爲我們做飯和服務的酒店員工、門口年輕的保安、免費爲醫務人員服務的滴滴司機……大家都在學習雷鋒好榜樣。我們也應該像《雷鋒日記》所述:“還應該多做一些日常的、細小的、平凡的工作,少說漂亮話。”

今天是驚蟄,宜祈福。古人有云:“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生於小寒、長於大寒、盛於立春、弱於雨水、衰於驚蟄。”冬天從這裏奪去的,春天會交還給你,希望接下來的每一天,都越來越好!

3月11日,援鄂第47天

今天,我們組那個新冠肺炎合併氣胸的病人出院,天公也作美。從昨天開始,我們就在爲他的出院做準備了。我寫出院小結,打印出來後讓熟悉地形的劉組長去敲了醫院的公章,在醫院的內網上填報好出院申請(特殊時期的流程,需要醫務處聯繫社區,社區把病人接到專門的隔離點)。護士爲他準備好了製氧機,先試用,隨後給他帶回去。

這是我們組救治最成功的病例之一,劉組長建議大家一起進隔離病房跟病人來張合影。想到今天休息還要坐班車趕到醫院,然後出醫院就得從頭洗到腳,太浪費時間,思來想去我還是沒去醫院合影。

這位病人是我們全組手心裏的“寶貝”。他40多歲,2月初轉到我們重症病房,來的時候嘴脣發紫,嚴重缺氧,我們給他上了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接下來他又出現了肝功能衰竭,我們趕緊給他加強保肝。好不容易從無創呼吸機改成了高流量吸氧,肝功能也逐漸好轉了,病人又出現了自發性氣胸,右肺壓縮了80%。

沒辦法,當時只能給他放置胸腔閉式引流。肺張開了,胸引管也拔了,沒過幾天,病人又出現了氣胸,接下來就是我在隔離病房的第一次獨立操作,800毫升的氣體是我一針筒一針筒抽出來的。記得當時我一邊抽,心裏一邊嘀咕:“姐抽的不是氣體,姐抽的是新冠病毒!”這種穿着隔離服操作的艱難和渾身悶熱汗溼的感覺我會記一輩子。之後病人總算是太太平平的,一天比一天好,再也沒有發生任何突發事件了。他的拆線也是我幫他拆的,還對他進行了戒菸宣教,所以記憶特別深刻。他的整個治療過程讓我們全組如履薄冰。

今天,他要出院了,我們由衷地高興。重症病房的患者出院,不能像方艙醫院的患者那樣載歌載舞,因爲病人還是比較脆弱,來不得半點折騰。但我們祝福他的心是一樣的,出院那天合個影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了。在工作羣裏看到他和周教授、劉組長等小組成員的合影,我心中羨慕,小心翼翼地把這張照片珍藏了起來。

3月12日,援鄂第48天

今天的班車不是大巴,因爲只有我們三個人,所以是一輛出租車。在夕陽下空曠的高架上,車子開得很快,只見路邊的白玉蘭花開得更盛了。

車上又忍不住和司機閒聊起來。司機師傅是自願報名爲我們醫務工作者服務的。師傅在武漢封城前一天,還在出車。直到下午,車子上來了一位醫護人員,看到師傅沒戴口罩,驚訝地問他爲什麼不戴口罩,可那時的師傅哪有口罩啊。這名好心的醫護人員給了師傅兩個口罩。不久,武漢就封城了,車子不能開了。師傅不在第一批志願者裏面,畢竟最初的時候誰也不知道事情的發展會如何。再後來,知道在防護下開車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而且可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師傅就報名了,開始了他在武漢封城期間的志願駕駛工作。他接的客人都是醫務工作者,不收費。

3月22日,援鄂第58天

晨起上班的馬路是溼的,路邊的櫻花有些憔悴。到了醫院,聽李醫生說起才知道昨晚大風大雨。待在全季酒店的房間裏,聽不到外面的風雨聲,也是一種平凡的幸福。

今天我們的18牀真的出院了。說“真的”,那是因爲我們兩天前就給她下了出院醫囑,當時周教授送了她一臺製氧機,她很快就答應出院了。可是等我和周教授昨天去查房時,發現她居然還在,原來她所在區的隔離點沒有牀位了,她要緩一緩再出院。

