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號,具有區分和識別的功能,然而對於取名的父母來說,他卻有着更加深刻的含義,很多人,尤其是老一輩人相信,一個名字會伴隨孩子終身,同時還能夠改變影響他的人生,因此如何取上一個帶有美好祝願,而又非常文雅的名字,也成爲了一門學問。

時間一長,各式各樣的名字都浮現在了世界上,之前還有曝出來父母給兒女取名“王者榮耀”的新聞,然而在歷史上,這個字十分常見,卻只有三個人拿來取名,以至於後來的1400年,無人再用。這個字就叫做王字。

王作爲姓氏,在全國可以說是十分的常見,在2018年,王姓突破一億人口大關,超越李姓成爲了世界人口第一大姓氏。然而名字叫做王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第一個取名爲王的,是漢朝時期的官員馮野王,馮野王的父親,是當時的左將軍光祿勳馮奉世,因爲父親的關係,馮野王也在年少的時候擔任了太子的中庶子。馮野王在朝中,一直以謹慎細心勤懇聞名,從而受到了漢元帝的賞識,公元前33年,馮野王又被任命爲御史大夫,他在崗位上兢兢業業。而歷史上對於這個人評價也大多爲讚譽,《資治通鑑》認爲馮野王“忠信質直,知謀有餘。”

歷史上第二個名字帶王的人叫做顧野王,是南北朝時期梁陳兩朝的官員,出生於519年的他,和馮野王實際上也有很深的關係,原來顧野王原本的名字叫做顧體倫,然而他十分敬佩馮野王的名聲,因此在長大之後主動更名。

從現代的角度來看,馮野王的名聲,卻是達到了比馮野王更高的高度,他曾經出任過樑武帝時期的太學博士、光祿大夫等職務,並且編著有中國第一部按照部首編排的楷書字典《玉篇》。對於研究我國古漢字的進化史有着重要的貢獻。

而最後一個,也是名氣最大的,他寫的《詠鵝》詩文基本沒有人沒讀過,唐朝時期的駱賓王,和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爲“初唐四傑”,駱賓王字觀光,而他的名字取自於《易經》當中得到“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駱賓王的父親曾經出仕過縣令,然而很快就去世,因此駱賓王從小生活也十分的貧困,但是駱賓王並未曾放棄對知識的探索,他頗有才氣,年輕時候就寫下很多文章,並且受到了道王李元慶的而賞識。

關於駱賓王的結局並不知曉,在684年他曾跟隨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徐敬業兵敗身死之後,駱賓王下路不明,相傳他很有可能死於亂軍之中。而在駱賓王之後的1400年當中,無人再用王字當名字,其實原因很簡單,隨着中央皇權的不斷加強,而“王”這個名字,很顯然會帶來沒有必要的嫌疑,尤其是明清期間,對比之下漢唐更爲開放,而到今天,給孩子起“王”也顯得太過於中二,和引人側目,因此這個“王”也無人再用,。

相關文章