說起這位患者,她的住院病史也夠曲折的。我第一次進隔離病房的前晚,她被救護車送進了我們重症病房。來的時候因爲缺氧導致意識不清,醫生們不知她的姓名和病史,三名值班的重症組醫生憑着經驗和特殊時期的醫院政策(沒有住院號,藥先用起來,呼吸機先用起來)把她救了回來。

第二天早晨,患者的意識終於清楚了。問她名字,她講了幾遍,我們三名值班醫生把聽到的姓名複述出來,發現沒有一個是相同的(三個人都聽不懂武漢話)。姓名都問不出,病史就更不要指望了,那就問個手機號碼吧,打電話給家屬,總能講清楚了。因爲第一天大家實在沒經驗,只知道帶進隔離病房的筆和紙是不能帶出來的,所以兩手空空進去。爲了不忘記她的電話號碼,三名醫生,一人分別記住號碼的幾個數字,就怕記錯和忘記。沒想到,出來後一彙總,打過去的手機始終無人接聽。怎麼辦呢?有問題,找醫務處,醫務處再想辦法。一級級排查下來,找來的電話號碼還是同一個,仍舊聯繫不上家屬。我們只能給她冠個無名氏的名字,先用藥,等病人情況進一步好轉,問清楚姓名和身份證,再找到她的家屬,等問清楚病史,用上她正確的名字時,已經是兩天後了。

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這名患者的病情一天天好轉了,從呼吸機到高流量氧,再到鼻導管吸氧,然後就基本穩定了,新冠肺炎病毒核酸連續檢測呈陰性,胸部CT提示肺部有纖維化,大家鼓勵她出院慢慢恢復。但這位病人的顧慮很多:擔心出院後病情會不會反覆,會不會影響以後的生活,等等。又拖了幾天,等她終於同意出院了,又發生隔離點牀位不夠的波折。這時候病人又擔心了:擔心旁邊牀位的病人會把病毒再傳給她,擔心我們答應她的製氧機拿不到,擔心現在給她帶的藥不夠喫,擔心半年後她能不能工作……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的焦慮心情一覽無餘,我們能做的就是去安慰。

還記得2月14日在隔離病房用蘋果替代鮮花的那對夫妻吧?先出院的先生今天來詢問他夫人的病情,他夫人肺部影像學和症狀好轉了,但因爲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暫時還不能出院。我問他要了當初他們兩人在情人節拍的照片,最讓我感動的是那雙緊握的手,手背上還有打針留下的烏青,手邊上還有呼吸機的螺紋管。男人和女人緊握的手,是他們相濡以沫,共同經歷風雨,一起戰勝新冠病毒的決心。我問他能否使用他倆的照片,他婉拒了:“不要用於媒體。人們對於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有很多的擔憂和誤解。”我理解他的擔心,只希望我們所有人能理解他們,理解他們的善良、委屈和堅韌。

全季酒店的黨員羣裏發了很多醫護人員在酒店門口比心的照片,她們身穿同樣的彩繪T恤。等下班回到酒店,我也收到了這麼一件T恤,原來這是武漢青山區一所小學的學生們的愛心捐贈。他們在T恤上畫了各種各樣的彩繪畫,爲我們鼓勁加油。我的這件T恤上正面寫着“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的大字,後面寫着“打倒病毒  武漢加油!”等,並畫了一幅“一拳超人”的漫畫像。感謝這些可愛的孩子,你們是祖國的未來。

主題創作作品《召喚》局部,滬上老中青20位畫家共同創作

“回家就在眼前,但也需要站好每一班崗”

3月24日,援鄂第60天

今天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我們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到武漢雙滿月了。回首這60天的點點滴滴,從彷徨到自信,從陌生到熟悉,從害怕到勇敢,一步一步我們都走了過來。冬去春來,我們從寒冬一下子進入武漢的暖春,路上的行人越來越多,甚至能聽到大家的歡聲笑語。武漢,陰霾已過,留下的就是逐步地迴歸正軌。

我們的一位病人今天出院了,她給我們發來微信:“感謝您們辛勤付出!在後期的治療中,是您們安慰我,關心照顧我,打消了我緊張恐懼的心情,雖然時間不長,但您們處處爲病人着想,關懷備至,尤其對危重病人全24小時守護,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祝福您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早日勝利凱旋而歸!”

想起昨天出院的病人對我們醫療隊幾位護士的讚揚和感謝:“也許她們是平凡的,但正是她們的一個個平凡的累加才構成了偉大!雖然我們都陸續出院了,但我們不會忘記她們!謝謝上海援鄂醫療隊!”

我們都是平凡的,可是我們都有勇氣!有勇氣逆行,有勇氣去戰“疫”。感謝這些飽受創傷卻依然心懷感恩的武漢人民,希望你們以後的日子一帆風順。

今天酒店隔壁的超市開門了。有代表小區出來統一購物的,滿滿幾箱的肉類還有蔬菜;也有人只要掃過健康碼就可以進去。一條流浪狗在超市門口徘徊,門口的阿姨介紹說這條狗已經流浪了兩個月,是善良的人給它不定時地餵食,它才能活到今天。阿姨不停地說:“好心有好報。”這不,就有一位小哥從超市買了兩根香腸,在餵它呢。

下午雷神山醫院的施陽老師爲我們金銀潭醫院的仁濟小分隊送來了來自仁濟大後方的祝福——賀卡,我讀懂了上面的祝福,可惜卻無法讀懂那龍飛鳳舞的簽名。說起施陽老師,從仁濟大部隊進駐雷神山時就聽說了他,包括他的“羊羊雜貨店”,上次他爲我們送來仁濟孃家的美食時我是夜班,無緣一見。所以印象裏一直以爲這麼能幹的後勤應該是一位大叔,沒想到今日一見,原來是位年輕的帥哥。趕緊合影一張,留作紀念。

今天夜班,在夕陽的餘暉下坐車去上班。路邊的早櫻謝得好快,沒多少天,已只剩紅色的葉子。跟司機師傅聊天,跟他說武漢復工了,用不了多久,他們就可以解放了,不用送我們上下班了。感謝師傅這麼長時間以來爲我們提供的服務。師傅又回過頭來感謝我們爲武漢所做的努力。這段時間,我們說得最多的是感謝,收到的也是感謝。

3月25日,援鄂第61天

昨晚的微信羣裏,發佈了兩個好消息。一則是我們的鄭隊發的消息,經過和金銀潭醫院領導商議,我們最晚會在28日交接病房,然後報請後方——我們的上海,準備回家事宜!

另一則是隊長助理張明明老師發的消息,在鄭隊的協調下,我們的隊服、隊旗等在緊急製作中。作爲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除夕之夜,我們匆忙出發時穿的都是自己的衣服,沒有統一的隊服、隊旗,看上去似乎不夠有氣勢。回去時如果有統一的服裝,我們就可以和後續出發的整編制隊伍一樣,精氣神十足了。

羣裏一片歡呼,感謝領隊帶來的好消息,回家在望,回家萬歲!兩個月的時間,儘管我們已經親如一家,可我們還是日夜思念大後方的那個家。

昨晚我們組氣管插管的病人病情穩定,我需要做的就是把他白天的化驗報告看一下,看看有什麼需要特別處理的。回家就在眼前,但也需要站好每一班崗。需要整理出院病人的病史,還要準備插管病人的PPT,後續因爲回家我們會把這位病人移交給別的病區,但我們不希望給別的醫療隊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把病人移交,把PPT也一起移交,爭取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位。在周醫生的幫助下,一個讀報告,一個錄數據,等差不多忙完,已是凌晨一點。我深刻體會到當初我們劉組長一個人一晚上做這個PPT的不易,也深刻體會他盯着我們後續不斷改進PPT的迫切性。

今晚不太忙,可以睡覺,這是兩個月以來第一次睡到了值班室的牀上。可是,不知是因爲要回家的興奮,還是戴着口罩睡覺的氣悶感,我居然還沒有之前在辦公室凳子上睡得好。早上碰到上凌晨4~8點班的護士妹妹,她說她上半夜也是興奮得沒睡着。看樣子,大家都盼着回家啊。

早上交班後,鄭隊和周教授讓大家彙報各小組剩餘的病人數、近日能夠出院的病人數、不能出院的病人數以及不能出院的原因。如果是因爲病情不能出院,那絕對不能違背醫療原則;如果是社會問題,那全隊想辦法,實在不行還可以聯繫金銀潭醫院醫務處。同時又提到兩位插管病人的轉科接管問題,讓相應的小組寫好病史,儘量完善PPT。我們上海隊儘量不給別人添麻煩,即使真有麻煩,也一定要做到有始有終,將問題最小化。

▲趙鎖平《春日的黎明》(油畫)

“我們和金銀潭醫院生死與共,我們一起扛過來了”

3月29日,援鄂第65天

喫好午飯繼續樓下晃晃,又見到我們的志願者Tony老師。不過這回Tony老師看上去更年輕。我又開始“八卦” 起來,問他“龍抬頭”那天是不是在萬豪酒店。他說不是,那天他在我們上海第三批醫療隊的地方理髮。問他一天最多幫忙理了多少次發,他說最多70次。哇,肯定很累吧,估計到後面手都提不起來了。繼續問他,“平時的主要職業是什麼?”他原來也是開救護車的,怎麼開救護車的都兼職當Tony老師啊?原來他平時工作做一天,休息兩天,不是醫院正式工,是外包公司的那種,所以收入不高,理髮師是他休息時候的兼職。生活不易,感謝他在疫情期間爲我們提供的服務。

兩位消防小哥繼續在爲我們醫療隊的快遞忙碌。許多箱子需要寄回上海,昨天只是一部分。今天的快遞改進了流程,兩位小哥讓大家把打好包的行李放在樓下,提早向順豐或京東要好單號,行李送下去,貼上單號,手機一掃,填完快遞信息,後面就只等快遞公司收單了。我們的隊員則不用繼續留在樓下等待。

我問小哥是平時上班訓練累還是在這裏守着我們累。小哥不好意思地說:“在酒店更累。因爲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在等着我們,有時也許是深更半夜,有時會有些突發事情。” 再次感謝他們及他們所在的消防支隊。還有爲我們寄快遞的順豐、京東小哥,這兩天他們爲我們服務,也辛苦了。

下午剛寫完總結,羣裏就收到呼喚,讓我們下樓領證書。這是我收到的金銀潭醫院的又一件禮物——榮譽證書。證書上寫着:“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白衣執甲、逆行出征、不怕犧牲、甘於奉獻,充分展現醫務工作者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爲感念您的特殊貢獻,特授予您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榮譽職工’稱號。”落款是“中共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委員會”。用感恩的心收下這份沉甸甸的禮物,感覺自己成爲真正的武漢人了。

3月31日,援鄂第67天

今天我們回家,回到大上海的懷抱。中午還在武漢,下午已到上海,800公里的距離,承載了滬漢兩地人民的感情,那份濃烈、真摯的感情。

凌晨一點,微信圈還有隊友在發消息和點贊,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難以入眠吧。早上六點半起牀,洗漱後先把最後的一些東西都整理進了箱子,接下來就開始整理房間,作爲一個聽話的隊員,我嚴格按照領隊的要求,把房間打掃乾淨,就算達不到酒店服務員的標準,但已經讓自己很滿意了。

隊裏通知八點半就會有行李車來把我們的行李運走,今天武漢天河機場回家的人太多,怕到時候找不到行李,昨天晚上,隊裏就緊急聯繫爲我們做了統一的標籤,標籤今天早上能領,上面寫上了每一個人入住的賓館名字、所屬醫療隊、姓名、托運行李號等,到時候標籤一貼,就不容易出錯了。

喫完早餐,先到樓下晃了一下。標籤已經送到,周教授和他的行李箱也在樓下了,甚至已經貼上了標籤,看樣子周教授回家的心比我們還急切啊。趕緊回房間,給箱子貼上標籤送到樓下,反正有消防小哥在,我們放心。

不到八點半,再次回到樓下,已經有很多箱子了,消防小哥忙着爲我們的箱子繫上粉色的絲帶,這樣就更有特徵能區分,感謝小哥暖心的行動。這時候酒店的外面已經來了很多警察,在門口列隊了。我們十點多走,他們這麼早就來了,辛苦。我趕緊問,能合影一張嗎?估計是他們的隊長吧,說:“隨意。”再隨意也不能把他們的隊形打亂吧,趕緊在邊上和他們合影一張,感謝這些最可愛的人。

我們出發時,武漢的一些市民在馬路邊列隊相送,合唱《歌唱祖國》。一句句“感謝上海,感謝人民”的呼喊聲令人心情激盪。我們也列隊呼喚“感謝武漢人民”。和酒店的工作人員依依惜別,在歡送聲和警察們的敬禮中,我們踏上了開往萬豪酒店的路。

今天我們分駐在兩個酒店的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會在萬豪酒店集中,然後一起出發去機場。等我們到達萬豪酒店的時候,萬豪酒店的隊員們已經在等着我們了。在這裏,將有警車開道,把我們送往機場。

武漢當地的人民給了我們最高規格的送行,我們深感榮幸和自豪。

到達機場,金銀潭醫院的張定宇院長也來送我們了。他說:“非常不容易,和我們一起戰鬥了60多天,你們是我們的親人,上海也是我們的親人。”武漢的領導說:“歡迎你們故地重遊,武漢將張開雙臂歡迎你們。武漢感謝你們,一千多萬武漢人民感謝你們,會記住你們,記住你們這些白衣戰士。”鄭隊說:“我們完成了任務,完成了使命,今天我們要回家了。共飲一江水,滬鄂心連心,我們上海醫療隊把武漢當作第二個故鄉,我們會常回家看看,感謝武漢人民、武漢政府對我們醫療隊的幫助。”是啊,從此武漢就是我們的第二故鄉,因爲我們曾經爲他“拼過命”。我們和金銀潭醫院生死與共,我們一起扛過來了。

拿上登機牌,進入安檢口,今天我享受了不一樣的待遇,不用摘下口罩,把身份證交過去,我問安檢:“你能認出來嗎?”回答:“能,可以看眼睛。”厲害啊,火眼金睛。過安檢,我想把揹包裏的水丟掉,安檢帥哥說:“不用丟。” 今天的我們享受的是什麼待遇啊,我太激動了。來到登機口,今天,湖北機場的空姐爲我們送上了她們的節目《夜來香》,美妙的歌聲,優美的舞姿,可我更多關注的卻是空姐們曼妙的身材!羨慕!

臨上飛機前,我聽到了還在雷神山醫院抗疫的李佳醫生髮給我的最新版歌曲《等你》。她說這首歌寫於1月30日,當時是爲期待我所在的醫療隊早日凱旋而寫的。得知我們3月31日回去的消息後,她不顧夜班勞累,和她的朋友們在48小時裏趕製出新歌表達心願,兩天裏她只睡了3個小時。不知爲何,靜靜地聽着這首《等你》,我再次潸然淚下:

……

誰不想  歲月無恙

誰不想  藍天下翱翔

你奔向戰場

只爲看到自由的呼吸

看到  人來人往

……

在飛機上又聽到了東航機長渾厚的聲音:“兩個多月前,我們的航班把你們送到了武漢的抗疫前線,拯救生命,一個多月後,武漢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你們拯救了無數的生命……因爲你們的努力,我們看到了曙光和希望,因爲你們的努力,無數的人被你們感召而加入與病毒鬥爭的戰列。我相信,在全人類的努力下,這場疫情終將被戰勝。再一次向你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當飛機在虹橋機場停穩時,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站了起來,回家的感覺真好。上海下着雨,有些冷,披着雨披站在最後面,我只能聽到領導的聲音,卻看不見人在哪裏。耳朵聽着聲音,眼睛四處看,好多人在歡迎我們。領導的話,我只記住了一句:“看你們回來,老天也感動地哭了。”哈哈,武漢是陰天,估計是因爲我們要走了,心情不好吧。

車隊出發,路邊的警察舉手敬禮,目送我們離去;來到酒店,又是列隊歡迎。是啊,我們回家了,感謝所有的人,歡送我們的人、迎接我們的人。

跟隊友們趕緊在酒店大堂合影留念,我們小組也總算來了一張小“全家福”,唯一一張不穿防護服的集體照。等進了房間,我們就不能出門啦,真正進入14天的隔離期。

安靜下來,整理思緒,寫下了這篇日記,我們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武漢抗疫故事就全部結束了,在這兩個多月的抗疫過程中,有很多讓我感動的人和事,有很多人需要我們去感恩。

(完)

摘編整理自《查醫生援鄂日記》

作者:查瓊芳

編輯:陸紓文

責任編輯:衛中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